运动控糖:糖友运动前、中、后需注意这些细节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恰当的运动不仅达不到控糖健身的目的,还可能造成身体损伤。糖友运动应注意哪些细节呢? 并非每个糖友都适宜运动,想通过运动控制血糖,增强体质,糖友需要先到医院做个全面体检,充分检查评估自身的病情,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运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适合的运动类型、运动量、运动时间等。 当得到了医生的运动许可后,糖友需做好如下的运动前准备: 1、合适的着装:
2、安全的场地: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如平坦有一定弹性的木地板、塑胶地板或草地上运动,避免水泥地、地板不平坦、地板过滑或有障碍物等场地,以防止发生运动损伤或摔倒。此外,了解运动时的天气情况,在雾天及恶劣气候,宜选择室内运动。 3、携带好运动3宝
提醒:运动前,若血糖<5.6mmol/L 应适当加餐,以避免运动中发生低血糖[1];若近期糖友血糖波动大或空腹血糖>16.7mmol/L也应暂停运动,需待血糖稳定后再运动[2]。
贴士:为保证安全,糖友最好结伴运动,以便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和救治。 运动前千万别忘了“唤醒”身体,进行5~10分钟热身活动,让身体逐渐进行运动状态,避免出现心血管、肺等突然承受较大运动负荷而引发意外,预防肌肉、韧带、关节等的损伤。常做的准备活动:慢走、徒手操、关节伸展等。 运动后要有整理放松活动,通过拉伸肌肉、肌群以及韧带,可以缓解肌肉疲劳,减小运动后的腰酸背痛等不适,还能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带来的心脑血管意外或肌肉骨关节损伤。 常做的整理活动:散步、放松体操、自我按摩等。 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对健康十分不利。 糖友运动把握3个原则: ①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易到难,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②量力而行:运动不宜逞强,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2]。 ③持之以恒:运动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运动持续越久,其效果越明显,这是运动效应积累的结果。建议成年2型糖友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运动,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2]。 在运动过程中,时刻关注身体状况及心率变化,调整运动强度。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在运动处方刚刚开始时,最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尤其是对高龄者,有心血管并发症者,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自我感觉等,发现不良性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随时修改运动方案,调整运动量。 此外,糖友运动尤其需注意防范低血糖: ①空腹时禁忌运动,运动时间宜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 ②避免在参与运动的骨骼肌部位注射胰岛素; ③尽量避免晚上运动,以免增加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危险,若晚上运动,则运动后应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 ④若运动时间较长,应在运动过程中适当进食吸收缓慢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糖友运动后要注意什么? 1、测血糖:有条件的糖友在运动前后各监测一次血糖,可及时了解此次进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完善运动治疗方案。若血糖低于4.4mmol/L,运动后应适当进食碳水化物食物。 2、饮水:运动后应少量多次补水,有利于代谢废物排出,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切记勿一次大量饮水。 3、检查足部:每次运动后,都要仔细检查双脚,看看有无红肿、受压痕迹,如果有,说明鞋不合适;一旦发现有水疱、血疱、皮肤破溃,应及时处理或到医院就诊。 4、洗澡:运动后如果出汗较多,不宜马上洗冷水浴和热水浴,应擦干汗,待心率恢复正常后,进行温水淋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22(4):162-16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PP-HI-CN-49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