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盗墓笔记”中的发现邢国漆器

 点滴斋书房 2021-08-04

不愿意回忆的往事

很不愿意去回忆过去,特别是那个年代,虽然说也带来了快乐,而更多的是留下了更多的疼,更多的无奈。

昨天,与工会的朋友在一起,说起了一些陈年旧事,让我想起很多很多。回到家中,又想起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若不痛快,就来大扫除。所以就将凉台上的纸箱进行整理,这么一整理,非但没有整理出那快乐来,却引起了更多的回忆。

在整理的物品中,更多的是笔记与照片,还有一些没有洗印的底片等等。在其中的一本笔记中,是当年参与配合邢台轮胎厂子午线工程时抢救性发掘邢国墓地时的所记。

笔记的日期看是1994年元月时的田野随记,这个时期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期,是很多人不所知的。让我感到最大的安慰的是,在这本笔记保存有着大量的邢国漆器残片描绘。

先秦的漆器

说到漆器,即是用大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等。

漆器在中国起源很早,考古学家说,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出现了漆器。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个木碗,这件木碗造型古朴,特别是在碗外壁还保留着涂有天然生漆,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商代时,漆器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工艺更为完善,文献说:“石器雕琢,觞酌刻镂”。

在全国各地出土了许多漆器残件或标本,而这些漆器多出于南方,北方地区可能因为埋藏条件限制,没有发现更多的漆器信息。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商代时的漆器残片,在这些漆器残片有精美的花纹,可分辨的大多为朱、黑两色雕饰的饕餮纹。

笔记中的漆器

墓壁上工具痕迹

邢台先秦时期的漆器发现很少。但在邢国墓地发掘中发现了很多的漆器文物,这些漆器填补了邢台先秦漆器文化的空白。

邢台先秦时期的漆器发现于邢国墓地的10号之中。

邢国墓地的10大墓,位于轮胎厂邢国墓地的东部。此墓长50余米,在墓口的南部还有祭祀时的建筑,墓室深13米。此墓虽然经过十多次盗掘,还出土了近千件不同质地的文物。其中有铜器、石、玉器、骨角器及漆木器。

据发掘报告说,所发现的漆器中有盘龙棍、漆箱等,大多已朽。其中说“盘龙棍,1件。置于椁室西壁,木质,髹红漆,器表绘黑色龙纹图案,出土时残长近2米。”“漆箱,3件。位于椁与外棺之间的东、西两侧。根据漆片及附近整齐排列的铜合页分析,应为形制较大的漆箱,其用途当为放置小件随葬物品。”

在报告中,有一件编号M10:121号漆器,器表髹漆白地黑彩,饰雷云纹,箱盖镶有青铜圆泡饰,箱盖与箱体有四个合页相连。器长1.14米,宽0.43米,高度不详。另一件编号为M10:126号漆器,器长0.5、宽0.33米,器表髹漆为红地黑彩,纹饰是变形蟠螭纹,箱盖与箱体有两合页相连。

我的笔记所记载的漆器,为M10发掘早期所发现的遗迹。

邢国墓地发现于1993年秋季,1994年元月,对M10进行发掘工作,发掘时就发现这个墓葬盗掘严重,仅墓室就发现八、九个盗洞,盗洞为长方形圆角形,四壁直立光滑,壁上有脚窝。这样的盗洞遍布整个墓区。同时在发掘调查时,我们还发现古人的盗墓技术十分高超。

洛阳铲,是河南洛阳附一带盗墓人李鸭子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使用至今,并成为今天考古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也成为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使用时,用洛阳铲向下探打,并通过铲头所带上的土样,通过经验判明土壤结构,颜色及包含物,来判断地下的遗址及墓葬位置、大小及深浅等情况。

邢国墓地的古代的盗墓人所使用的工具,根据现场来分析,应为筷子一样粗的探针,古人用探针向下探查,通过手劲以判断地下的情况,更为精妙的是,当时的人用此探针用梅花法断明墓口的边沿,精细无差别,非常的精准。这样的发现我们在场的人都叹而观止,深感古人在此方面的智慧和技术。

在清理盗洞时,不时带出一些文化遗物,其中就有大量的漆器残片,残片大小不一,最大的有手指肚一样,更大者很为少见。这些残片刚刚发现出土时,色彩十分的鲜艳,纹饰也十分清楚。在笔记中我曾记录到“从出土的残漆片经过剥离为五层,为朱红色,在盗洞的填土中辰较多的碎片,还发现有蚌饰、铜器碎片等。” 

通过对这些漆残片的观察,以黑色朱底为多,纹饰多为饕餮纹、雷云纹、蟠螭纹、回纹等等,这些对研究邢台先秦漆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说在最后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