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

 昵称50381832 2021-08-04

概述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沉锚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式,遇事不由自主地将认识“锚”在第一信息上,面对的新情况与固化了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发生冲突时,自我设限,没有与时俱进地去适应,而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推论。第一信息打下的烙印的确深刻,如不辩证地看待,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走向。只有坚持开放思维,把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贯穿于认识全过程,看问题才能不按老“路线图”走,才能克服因循守旧,画地为牢。应该摈弃主观先见,摆脱认识上的惯性,拓宽视野,对事物的分析不局限在某一方面,不停留在某一模式,不固守在某一物态,善于追踪思考,依据获取的最新信息,对过去的结论进行重新评估,正确的保留,残缺的完善,片面的纠正,浮浅的深化,及时跟上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宽和开掘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分析评论

沉锚效应说明人们心理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中国用成语“先人为主”来表示这个意思。考虑作一个决定时,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人海底的锚一样,把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受沉锚效应影响,看问题跳不出预先设定的框框,并非没有意识到第一信息的失真或过时,而是不愿意否定自己。以往的经验,可以成为登攀的阶梯,也可能成为前进的障碍。克服“沉锚效应”,就是自我扬弃,不可避免地要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认识,需要明辨是非、除旧取新的智慧,更需要敢认己非、超越自我的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认识事物,不但有待认识水平的提高,更有赖于思想境界的升华。实践证明,自我否定一次,认识就深刻一步;自我否定越彻底,认识的飞跃就越大。怕丢面子、失威信,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肯定会妨碍认识的深化。因此,应该加强修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端正看问题的出发点,只要是过时的认识、不正确的结论,即使是自己提出或认可的,甚至据此作过决策、发过指示,也毫不犹豫地修改或摈弃,做到求真务实,服从真理,真正对事业负责。
任何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第一次,这些亲知的成果固然宝贵,但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未必完全正确。为不受第一信息的束缚,就要及时了解第二、第三信息乃至更多的信息,通过不断深知,逐步实现真知。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变化的,第一信息总有过时的时候。现在各方面形势发展很快,情况日趋复杂多变,信息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深入实际没有终点,不能指望调查研究能毕其功于一役。过度迷恋和相信第一信息,势必限制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探求,窒息变革创新的能力。经常深入一线,留心听,细心看,用心问,潜心想,进行多角度、多因素、多变量、多时段的系统考察,才能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克服认识上的简单化和滞后性。

谈判应用

聪明的谈判者很善于利用这种沉锚效应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选择有利的数据和事实说服对方,让他们屈服。举例来说,现在有一家公司要在开发区设一个办事处,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找到了一个位置和设施都比较理想的商务楼,于是安排与这家房产商见面。房产商一开始提出的合同条件是,租期10年;每平方米每天租金2元,每年价格随物价的上涨幅度而定;所有室内的改装费用由租户自理;10年以后由租户决定是否延长租期。
公司派出的谈判代表作出了反馈,他们接受了大部分条件,只是把价格往下压了一些,并要求房产商承担一部分装修费用。其实,这家公司本来可以通过谈判取得更多利益,如把价格降到市场较低价、两年一次调整价格、规定价格的上限、规定延长租期的各种条件等。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思维被房产商的合同文本限制死了,他们掉入了房产商所设的“沉锚”陷阱,他们为此多付出许多租金。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意见或晚报上的一个小数字。在商业中,最常见的“沉锚”是先例或趋势。市场策划人员在制订销售计划时会参考往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如果能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得出的数字可能是准确而恰当的,--但如果一味依赖原来的数字,那原有数字就是“沉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