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表哥跟我吐槽:大姨一直干涉他的选择自由,还总是口口声声说这是关心他。” 表哥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顺利,大姨通过关系给他找了一份工作,但是表哥并不喜欢,而且非常抵触。当他去反抗大姨的时候,大姨却觉得他辜负了这份心意,大逆不道。 表哥心里郁闷,但是又无法说出口,不知如何是好。大姨对表哥的爱无可厚非,但是她不知道这份关心让表哥透不过气来。 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萨克雷,但是有时候母亲过多的爱和控制让孩子太过沉重。 文文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文文做功课的时候母亲都会陪在身边,她学习也非常用功,但当偶尔考试不理想的时候,母亲都会偷偷的抹眼泪。 虽然母亲没有责备文文,但是文文从小就认为要好好学习,不能让母亲伤心。其实这不是正常的爱,这是母亲在用自己的情绪控制孩子,让她承担了不应该有的重担。 01家长应该更尊重孩子 以前,我们被教育见到长辈要问好,年纪尚小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随时问候他人,但是当我们稍微大些之后,开始对逢人就问好的行为形成了抵触。 小时候不太愿意去假惺惺的问好,因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表现都不同,而这时候,家长总是会强迫我们去跟长辈打招呼,如果我们没有按照父母说的做,就会遭到责骂。 其实,孩子去和别人打招呼,也许并不是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家长的控制欲更加强一点,这不是爱,这是对孩子的操纵。 请家长放下对孩子控制的执念,让他们开心快乐,遵从自己的内心快来的成长吧。 不要随意控制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非常优秀,她女儿一直到小学二年级以前都认为圣诞老人是存在的。 她用自己对女儿爱,假装每个圣诞都会有礼物送给女儿,女儿也非常快乐,她维护了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盼,并且她自己也收获了果实,她收到了女儿送的康乃馨。 尹老师没有去破坏女儿对圣诞老人的向往,和孩子一起愉快度过的时光,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女儿也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实中,家长们总是非常残酷的告诉孩子现实不存在的东西,试图控制孩子脑中不合实际的东西,让孩子面对现实,恰恰是因为这种残酷,让孩子的童年越来越没有乐趣。 02家长应该理解孩子 孩子不管多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家长有时候会单纯的以为孩子很小,根本不懂事情,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行为去控制孩子。 但是,纵使孩子是婴儿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意识。 当孩子还在襁褓的时候,如果感受不到母爱,会哇哇大哭,可是当母亲把他抱入怀中那一刻,他就停止了哭啼。 女儿三岁的时候很喜欢玩电动汽车。这天来了两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女儿是非常高兴的,但是电动汽车只有一个座位,每次只能坐一个小朋友,家长们就让孩子每人都坐一次,另外两个小朋友在后面推。 但是,总有小朋友会不遵守规则,女儿也会很不高兴,三个小朋友从开始高高兴兴到后来推推搡搡起来。 坐在车里的小朋友家长也非常不好意思,她没有多想,就把自己的孩子从车子里抱了出来,惹得孩子大哭大闹。 这次轮到了女儿,可女儿这次再也不愿意下来了,因为她害怕有小朋友不遵守规则。 我告诉了女儿我可以理解她的行为,而且我也告诉女儿,小伙伴不守规则是他的不对,但是可能他只是想多坐一会儿,我们可以来比赛哪个小朋友推车子飞快,谁更厉害是不是可以。女儿和另外两个小伙伴都欣然同意了。 她们后来玩耍的很愉快。 家长应该更懂得理解孩子,冒然把孩子抱出来,让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而大哭,而好好跟孩子沟通,孩子却能欣然接受。 学会“换位思考”是家长的必修课 03用控制的方法养育孩子会怎样 从一档娱乐节目中看到过这个例子:一个成年人说起自己小时候经常尿床,家长非常头疼,一直想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不让她尿床,但是事与愿违,她到现在还是有尿床的毛病。 我很庆幸我没有控制女儿尿床的毛病,女儿也是尿床持续到快上小学,我一直比较着急,但是我选择相信女儿,会慢慢好好起来的,我选择了无视这件事情,放下了我的执念,没想到女儿真的不尿床了。 家长会因为自己的过度控制给孩子带来的一辈子的伤害。、 孩子身上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领路人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子方法——珍妮艾里姆 孩子从小吃饭就慢,家长会用控制的手段,告诉他如果不马上吃完,以后都不要吃饭了,不仅用了控制,还用恐吓等语气来辅助,结果孩子对吃饭越来越抗拒。 小到吃饭,大到找对象,家长往往都喜欢用控制的方法去制约孩子,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家长用控制的手段会使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知所措,家长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对孩子的伤害却难以磨灭。 世界上虽然所有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也要同时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也学会理解、尊重、谅解等等,这样才慢慢会有更优质的亲子关系。
曾经听表哥跟我吐槽:大姨一直干涉他的选择自由,还总是口口声声说这是关心他。” 表哥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顺利,大姨通过关系给他找了一份工作,但是表哥并不喜欢,而且非常抵触。当他去反抗大姨的时候,大姨却觉得他辜负了这份心意,大逆不道。 表哥心里郁闷,但是又无法说出口,不知如何是好。大姨对表哥的爱无可厚非,但是她不知道这份关心让表哥透不过气来。 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萨克雷,但是有时候母亲过多的爱和控制让孩子太过沉重。 文文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文文做功课的时候母亲都会陪在身边,她学习也非常用功,但当偶尔考试不理想的时候,母亲都会偷偷的抹眼泪。 虽然母亲没有责备文文,但是文文从小就认为要好好学习,不能让母亲伤心。其实这不是正常的爱,这是母亲在用自己的情绪控制孩子,让她承担了不应该有的重担。 01家长应该更尊重孩子 以前,我们被教育见到长辈要问好,年纪尚小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随时问候他人,但是当我们稍微大些之后,开始对逢人就问好的行为形成了抵触。 小时候不太愿意去假惺惺的问好,因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表现都不同,而这时候,家长总是会强迫我们去跟长辈打招呼,如果我们没有按照父母说的做,就会遭到责骂。 其实,孩子去和别人打招呼,也许并不是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家长的控制欲更加强一点,这不是爱,这是对孩子的操纵。 请家长放下对孩子控制的执念,让他们开心快乐,遵从自己的内心快来的成长吧。 不要随意控制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尹建莉老师的女儿非常优秀,她女儿一直到小学二年级以前都认为圣诞老人是存在的。 她用自己对女儿爱,假装每个圣诞都会有礼物送给女儿,女儿也非常快乐,她维护了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盼,并且她自己也收获了果实,她收到了女儿送的康乃馨。 尹老师没有去破坏女儿对圣诞老人的向往,和孩子一起愉快度过的时光,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女儿也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实中,家长们总是非常残酷的告诉孩子现实不存在的东西,试图控制孩子脑中不合实际的东西,让孩子面对现实,恰恰是因为这种残酷,让孩子的童年越来越没有乐趣。 02家长应该理解孩子 孩子不管多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家长有时候会单纯的以为孩子很小,根本不懂事情,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行为去控制孩子。 但是,纵使孩子是婴儿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意识。 当孩子还在襁褓的时候,如果感受不到母爱,会哇哇大哭,可是当母亲把他抱入怀中那一刻,他就停止了哭啼。 女儿三岁的时候很喜欢玩电动汽车。这天来了两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女儿是非常高兴的,但是电动汽车只有一个座位,每次只能坐一个小朋友,家长们就让孩子每人都坐一次,另外两个小朋友在后面推。 但是,总有小朋友会不遵守规则,女儿也会很不高兴,三个小朋友从开始高高兴兴到后来推推搡搡起来。 坐在车里的小朋友家长也非常不好意思,她没有多想,就把自己的孩子从车子里抱了出来,惹得孩子大哭大闹。 这次轮到了女儿,可女儿这次再也不愿意下来了,因为她害怕有小朋友不遵守规则。 我告诉了女儿我可以理解她的行为,而且我也告诉女儿,小伙伴不守规则是他的不对,但是可能他只是想多坐一会儿,我们可以来比赛哪个小朋友推车子飞快,谁更厉害是不是可以。女儿和另外两个小伙伴都欣然同意了。 她们后来玩耍的很愉快。 家长应该更懂得理解孩子,冒然把孩子抱出来,让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而大哭,而好好跟孩子沟通,孩子却能欣然接受。 学会“换位思考”是家长的必修课 03用控制的方法养育孩子会怎样 从一档娱乐节目中看到过这个例子:一个成年人说起自己小时候经常尿床,家长非常头疼,一直想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不让她尿床,但是事与愿违,她到现在还是有尿床的毛病。 我很庆幸我没有控制女儿尿床的毛病,女儿也是尿床持续到快上小学,我一直比较着急,但是我选择相信女儿,会慢慢好好起来的,我选择了无视这件事情,放下了我的执念,没想到女儿真的不尿床了。 家长会因为自己的过度控制给孩子带来的一辈子的伤害。、 孩子身上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领路人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子方法——珍妮艾里姆 孩子从小吃饭就慢,家长会用控制的手段,告诉他如果不马上吃完,以后都不要吃饭了,不仅用了控制,还用恐吓等语气来辅助,结果孩子对吃饭越来越抗拒。 小到吃饭,大到找对象,家长往往都喜欢用控制的方法去制约孩子,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家长用控制的手段会使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知所措,家长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对孩子的伤害却难以磨灭。 世界上虽然所有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也要同时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也学会理解、尊重、谅解等等,这样才慢慢会有更优质的亲子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