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2019上市的抗体药物-(5)Crizanlizumab

 小药说药 2021-08-04








2019年11月1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Crizanlizumab(商品名Adakveo®),用于预防镰状细胞病患者血管闭塞性危象(VOC)。Crizanlizumab是一种抗P-选择素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阻断其与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的相互作用。

此前,Crizanlizumab在2008年7月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并在2019年7月被授予突破性疗法。此次批准是基于II期临床实验(SUSTAIN, NCT01895361)的积极结果。crizanlizumab的推荐剂量为5 mg/kg在第0周和第2周30分钟内通过静脉输注,然后每4周1次。

Crizanlizumab最早由Selexys Pharmaceuticals开发,2012年9月,Selexys Pharmaceuticals与诺华达成协议,诺华被授予独家代理权收购Selexys Pharmaceuticals及其牵头资产crizanlizumab,包括预付款,收购和里程碑付款,该协议总值6.65亿美元。2016年11月,诺华完成对Selexys Pharmaceuticals的收购。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


镰状细胞病(SCD)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疾病,由编码血红蛋白的β-珠蛋白亚基基因突变,导致单个氨基酸的替换而发生,因红细胞呈“C”形或“镰刀”状而得名。SCD患者容易并发血管阻塞性危象,特别是血管阻塞性疼痛危象,这也是SCD患者寻求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但目前能够预防VOC的方案非常有限。VOC是由多细胞粘附或阻断血流的细胞簇所触发,并且与增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SCD病人血管闭塞的机制复杂且多因素,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在SCD病人中检测到高表达的细胞粘附分子-P选择素,其会介导镰状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因此,靶向P-选择素具有治疗镰状细胞病的潜力。

Crizanlizumab是一种人源化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能选择性结合内皮细胞表面和血管中血小板上的P-选择素,阻断P选择素与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的结合,从而抑制内皮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镰状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健康志愿者中,crizanlizumab在0.2 – 8 mg剂量范围内(即推荐剂量的0.04–1.6倍)表现出不成比例的药代动力学变化。crizanlizumab 5 mg/kg给药后,最大平均血浆浓度,从零点到最后测量时间的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以及总AUC分别为0.16 mg/mL,33.6 mg∙h/mL和34.6 mg∙h/mL。平均分配量为4.26L。crizanlizumab的平均清除率为11.7 mL/h,平均终末半衰期为10.6天。

在镰状细胞病患者的II期SUSTAIN临床实验中,Crizanlizumab表现出随剂量比例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在服用负荷剂量后,Crizanlizumab达到稳态浓度,并在52周的治疗期间保持。在维持阶段(即6-50周),Crizanlizumab 2.5 mg/kg剂量的平均波谷浓度范围从2.8至6.8μg/mL, 5 mg/kg剂量的平均波谷浓度范围从10.5至15μg/mL,平均清除半衰期为7.6天。羟基脲对Crizanlizumab在镰状细胞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临床意义上的影响。

临床试验


SUSTAIN是一项多中心、多国、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为期12个月的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Crizanlizumab联用或不联用羟基脲疗法(hydroxyurea therapy)预防SCD患者发生VOC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试验招募了198名16-65岁的镰状细胞病患者,他们在实验前的12个月经历了2-10次镰状细胞相关的疼痛危机。该研究包括三个阶段:30天的筛选阶段,52周的治疗阶段和6周的跟踪评估阶段。患者被随机分配在第0和2周接受Crizanlizumab 2.5 mg/kg,Crizanlizumab 5mg/kg或安慰剂(负载剂量),然后每4周1次到第50周(维持剂量),共14剂。每剂在30分钟内通过静脉输注给药。治疗结束时,VOC的中位年发生率作为主要终点。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Crizanlizumab(5mg/kg)将VOC中位年发病率显著降低了45.3%(1.63 vs 2.98,p=0.010),在按协议(PP)的人群中也看到了类似的结果,降低了52%(1.04 vs 2.18, p=0.02)。Crizanlizumab 2.5 mg/kg与安慰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还表明,Crizanlizumab(5 mg/kg)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没有经历任何VOC的患者比例是安慰剂组的2倍以上(36% vs 17%,p=0.010)、接受首次VOC治疗的中位时间是安慰剂组的3倍(4.07个月 vs 1.38个月,p<0.001)、第二次危机发生的中位数时间是安慰剂组的2倍(10.32对5.09个月;p=0.02)。中位年住院天数减少了42%(4.00 vs 6.87,p=0.45),尽管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简单危机的年发生率中位数降低了63%(1.08 vs 2.91,p=0.02)。

与安慰剂组相比,每天服用5mg Crizanlizumab使总的VOC发生率(需要送医疗机构就医)显著降低(每人每年2.3 vs 2.7事件;p <0.0001)。这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减少了对急诊科(每人每年0.6 vs 1.0事件;p=0.01)和镰状细胞疾病危机中心(每人每年0.3 vs 0.8事件; p=0.0005)的访问。

不良反应


在SUSTAIN针对镰状细胞病患者的临床实验中,Crizanlizumab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发生率≥10%或发生率是安慰剂组2倍以上的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Crizanlizumab 5 mg/kg组18% vs 2.5mg/kg组14% vs 安慰剂 8%),腹泻(11% vs 8% vs 3%),瘙痒(8% vs 11% vs 5%),呕吐(8% vs 11% vs 5%)和胸痛(2% vs 11% vs 2%)。至少有两名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发热,流感和肺炎。五位患者在实验期间死亡,包括Crizanlizumab 5mg/kg组中的两名(急性胸腔综合征,心内膜炎和败血症),Crizanlizumab 2.5mg/kg组(急性胸腔综合征,误吸,呼吸衰竭和进行性血管充血)和安慰剂组中的两个(右心室衰竭;VOC,缺血性中风,昏迷,败血症和静脉血栓形成)。在Crizanlizumab 5mg/kg组的患者中有3%报告了输注相关反应。

在SUSTAIN的子分析中,患者发生蛋白尿或血尿的风险与使用Crizanlizumab没有关联。Crizanlizumab组蛋白尿发生率为33%,而安慰剂组发生率为34%(RR 0.97;95%CI 0.61–1.56);Crizanlizumab组血尿发生率为25%,而安慰剂组发生率为41%(RR 0.61; 95%CI 0.33–1.11)。

免疫原性


与所有治疗性蛋白一样,Crizanlizumab具有免疫原性。在单剂量健康志愿者的研究中,在61位可评估受试者中,有2%的人发现了中和性抗体(ADA)。在镰状细胞病患者的研究中,在45名接受Crizanlizumab 5mg/kg治疗的患者中ADAs测试阳性率为0。同样,在SUSTAIN实验中,也没有患者检测到中和性抗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