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培养孩子的这3种能力

 富书 2021-08-04



进化妈:让孩子拥有让自己过得快乐生活的能力,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作者:素宁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在纪录片《生命·成长》中,心理学家贺岭峰说出了3种能让孩子获得快乐的能力,那就是:培养孩子学会做饭,享受独处的快乐,和一个能带来成就感的爱好。

学会做饭很重要,因为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也间接注定是他们未来的生命是孤独的。

当父母和亲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可以给孩子孩子带来幸福感和温暖呢?

大概是美食了吧,美食不仅可以治愈内心的疲累,还可以给一个空旷的房子增添烟火气,带来温暖和快乐。

想吃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何种境遇,都可以自己做。

学会享受独处的快乐,即便没有人喜欢自己、爱自己,自己依然可以玩得很开心、很惬意。

培养孩子一个能带来成就感的爱好,让孩子在工作或者业余也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感和自我定位。

这三种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却足以让孩子未来的余生充满着温情、乐趣和治愈。

培养孩子学会做饭

你相信一个5岁的小女孩会独立做饭吗?

或许这确实有点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但是事实上一切皆有可能。

电影《小花的味噌汤》里面的安武花,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超乎想象的5岁女孩,5岁能够独立做味噌汤和便当。

这么一个独立的女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小花的妈妈千惠,因为患乳腺癌,当初怀孕的时候,原本不想生下小花。

可是去医院检查时,看见一个小小的生命就在肚子里,想要打掉的坚定决心又让她退却。

最终她不得不求助爸爸,可是爸爸却跟她说“豁出生命去生吧”。

真是知女莫若父,爸爸“狠厉”的话语里藏着对女儿深沉的爱和理解,他知道女儿想要这个孩子,但却下不了决心,所以他替她下。

最终千惠顺利诞下女儿——小花。

在前几年,他们一家人平静地度过了平凡又快乐的时光,后来随着小花的渐渐长大,千惠乳腺癌复发,身体每况愈下,为此她不得不为小花的后半生所考虑。

想要女儿未来在自己离开时怎样才能好好的活下去呢?

她冥思苦想很久,最终决定让小花从学会做饭开始。

所以在小花5岁生日那天,她和丈夫为小花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条好适合小花身高的可爱围裙、一把适合小花切菜的菜刀。

第二天她们就开始了这场做饭之旅。

千惠耐心地教小花做味噌汤,小花按照妈妈指导的步骤乖巧地照做,爸爸在旁边为她加油打气,最后等着品尝小花为他做的“大餐”。

只会做味噌汤还不够,妈妈想要尽可能多地教会女儿更多的做饭技能,以便小花未来能够很好地继续生活。

所以在小花把味噌汤做得很美味之后,她便开始教小花做便当,还跟小花说哪些菜是可以吃的、哪些是营养丰富不可以扔掉的,小花也乖巧点头记下。

可任何事情都不会如期盼的那般一帆风顺。

有一天,小花突然犯懒,想要看阿姨给带买的绘本,不想做味噌汤,因此在妈妈

叫她去做味噌汤时,她以“今天我想看绘本”为由拒绝妈妈,还发了脾气。

妈妈无奈,只得走过去好好和她沟通,可小花依然抗拒,就连旁边的阿姨,都觉得千惠是在逼迫小花做自己的帮手。

即便被误解,千惠也依然坚持说服小花去做味噌汤,因为她知道距离自己离开的日子已经不远,如果不坚持让小花养成习惯的话,小花将来会懈怠。

最终千惠强忍着泪水说服小花去做味噌汤。

不得不说千惠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妈妈,不管怎样,只要女儿会做饭,就算将来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小花依然可以靠着自己做饭的技能顽强地生活下去。

培养孩子独立做饭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即使不依靠别人也能很好的生存下去,用美食治愈内心,茁壮成长。

教会孩子享受独处

去年疫情期间,为了安全起见,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都被居家隔离。

这可把那些好动的小孩子急坏了,吵着闹着要出去玩,在家里呆不住,躁动无比。

一个男孩就因为哭着闹着要出去玩而上了热搜。

他哭着对妈妈说:我想出去玩。

妈妈告诉他:外面有病毒。

他反驳:我看不见病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和病毒一起玩,超级好玩,生病就像洗澡一样好玩。

妈妈无奈,却也只得耐心安抚他:那是病毒,可以打败你呀。

没想到男孩一句话让人笑出了声却又无力反驳:病毒打不败我,我想吃病毒。

或许是“不知者无畏”,以致男孩才会说出如此有趣又好笑的话语。

但好笑之余也给父母们一个警示:那就是孩子不知道享受独处。

疫情期间,孩子之所以在家如此躁动不安,不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没有小伙伴的情况下如何打发居家无聊而乏味的时光。

很多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督促,才能消弭心中的躁动和不安。

也有孩子从小就有很明确的目标和主见,很小就知道独处的快乐和意义。

纪录片《零零后·一一的世界》里面的一一,是一个从小就喜欢独处的小女孩。

当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成群结队的时候,她一个人在旁边独自玩的不亦乐乎。

老师还为此担心很久,想要组织游戏让她一起参与进来,可依然坚持自我:喜欢单独玩儿。

后来这个女孩也渐渐长大,大家都以为这或许会成长为一个性格孤僻的女孩,但其实不然。

一一长大后,拥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她会弹得一手好琴,喜欢阅读,也喜欢和朋友们玩耍,但这些也丝毫不影响她独处时的快乐。

她认为:独处和朋友一样重要,如果朋友是接收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那么独处就是整理来自这个世界的信息。

或许这就是独处给她带来的对朋友和独处不同意义的深刻理解。

就像叔本华在《独处的艺术》中所写的那样: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

很多时候,不论是朋友、恋人还是最亲的父母,都不可能时时伴你左右,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并将孤独的时光转换为升值的时光。

民国著名的才女杨绛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教会孩子学会独处,也是教会孩子即使一个人也懂得爱生活、爱自己。

不必时时刻刻期盼别人的认可和寻找寄托,让孩子明白: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不违反内心的准则和底线即可。

胡适说:“一个人的精神财富越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

深以为然,一个人若懂得在独处时不断利用有效时间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就算未来身边没有良伴也不会迷失自己,从而享受独处的快乐。

培养孩子一个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

大学同学薇薇是一个手工爱好者,大一的时候加入手工社,几年下来,一直都坚持学习,不曾放弃。

在她的手上,那些看起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珠子和布料,经过她的一双巧手的改造,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她也因此收获了来自同学和社团成员的赞美。

后来大三时,她接管了手工社,成为手工社社长,将手工社管理经营得风生水起。

她自己也在手工社得到了提升,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当初只是对手工感兴趣,却不想一个小小爱好会放射出如此大的光芒,让自己不仅收获了来自外界的肯定,还充盈了内心。

就像徐静蕾所说:“演戏,收工,无论几点,总要做两个小时手工再睡觉。慢慢发现,做手工居然是最好的休息。

专心下去,什么事都忘了,满脑子都是那些好看的布料、珠子,特美。”

朋友芊华自小就喜爱画画,尤其是国画,对于她的爱好,父母也全力支持,她也将这个爱好一直坚持到大学。

可学习的事情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学过画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极其不易,甚至有些枯燥,在画不好时,朋友也想过要放弃,但心中对国画的热情以及多年以来的投入与坚持,都让她心有不忍。

从心理学上来讲:兴趣要变成持续发展的爱好,光凭一时的冲动是不足以支撑的,这也需要足够的热情和坚持。

所以即便嘴上和内心有多次的挣扎,她都坚持了下来,而她的坚持,也给她带来了惊喜。

就在前几天,她发了朋友圈,自己参加了市里教师的特长比赛,并成功进阶省赛。

工作之余还能够在其他领域闪闪发光,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给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增添了活水。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培养孩子一个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感受来自外界的肯定和内心的自我满足。

人生漫长,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

让孩子拥有让自己过得快乐生活的能力,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愿每个父母,都能够有远见卓识;培养孩子学会做饭,让孩子用美食治愈内心的疲累和苦痛;

引导孩子学会享受独处的快乐,在没有人陪伴和爱护的情况下,也能够好好爱自己,不必把情感寄托于他人;

点个在看,培养孩子一个能够给自身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的爱好,让孩子的业余生活充满乐趣,不至于乏味、草草过完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