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高参88 2021-08-05

本篇目录:

*****************************************

31.新开流遗址

新石器时代                          黑龙江省密山市

32.洪河遗址

新石器时代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33.锅盔山山城遗址

唐                                黑龙江省鸡东县

34.青龙镇遗址

唐 、宋                              上海市青浦区

35.顺山集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泗洪县

36.韩井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泗洪县

37.蒋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兴化市

38.寺墩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

39.下邳故城遗址

汉晋                                江苏省睢宁县

40.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31.新开流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新开流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大、小兴凯湖之间新开流以东1.5公里的湖岗上,它记载着6000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建筑格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发掘28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32座,渔窖10座,出土大量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说明当时人们是以渔猎为生,尤以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经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年代为6080±300年。这是一处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富有特征的遗址,以本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原址建起了一块新开流遗址”石碑。与兴凯湖一起成为我国东北著名自然和人文景区,并且对我国人类进化历史和文化历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相传,七仙女姐妹,经常偷偷下凡到兴凯湖洗浴嬉戏。一天,她们游兴正浓,突然狂风骤起,兴凯湖浊浪排空,七仙女顺手将一条丝巾抛出,丝巾立刻化作沙岗横贯东西,从此兴凯湖隔成大小两湖,给人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新开流天然浴场。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每年夏季,新开流天然浴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来此避暑,在这里体验超脱闹市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景区内有新开流古文化遗址、芦苇荡、野生葡萄园、十里杏花林、湖岗绿色长廊等景观,小兴凯湖上还建有水上别墅、水上栈桥,可观鸟、垂钓、住宿。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新开流遗址由省保级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2.洪河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齐齐哈尔洪河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乡洪河村南约1公里处。该遗址坐落于嫩江右岸,东北隔江与梁思永先生1930年发掘确立新石器时代“昂昂溪文化”的昂昂溪五福C地点相距约12公里。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3年7月初,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洪河村考察时,发现洪河遗址。当年即进行了发掘工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对洪河村古墓群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考察发掘,收获极其丰富。共发掘明代古墓49座、新石器时代房址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在49座明代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器物,其中包括日月同辉胸牌、彩色珠子、瓷瓶、铁铠甲、头盔、大刀、铁剪刀、铜饰件、铜钱、桦树皮器、马鞍等明代文物。明代古墓群的出土是我省发掘明代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通过洪河遗址的考古工作,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可知洪河遗址距今约4000新石器晚期遗存与梁思永先生确立“昂昂溪文化”性质相同,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而其文化面貌的丰富程度远远超出“昂昂溪文化”,应是“昂昂溪文化”的中心聚落。此外,在中国范围内目前发现的史前时期环壕聚落中,洪河遗址的环壕和环壕内聚落规模都是比较大的;修筑如此规模环壕聚落,表明属于洪河遗址人群中已存在社会管理、人群关系比较复杂,生产力已比较发达、建筑技术水平较高。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洪河遗址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锅盔山山城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锅盔山巍峨屹立在黑龙江省鸡东县永安镇西北部,距永安镇5公里,距鸡东县30公里。是通往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从远处眺望,这座山好像一口锅扣在平坦的原野上,故称其为“锅盔山”。山的主峰叫锅盔砬子,最高海拔392.5米,是鸡西境内的一座著名的山峰。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在锅盔山上有一座古城遗址,占据了全部山顶斜面。古城始建于唐代、渤海国时期。现存遗址古迹两处,古城墙、古井。古城墙顺山势沿顶部边缘构筑而成,平均高度为2至3米,宽1.5米至3米,全长1333米,城墙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马面(炮台),共有十三个。遗址占地面积134,148平方米。据文物考古专家实地考古论证,其营造形式和地势选择建制风格为唐代渤海时期府、州一级城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古城墙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锅盔山山城遗址由省保级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4.青龙镇遗址

视频来源《探索·发现》寻迹千年古港片段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青龙镇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占地面积约2平方千米。青龙镇遗址主要沿着通波塘两岸分布,文化层堆积丰富。2010—2016年,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4000余平方米,发现了建筑基址8处、灰坑144个、灰沟28条、墓葬4座、水井69口、炉灶7个、铸造作坊1处、佛塔遗迹1处,出土大量的瓷器、建筑构件等遗物。青龙镇遗址是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发现,是实证千年上海城镇发展的珍贵资料,考古出土的大量贸易瓷和隆平寺塔遗存进一步佐证青龙镇是唐宋时期(7世纪—1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唐天宝五年(746年),青龙镇(青龙镇遗址)设立。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青龙镇(青龙镇遗址)所属的秀州华亭县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务,为设置在杭州的两浙市舶司属下的分支机构。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两浙市舶刘无极将华亭县市舶务移至青龙镇(青龙镇遗址)。绍兴三年(133年),青龙镇(青龙镇遗址)单独设立市舶务,隶属于两浙市舶司,并立的有临安府、明州、温州、秀州华亭四务。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隆平寺塔始建,为七级佛塔。南宋(1127年—1279年)末年,吴淞江日渐淤塞,青龙镇的港口功能逐渐被后起的上海镇所代替 。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1988年,在青龙镇遗址发现数口唐代水井,青龙镇遗址内的水井多以砖砌为主,唐代J21井口平面呈圆形,井身上部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下部笔直,直径0.7米、深4.5米,井壁用小青砖错缝坚砌,磨砖对缝,对接处用榫卯套合,在井壁的一些砖面上可见拍印的手印纹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青龙塔是建于唐宋年代,青龙镇曾是上海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青龙塔就是镇内标志性的建筑,那时烟火万家、商贾云集、市政繁华,有“小杭州”之称。青龙塔原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后被兵火破坏,现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残高30多米。寺塔于宋康定、庆历年重修。青龙塔和青龙寺分别于1959、1960年被列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青龙镇遗址内的隆平寺塔基平面呈八边形,存有散水、角柱、副阶铺装莲花柱础、倚柱、壸门等,散水直径21.7米,副阶直径14.23米,塔身直径8.9米,壸道宽1.28米。塔心室为正方形,边长4.5米,地基采用夯打方法逐层筑成;隆平寺地宫为仿塔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8米,南北宽1.2米,高1.42米。下为三层砖叠涩砌出须弥座,中间束腰,地宫主体为直壁,东、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壼门,顶部用砖叠涩封口,上盖一梯形覆石;宫室内壁为石板砌筑,下面铺着各时代钱币万余枚,钱币年代较早的为五铢,较晚的为天禧通宝,以及得壹元宝、咸康元宝、宋元通宝铁母钱等;地宫中置套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套函共有五层,分别为石函、木函、铁函、木贴金函、银函,银函底部铺有一层彩色宝石,上置一尊释迦摩尼涅槃像,在木函内装藏有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水晶佛珠等,套函内发现一个铜瓶,瓶内装有4颗圆珠,其中3颗为水晶质,为佛教舍利。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房基以素面青砖平砌,南部、北部房基均残,西部残存2层墙基,在墙基的西北角有2块方形石板,表面打凿粗糙,在南部墙基中部有1块石板,为磉墩,在房基下发现有基槽,房址中南部还有灶坑;F6为宋代房址,残留部分房基隔墙和挡墙,房址平面呈长方形,坐东朝西,面阔四间,长14米,进深一间,宽4.6米。房基外有一周回廊,西侧回廊还残存4块磉皮石。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青龙镇遗址内的发现瓷片堆CD1,位于通波塘河岸西侧,属于唐代遗存,堆积平面略呈长条形,与河岸平行,总面积约50平方米,瓷片堆出土600余件可复原瓷器及大量的碎瓷片,器形以碗为主,另有壶、钵、罐等,瓷器窑口主要为德清窑、越窑和长沙窑,瓷片堆出土瓷器数量大,是货物运输途中丢弃的破损瓷器。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青龙镇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有唐代鹦鹉衔枝绶带铜镜、铁釜、铁提梁鼎、铁钩、银簪、青釉罐、木雕饰件等遗物,以及阿育王塔、木贴金释迦牟尼涅槃像、水晶念珠、舍利、“禄合”铜印等,还出土了多件陶瓷类的玩偶,有童子像、青釉狗塑等;在4000平米的发掘范围内出土了6000余件可复原瓷器及数十万碎瓷片,其中福建的闽清窑、建窑,浙江的越窑、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等,瓷器绝大部分为南方窑口,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闽清义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产品为主,品类丰富,器型有碗、盘、盏、壶、洗、罐等,有的器壁饰传统的花草纹样,有的则装饰椰枣纹、狮纹等。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青龙镇遗址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5.顺山集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地处重岗山北麓,西临赵庄水库,东距宁徐公路约2公里。为丘陵墩形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表为黄灰土,并杂以红烧土块,遗物分布普遍。遗址东部因村采沙,暴露了长约100余米的文化层,其厚度约1.5米左右。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顺山集遗址约5万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已清理墓葬92座、灰坑26座、房址5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400多件。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顺山集遗址的环壕长1000米,宽6米至24米,先民建起如此规模的环壕,非常不容易,堪称“天下第一壕”。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认为,遗址现场发现的约10厘米高的方形陶灶,按年代计算,可以说是“中华第一灶”。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顺山集遗址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韩井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韩井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距离顺山集遗址大约4公里。经考古队初步勘探,韩井遗址面积大概4万平方米。考古队计划用3年时间,对其进行系统的发掘、研究和保护。韩井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补充,可为顺山集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自2010年起经过多次考古发掘,经同位素测年,该遗址的时间跨度为距今8500至7500年,是淮河流域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遗址,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空白。为深入了解顺山集文化,考古专家开始对顺山集遗址4公里外的同时期韩井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在韩井遗址,考古专家找到一处80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田块,每块面积不足10平方米。据介绍,之所以认定此处遗迹为稻田的原因,一是遗迹结构特点及水管理方式,都有人工开挖的田块、水坑、水沟和水口,与此前考古发现相似;二是发现了碳化稻和驯化水稻的证据,经测年表明距今已有8000多年;三是对水稻田的土壤进行分析表明,这里曾经反复生长过水稻。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韩井遗址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7.蒋庄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蒋庄遗址,是在江苏兴化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式多样,一次葬与二次葬并行。一次葬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主要分布于墓地的中北部。二次葬分烧骨葬与拾骨葬两种,随葬玉琮、玉璧的较高等级墓葬均为二次葬。其中,烧骨二次葬墓主要分布于墓地的中东部区域,墓坑偏小,少量使用葬具,骨骼为白色碎块状,系异处焚烧后,再将焚烧后的遗骸入葬,多呈条形摆置,个别随葬玉璧,多随葬石器与小型陶器。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墓葬共出土玉、石、陶、骨器等随葬品700余件。随葬玉器种类有琮、璧、锥形器、镯、环、管、珠、坠饰等;石器有钺、璧、锛、凿、刀、纺轮等;陶器有鼎、双鼻壶、罐、豆、钵、圈足盘、鬶、大口尊、贯耳壶、器盖、纺轮等;骨器有锥及鱼钩等。玉、石器多出于头部及腹部以上位置,部分压于身下。陶器多见于脚端,部分置于棺外。鼎、双鼻壶、罐或豆为常见器物组合。漆器随葬较为常见,因系木胎,出土时仅存朱红色痕迹(成分为朱砂),依形状判断应以木胎漆觚为主,墓葬等级高低与是否随葬漆器并无直接关联。石钺、锛、凿与陶纺轮不同出,随葬前者为男性,后者为女性,体现出性别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蒋庄遗址由省文保被国务院升级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8.寺墩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距常州市区约15公里。是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寺墩高出地面约20米,呈椭圆形。1973年发现。经常州市考古人员调查,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中心祭坛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遗址外围有三圈河道,总面积约80-90万平方米。1978年、1979年,南京博物院对该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先后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玉琮20件、玉壁15件、石锛25件。根据地层堆积及清理的两座墓葬,寺墩遗址分两个文化层:下层属崧泽文化,上层属良渚文化。距今约4500年。1990年后,又新发现精美微雕玉琮、玉壁及以数十件珠、管、锥形坠组合成的项链等重要文物。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遗址下层为崧泽文化遗存。陶器有圈足饰圆形和三角形镂孔的豆、折腹或球腹罐、花瓣足壶等。发现墓葬一墓,墓主为女性,仰身直肢葬,随葬有鼎、豆、壶、纺轮4件陶器。上层为良渚文化遗存,有3座墓葬,自东向西排成一列,未见墓坑和葬具,系掩土埋葬。头向均朝南。东边的3号墓死者为20岁左右的男性,仰身直肢葬。人的肢骨和部分随葬的玉璧、玉琮、石斧上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说明埋葬时举行过某种用火的敛葬仪式。随葬品达124件,除陶器和玉石制的穿孔斧、有段石锛、斜柄石刀等生产工具以及玉质的镯、锥形饰、坠、珠、管一类装饰品外,突出的是24件玉璧和33件玉琮。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玉璧素面无纹,琢磨光滑,分置于头部、胸腹和脚部,最大且制作最精的一件放在腹部,直径26.2厘米、厚1厘米。玉琮中有一件兽面纹镯式的置于头部右上方;其他均为横槽分节、高矮不一的方柱体玉琮,大体围绕人骨架四周摆放,最高的一件有13节,高36.1厘米。另两座墓也都用玉璧、玉琮随葬。经鉴定,玉器质料绝大多数是透闪石,属于软玉。根据玉璧上遗留的一层砂粒,可知当时以石英砂粒为解玉砂;从璧、琮的规格及表面弧形琢痕分析,可能使用了石英砂石圆盘──轮锯的琢玉装置。由此可见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相当先进,琢玉当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璧、琮这类贵重礼器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权力、地位和身分的象征。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寺墩遗址由省文保被国务院升级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9.下邳故城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下邳故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邳国自商代就有,为诸侯国;战国时,古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邹忌封地就是下邳;汉初,韩信作为最早被封的异姓王,被封楚王,国都亦在下邳;东汉明帝刘庄置下邳国,封其子为下邳王。三国时刘备、曹操和吕布在此明争暗斗,吕布就在下邳白楼门被曹操缢死,关羽就在土山投降了曹操;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在此担任邳州太守跻身实力派……历史上的下邳经历了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淮海战役……的风云激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只能从邳州志或其他记载中去寻找下邳古城的影子。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考古队在距下邳古城约15公里处发现了一处西晋时期高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发现墓葬9座,出土鹦鹉螺杯、玻璃碗、金铛等各类随葬品300余件。说明该墓地应为西晋时期下邳国的一处贵族家族墓地,是魏晋时期下邳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年的走访调查和大面积踏勘中,下邳古城遗址考古队发现明清时期的下邳古城遗址下叠压有魏晋时期、宋代的文化堆积层,发掘揭示出魏晋时期、宋代的房址各一座。由此确定明清时期古城遗址下叠压有魏晋—宋代的下邳古城城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下邳故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0.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遗址包括塘山坝、狮子山坝、鲤鱼山坝、官山坝、梧桐弄坝、岗山岭坝等十一座水坝。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的发现,再次证实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对坝体的北侧和南侧进行探沟发掘,面积共129平方米,并沿探沟向南北两侧延伸钻探。该坝的堆筑方式为:先在筑坝处地面下挖一个纵向凹槽,宽度约25米,深度达3米。坑内堆填青淤泥和草裹淤泥为基础,之上覆盖一层黄色散土,在北侧迎水面的位置,用草裹黄土和散黄土间杂堆筑形成斜坡,其后部则又用黄色散土覆盖坝体的表面。鲤鱼山坝所在为平原区,原地面为青色粉砂土,防渗性差,易于流失,直接筑坝容易崩塌。挖槽填入淤泥,可能是出于防渗的目的。坝内填土中发现数片崧泽文化时期的粗泥陶片和1片良渚文化中期鼎或甗的腹片。3层下发现战国墓葬一座,打破坝体堆土。

第八批国保--古遗址(4)
2019年10月7日,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由省文保单位升级,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