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解读——王绩之《野望》

 耕读人家jkhpb3 2021-08-05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

东皋:指水滨向阳的高地,后泛指隐居的田园和原野。

解读:

这首诗隋亡后王绩归隐之后,描写了他隐逸之处的风光,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黄昏中独自远望,并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原来闲适中带有几份孤独与苦闷,“东皋”是王绩的隐居之所,原本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因为王绩十分仰慕陶渊明,故自称东皋子,以此表明自己效仿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决心。“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彷徨,百无聊赖。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的是诗人所见的景色。四顾一片秋色,在夕阳之下更显得宁静凄美而牧人和猎人们的到来则冲散了这份凄凉之感,画面呈现出一派活力与欢乐,构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田园画卷。动静适宜,远近搭配,作者将景与人处理得恰当好处,诗人这一描绘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来深刻影响,此处不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些带来活力与生机的人都是作者不相识的,只能从古代典籍中寻求安慰。末句笔锋一转,从活泼的牧歌氛围回到了诗人孤独的内心,强烈的把关更加显示出诗人的苦闷。同时在这里借用了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来表示自己隐居山林之志。这也说明王绩本人学陶渊明还不够彻底——想学陶渊明归隐山林,但却没有陶渊明旷达,总是在故作旷达中流露出抑郁之情。

王绩受老庄及陶渊明思想影响,在不少作品都流露出避世隐逸的思想,可谓初唐田园诗的先驱,其诗风平淡朴实,语言浅显清新,为初唐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王绩(590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山西河津),隋大业中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后嗜酒去职,唐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曾任太乐丞,不久弃官而去,隐居东皋,号称东皋子。王绩早年有用世志,遭逢世乱,两度出任,最终因失意而归隐。其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的情趣,于旷达之中流露出不平之感。明人何良俊曾评价王绩的诗作——“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余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又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全唐诗》存诗一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