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麻杏甘石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临床中证的区别

 中医畅谈 2021-08-05

编辑整理  心路

浅谈麻杏甘石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临床中证的区别

    在临床中,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我们感觉学而知之,可是临证时往往就有点摸不着方向,理论性的东西要落实到实践运用中,还是有一定的落差,要下一番功夫的,也就是如何让理论变为可操作性,为此安师以麻杏甘石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临床中的辨证上作了很好的引导指点

《伤寒论》中麻杏甘石汤有以下两条:

    63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可以看出,麻黄甘石汤的喘是不能用桂枝汤的,否则就是失治误治。昭示了两者本质上的取别。

再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条文如下:

    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固也,桂枝加厚朴杏子佳

    很显然18条是有宿喘病者,如果患了太阳表虚汗出的桂枝汤证,即要用桂枝汤解表,又要照顾到其宿疾喘症。而43条是在表未解的情况下误用下法导致的喘证,此时还是要解表桂枝汤止喘加厚朴杏仁。不难看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解表兼止喘。

     实际在临床中,二者有共同的症状: 喘 、汗出、恶风,桂枝汤证的恶风会更重。

    条文中没有脉证,实际临床中麻杏甘石汤的脉偏向浮洪有力,而桂枝加厚朴杏子偏于浮缓无力。

    区别点:麻杏甘石汤的汗、喘是阳明内热迫汗外出,热涌肺宣失常而作喘,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汗是桂枝汤证的营卫失和,喘也是一种过汗或误下所致气虚作喘。

     在理论上我们容易区别,但要在临床中落实到俱体的证候,还是有点难度,为此安师为我们作了可操作性的高度总结,如下:  

    1.麻杏石甘是汗出轻或晚上盗汗,且伴有烦燥。

    2.桂加朴杏,病人常说,一动出一身虚汗,喘,恶风明显。

安师另外两条总结也不容忽视

    1.舌红苔黄痰黄等,往往麻杏石甘没有这症。

    2.脉实脉虚,舌淡舌红,实际临床桂枝证要比石膏舌质更红。这是客观,你注意观察。

     我们在临床中多体会,多总结,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交流学习,畅谈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