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剂轻发汗止痒疗效好

 中医畅谈 2021-08-05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麻黄剂轻发汗止痒疗效好


导读

   伤寒论的讲法有很多,有的老师按照条文依次讲解,有的老师按照方剂进行详细分辨,还有的老师按照证候对比辨别。这些讲法各有特点,都是为了方便我们辨别记忆伤寒条文,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够更加快速清晰的定位病症病机所在。安医生通过方剂、医案、病机辨识、条文对比和师生问答的方式,力求把伤寒论讲通透。让大家过目难忘。

今天讲解一下关于用小量麻黄剂轻微发汗的条文,伤寒论中共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前二条都是需轻微发汗的,而后一条则不可发汗,仲师提出来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虽言不可发汗,但其中的越婢汤实际上仍是一种汗法,因为越婢汤条说发热、汗出、烦躁、恶风、上半身有水气、脉浮即可用越婢汤,此方是用来止汗、发越水气的。仲师又说若上半身肿则用发汗,若下半身肿则利小便,可见仲师把止汗的越婢汤仍归属汗法,因为毕竟有麻黄嘛。

记得几年前有位小伙子,长得又高又帅,是单位老板的小车司机。新婚蜜月到海南岛度假,下海畅游,晒日光浴,玩得好不尽兴。不料凡皮肤暴露处不久出现糜烂溃破、剧烈瘙痒,只好到当地输液抗组织氨治疗,然而没有得到改善,只得匆匆打道回府找我看病。诊知其除上述症状外无汗而不渴,于是我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说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实际上我下笔开的是桂枝二麻黄一汤,因为正当夏季酷热时节,又闷又热,想不出汗都难,所以方中麻黄、杏仁不自觉地就减轻了剂量。熬出的药液装袋后,太阳底下一照,几乎透明。当晚回去开始服第一袋,约一刻钟后,剧烈瘙痒大减,母子异口同声地说这药劲真大。睡至半夜,不料开始剧烈水泻,至天明连泻三次,其母亲埋怨道:“这医生下药太重了,赶快输液”。可惜输液两瓶后仍腹泻两次,这才想起打电话诉苦:“你这药下得太重了,痒倒是不痒了,可是水泻不停啊”。我笑道:“解铃还需系铃人,你再加倍服两袋中药液就没事了”。“开玩笑吧?”“真的,不开玩笑,只有这样才能止泻,病也就好了”。“真的,真的吗?”于是半信半疑地依嘱加倍服药,果然不再腹泻。又连服五天,全身不再痒,溃疡面全部结痂。

处方:麻黄3  杏仁3  桂枝6   甘草2  芍药6  生姜2片 大枣1枚,轻水煎,五剂。

学生解析:

我对桂枝麻黄各半汤条文的理解:“如疟状”,有不连续或者定时发热,邪气已衰之意;“热多寒少”,是指表病位的发热多恶寒少,与“面色反有热色者”相应;“热多寒少”也体现在“身必痒”方面,在表的湿邪激发人体产生热量,欲驱邪出表;“身必痒”,一方面是表不解汗出不畅,出汗不能有效去除湿邪,二方面说明湿邪恋表,出汗耗津液,徒伤正气;身痒,挠破了皮肤,流出血水来就不痒,相当于解表除湿。桂枝麻黄各半汤,有生姜大枣健胃生津,另有桂枝白芍调整血分升降,还有麻黄杏仁在气分利尿除湿,三者协同,用量很轻,以适应人体正气和邪气都虚衰的情形。

师生问答:

学生问:请问此案例可以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吗?

安师答:《伤寒论》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它的主要药物组成有:麻黄二两,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除有表证外,重在瘀热在里,而本案是表证有剧痒,搔抓溃破,无小便短赤,烦躁等内热表现。麻黄、杏仁是发汗的。桂枝汤是治如疟状,定时发痒的,本案发痒虽无定时,但痒有时轻有时重,应还是桂枝证。另外桂麻各半汤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可从脉象加以区别,桂麻各半汤的脉微弱。

学生问:您之前讲越婢加术汤可以治疗动则汗出,这种体质不一定怕冷,大多怕热。所以说,越婢加术汤不一定恶寒,有可能恶风?

安师答:对。

学生问:我治疗的一例患者连恶风也没有,就是动则汗出。恶热,上半身汗出多,一身肿,全身重,无力。颠顶到后脑憋胀,烦躁,候诊期间打电话都是骂骂咧咧。此患者第一口干喜饮,第二不恶风,不恶寒,但恶热。因为您之前讲麻黄剂会发汗,导致津液流失,因此不宜有口干喜饮的症状。而我这位患者表证不显,唯有动则汗出、恶热,营卫出现不和,毛孔开合失司。这是为什么呢?

安师答:麻黄剂完全可以有口干现象,但是不能有口渴。口渴表示津液已伤,麻黄剂非所适宜。如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都有口干的现象。

学生问:但是越婢加术汤、麻杏石甘汤,麻黄是用于止汗的,是不是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有口渴欲饮的症状,因为正如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伤了津液,故渴。

安师答:也不能有口渴。不得已要用的话除非配伍大量清热生津的药。

学生问:“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这里的“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该怎么理解?

安师答: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小便利、口渴是应用此方的大忌,因为已经伤津了。

学生问:我这位患者因为有口渴,所以加了白茅根利水、滋阴津、疏肝气。希望能够拓展方子的使用!等患者复诊时再向您反馈用药的结果。

安师答:加白茅根,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