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老粗”王平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提起蜀汉将领王平,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街亭之战中,王平时为马谡军先锋,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马谡,马谡不听,蜀军遂吃了败仗,这在小说和史书上都有笔墨。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最初,王平本属曹操阵营,在曹操手下谋了一个代理校尉的职位,从此便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后因夏侯渊被黄忠斩杀,王平所在的队伍群龙无首,于是他就趁机投靠了刘备,而刘备也是个识才惜才之人,随后便拜王平为牙门将。

“(王)平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三国志·蜀书·黄孚吕马王张传第十三》),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但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王平虽算得上是个“大老粗”,但却粗中有细,他能口述让别人代写文书,也都都有意理。王平还经常让人读《史记》《汉书》等书给自己听,并能知其大义。王平能遵守并履行法度,与人交谈从不开玩笑,从早到晚都能保持正襟危坐,在他身上根本看出一丝武将的轻躁之气。

建兴六年(228年),王平随诸葛亮北伐,在街亭马谡军大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同上)街亭一战,诸葛亮自降三级,并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等诛杀,而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延熙七年,魏明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有人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王平却另有主张,他说:“汉中距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现在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当时,只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刚好应验了王平当初的策略。“是时,王平在北,马忠在南,邓芝在东,咸著威绩。”(同上)王平成为了蜀汉在北方的一道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诸葛亮病逝后,魏延因与长史杨仪不合,于军中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王平在这场变乱中果断出兵进攻魏延,并斥责魏延说:“公(诸葛亮)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王平的大义凛然,击垮了魏延手下的兵将的心理防线,“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同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