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靖先生”林逋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拙文《自期甚高的梅尧臣》中提到了咏草词及林逋,这里就费些笔墨再介绍一下大名鼎鼎的“和靖先生”林逋。

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宋史》卷457)史书记载林逋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室,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林逋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他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宋真宗闻其名,赐,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林逋死于仁宗朝,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存世的诗作有大约三百首,“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四库全书总目》),颇多佳作,像这首名唤《山园小梅》的诗就备受好评: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咏梅诗最出彩的是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辛弃疾更实在在自己的《念奴娇》词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故“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得调名(此二调创自姜夔)。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词作存世极少,只有区区的三首。除了已提到的咏草词《点绛唇》外,这首《相思令》也很为人推崇: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这首小词这首词用复沓语,离情于山水物态之中,流畅可歌而又含思婉转,具有很浓的民歌风味。清初词人彭孙遹为此称赞此词说:“林处士梅妻鹤子,可称千古高风矣。乃其惜别词,如'吴山青,越山青’一阕,何等风致。”(《金粟词话》)此词一出,我们也会发现清心寡欲、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也有挂牵人间情爱的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