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皇帝的“补丁”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不乏推崇节俭的皇帝,但真正奉行节俭长达一生的,只有清朝的道光皇帝一人。道光皇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是一位节俭到吝啬的“抠门”皇帝,当然,道光皇帝推崇节俭也与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密切相关。

清王朝到乾隆末期已经出现衰败的征兆。嘉庆皇帝登基后,政府财政状况未见好转,搬倒和珅这个大贪官后,也不过是解了燃眉之急而已。道光皇帝从上台起,就要应对耗资巨大的张格尔平叛工作,财政上更加捉襟见肘。

鉴于国家经济的困顿,道光皇帝在节俭上狠下功夫。道光皇帝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把每年四十万两银子的宫廷开支降了一半,改为每年二十万两。皇帝的日常用度一律从简,笔墨纸砚全是普通品,而非特制。据《满清外史》记载,道光皇帝的衣服破了,除非是龙袍,他一定打了补丁继续穿。工作日里,皇帝每餐只点四个菜,朝廷官员的工作餐也不得多于四个菜。不仅如此,他还规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外,妃嫔及宫廷工作人员,非节庆不得吃肉。妃嫔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可穿光鲜的衣服。皇后过生日的招待会极为简单,有时甚至每人一碗打卤面。

皇帝的衣服旧了照样穿,当朝大臣们当然也都换上了旧衣服。皇帝的裤子破了个洞,打了补丁继续穿,朝臣也为自己的衣服打上“补丁”。这其中大学士曹振镛的表现最为突出,曹大学士朝会上穿的裤子,两个膝盖都打了补丁。道光帝的裤子只是一个膝盖有补丁,每次看到曹学士,总是龙颜大悦。曹大学士每天还赶着一辆破旧的驴车上早朝。早朝结束后,他便脱下朝服,换上更为破旧的衣服,拎着箩筐到菜市场上去买菜。他经常为了一文钱与商贩讨价还价,每次都争得面红耳赤。

在“节俭之风”的沐浴下,官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力求与时俱进。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京城内的旧衣铺子生意火得不得了,所有的存货都卖得精光。随着需求的旺盛,很快旧衣服的价格就与新衣服持平了。有的官员干脆把新衣服拿到旧衣铺子里换取旧衣服来穿。后来,旧衣服的价格飞速增长,最离谱的是竟然高于新衣服的价格,结果当然是有钱的官员才能穿得起旧衣服。

看到满朝文武如此简朴,道光皇帝龙颜甚悦,得意于自己治国有方。实际上,道光皇帝奉行的节俭也并没有给朝廷省下什么钱。据《春明梦录》记载,有一次道光帝的裤子破了个洞,安排内务府的人打补丁。皇帝看到内务府的账目时吓了一跳,原来这个补丁报账一千两银子(在当时三钱银子足以买一条新裤子)。道光皇帝问责时,内务府总管为此解释道,皇帝的裤子用的是上好的布料做的。而这种布料只有苏州才有,在苏州凑齐各种花色的面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来回的路费和办事人员的差旅费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内务府算了这笔账之后,道光皇帝竟发现,原来一千两银子还是内务府多方节省的结果。

作为一个大国君主的道光皇帝,不想方设法开源兴利,只是斤斤计较于减膳、“打补丁”这些小节,大清的财政当然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善,自己本人也终难免舍本逐末之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