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养心殿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养心殿位于乾清宫西侧,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康熙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这一住就是两百多年。雍正后历朝清帝都将这里作为他们在紫禁城中的寝宫,在乾隆年间经过改造和添建,养心殿又多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读书学习等若干功能。

养心殿是一独立的院落,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约5000平方米。养心殿建筑群为一封闭院落,主体建筑呈“工”字形,分为前殿、后殿。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接抱厦六间。明间设宝座,上悬雍正皇帝御书“中正仁和”匾。东暖阁为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西暖阁辟为数间隔室,有“勤政亲贤”、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小佛堂、梅坞等。后殿东为“体顺堂”,西为“燕禧堂”,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寝宫。

养心殿不仅仅是清帝生活起居的宫殿,还是他在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办公场所。每天清帝晨起用过早膳后,都要到养心殿前殿与群臣议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朝(常朝)”。朝后皇帝会到前殿西侧的“勤政亲贤”或单独召见官员,或批阅章奏,“勤政亲贤”南窗外布置有围板一圈,用以隔绝外间,当皇帝单独召见官员时,内监也要回避,非常私密。值得一提的是,养心殿在位置上与雍正年间设立的军机处只有一墙之隔,清帝与诸大臣商讨军国大事十分便利,这也是清帝乐于居住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养心殿里还有两个需要重点介绍的房间,即东暖阁和三希堂。东暖阁是从雍正帝开始清帝进行所谓“元旦开笔”的所在。清帝开笔之处一般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前,紫檀长桌上,一应法物摆设为:象征疆域安宁的“金瓯永固”杯,杯中注满屠苏酒;雕漆龙盘中盛放八趾吉祥炉和香盘,散溢着兰麝之气;专用的玉烛晶莹剔透,要由当今圣上亲手点燃;正中铺展着御用黄笺,一侧的笔架上,是那管清帝专用的“万年枝”。清帝一般都会在子时披衣而起,走进养心殿东暖阁,提笔书写心声,除“五谷丰登”“民安乐业”之类吉祥套话,更为主要的是对政通人和的殷切期盼。

三希堂位于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名为三希堂。它是曾乾隆皇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乾隆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乾隆帝博学多识,非常喜欢书画,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帖,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为乾隆帝所珍爱,特意贮存在此,不时把玩。

此外,养心殿还有供清帝虔诚礼佛、早晚瞻拜的秘密佛堂,甚至还有一处专为帝后服务的御膳房——经常做一些时令小鲜供皇室享用。总之,养心殿前殿办公、后殿就寝的功能性格局,极大地便利了皇帝的公私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