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0年养心殿内部照片公开!看看皇帝召幸嫔妃的寝宫是什么样子!

 老骥瘦马 2016-04-19

养心殿不仅是皇帝经常办公议政的场所,也是皇帝召幸嫔妃的寝宫,是封建时代皇权的中心。1900年的养心殿究竟是什么样?

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康熙六十一年,即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这一住就是两百多年,雍正后历朝皇帝都将这里作为他们在紫禁城中的寝宫,直到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出宫。

养心殿建筑群为一封闭院落,主体建筑呈“工”字形,分为前殿、后殿。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接抱厦六间。明间设宝座,上悬雍正皇帝御书“中正仁和”匾。东暖阁为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西暖阁辟为数间隔室,有“勤政亲贤”、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小佛堂、梅坞等。后殿东为“体顺堂”,西为“燕禧堂”,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寝宫。

养心殿不仅仅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宫殿,还是他在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办公场所。每天皇帝晨起之后,用过早膳,要到养心殿前殿与群臣议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朝”。朝后皇帝会到前殿西侧的“勤政亲贤”或单独召见官员,或批阅章奏,“勤政亲贤”南窗外布置有围板一圈,用以隔绝外间,当皇帝单独召见官员时,内监也要回避,非常私密。值得一提的是,养心殿在位置上与雍正年间设立的军机处只有一墙之隔,皇帝与诸大臣商讨军国大事十分便利,这也是皇帝乐于居住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公事完毕,养心殿强大的生活功能便发挥出来。这里有皇帝观览古籍字画、吟诗写字的书房三希堂,有供他虔诚礼佛、早晚瞻拜的秘密佛堂,甚至还有一处专为皇帝和后妃服务的御膳房,经常做一些时令小鲜供皇室享用。总之,养心殿前殿办公、后殿就寝的功能性格局,极大地便利了皇帝隐秘的私生活。

作为皇帝在紫禁城中行走的核心区,养心殿曾经发生过很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1839年,道光皇帝在这里与林则徐一起筹划禁除鸦片的方案。太平天国战争后期,两宫太后在这里与军机大臣日夜值守,布防、筹剿太平军,并最终收到了所谓的“红旗捷报”。晚清与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养心殿中圈阅允准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携宣统皇帝溥仪在这里召开了清朝最后的御前会议,宣读了《退位诏书》,宣告了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大清王朝的覆灭。此外,历史上,顺治、乾隆、同治三朝皇帝就是在养心殿的龙床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摄影技术走进中国后,从1900年及1922至1924年这两个时期成为紫禁城留下照片较为集中的年代,从中可以管窥养心殿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这里撷取了拍摄于这两个时期养心殿一些老照片。

1922年至1924年间,养心门外。

养心殿前殿明间,摄于1900年。

一名太监站在养心殿前殿抱厦前,摄于1900年。

1900年的养心殿东暖阁。

末代皇帝溥仪站在摆满鲜花的养心殿前,摄于1922年至1924年之间。

皇后婉容在养心殿前摆弄照相机,摄于1922年至1924年之间。

养心殿后殿皇帝寝宫,摄于1922年至1924年之间

养心殿随安室,摄于1900年。

1900年的养心殿原来是这种模样,快发给你的朋友们看看吧!

本文来自网络,由闲话草堂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