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大小乔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说二乔是汉末三国时期的美女,估计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孙策与周瑜同年,都是少年英雄;大乔与小乔对姊妹花同是江东国色。周瑜纳小乔,孙策纳大乔雄姿英发的天下豪杰,得与乱世佳人相结合,这么美的故事自然要传为千古佳话了。”(金性尧《三国谈心录》)

二乔貌美没争议,只可惜史书中着墨太少。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周瑜)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大乔,瑜纳小乔。”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两位有姓无名的美女与惜墨如金的史家缘悭一面,但美女自有招人喜欢的地方,以至于文人墨客吟咏不绝。大才子杜牧就有七绝《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并力抗曹,周瑜火攻赤壁,大破曹军,若无劲风,战役之进展当然不可能如此顺利。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退回北方,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西北筑三台,其中的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铜雀春深锁二乔”当是杜牧的一句戏笔。

唐诗中有关周郎与小乔的题咏,还有罗虬的《比红儿诗》:“千里长江旦暮潮,吴都风俗尚纤腰。周郎若见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张承宗先生认为“它是叹魏六朝掌故、周郎与小乔的故事,诉说唐代社会中的风流逸事男女情爱。”(张承宗《诗史互证说六朝》)郑逸梅先生在《三国闲话》中也提到“咏大小乔诗,有惜之者,颜鉴塘云:'鼓颦声还得二乔,君臣琴瑟喜同调。孙郎早死周郎继,各有红颜没福消。’有慕之者,袁子才云:'国亡家破名公女,同嫁英雄美少年。绝色易逢佳偶少,听他夫婿自家怜。’二诗用意各别。”

二乔分别嫁给孙策与孙瑜,堪称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后人传为佳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东坡先生轻飘飘的一句,真让人浮想联翩。“二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却一直动人心魄,并不断地被人们用想像丰富着补。文学艺术的奥妙,真是难以尽述!”(《沈伯俊说三国》)

但令人遗憾的是,“江东二乔,这是两个我们确信存在过的三国美女,但红颜薄命的规律,依旧没有成为例外。她们的丈夫孙策和周瑜固然风流倜傥,属一时之选,但两人俱英年早逝,留给这对美貌姊妹的,只能是加倍的伤逝之情了。孙策当年曾得意扬扬地对周瑜说:'乔公能找到咱们这一对乘龙婿,也算他三生有福了。’但这双美人早早成为寡妇,又必须恪守班昭'妇无二适之文’”的严命,实不知福将安归。”(周泽雄《青梅煮酒:三国群雄的帅与怪》)在本文结束处笔者不得不慨叹,光从本文中所引资料就能看出,二乔煞费了多少人的笔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