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人的清明节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在中国古代,寒食节与清明节相邻。寒食节按夏历计算,为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寒食第三天为清明节。“到宋代时,寒食节渐与清明节融合为一个节日,其节俗习尚及活动内容基本承袭唐代的风俗,主要有插柳、植树、扫墓、踏青等风俗。”(林永匡王熹《中国节令》)

扫墓祭祖,是宋人清明节的应有之义,朝野对此都很重视。“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东京梦华录》卷七)这是说,宋人利用清明扫墓。都城人出郊祭扫,而宫中对扫墓更为重视,一般会提前半月就发宫人车马朝陵,宫室的亲戚也分别到各陵墓祭祀、拜陵。清明节期间,开封市街上卖祭品的也很多,“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垒成楼阁之状”(同上),形成了又一风俗景观。

清明正交暮春三月,宋人更是把扫墓与郊游结合起来,到野外祭扫之余开展春游活动,围坐饮宴,抵暮而归,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踏青之俗。在南宋都城临安,“是日,倾城上冢,南北两山之间,车马阗集,而酒尊食罍,山家村店,享俊遨游,或张幕藉草,并舫随波,日暮忘返。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撤沙、吞刀、吐火、跃圈、觔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从明人田汝成留下的笔墨看,南宋杭州的清明节祭扫之外,踏青更盛。不但游客云集,而且各色艺人的表演也参杂其中,还有外地来的乐伎,歌吹而求觅钱者,接踵而至。游西湖的人们在船上听歌看舞喝酒作乐,更不知天色已晚。直到月色上柳梢,湖面上歌吹仍是此起彼伏。人们离湖,男骑马,女乘轿,童仆挑着木鱼、龙船、花篮、闹杆等回家,准备馈赠亲友。这一番热闹异常的景象真是让我们今人无法想象。

清明节“插柳”也是传统的节俗,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上便有记载:“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日'明眼’。”(《梦梁录》卷二)另外,江南民谚也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只是我们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坚持这项习俗了。

自古以来,寒食不举火。宋代也沿袭这一风俗,“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这是说每年清明,宋廷都要举行“钻燧改火”的仪式,并向臣僚宣赐巨烛。与此同时,民间也有清明日馈赠新火的习俗。

随着寒食节与清明节的融合,祭祖扫墓逐渐成了宋人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我们从上述的引文中不难看出,祭拜先祖的哀思并未影响宋人清明游春的欢愉,用吴钩先生的话说就是,“这可能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人世美好,也值得纵情享受。节日的哀思送给先人,清明的美景留给人间。'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