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持有现金”真的有意义吗?

 真情感恩要真武 2021-08-05

对冲基金机构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在近日演讲中明确表示:现金是垃圾。

他说目前全球货币超发所导致的通胀周期下,持有现金无异于将过往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因为货币已严重贬值,资产无增值则意味着其随着货币的贬值而贬值。

持有现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助于资产增值,仅对经营生产起到一个保障和兜底的作用,这时,投资理财的意义方才凸显出来。

然而,有一种情况,使持有现金被赋予了意义,那便是在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接下来,笔者将详尽分析“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持有现金’真的有意义吗?”这一问题:

一、现金是金钱的一种概念,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这句话。

在日常生活中,钱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买什么都得用到它。

春晚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有句台词说得很好:“钱乃身外之物,人在世上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

然而紧接着赵本山的台词才是最牛的:“那你知道人在这世上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人活着,钱没了。”

以上两句台词完美呼应了开头的那句话,在我们的认知里,钱的确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想要在这个物质社会生存下去,那是万万不能的,很无奈却又很现实的一句话,刺痛了无数人,也令无数人因这句话而奋斗。

不过,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人却愈发的唯金钱至上,觉得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用财富地位将人分三六九等,显然是没有意识到金钱的局限性,只是一味地觉得金钱拥有延展性。

钱,比我们想象得重要,但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重要到用它来衡量世间一切事物的程度。

那么,钱究竟有多重要呢?

1、金钱的定义和来历

金钱,说白了就是传播的信息态,只不过它需要“寄生”在人们认可的物体上,最开始是以物易物,也就是用一袋大米或一斤土豆等粮食作物来换一件商品,因为粮食作物是维系生命体能量的必需品,所以更能成为交易媒介。

后来因为粮食作物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出现了价值设定的偏差,所以不得不用“中间物”来代替以物换物的形式,以便交易价值的交换。

从一开始用贝壳、鹅卵石等不易损坏且在自然界中较为稀缺的物品充当交易媒介,到后来人类步入农耕铁器时代,具备了一定的采矿技术,于是就用贵金属替代了贝壳,而且这些贵金属除了耐损和稀缺之外,还易被分割,尤其是金、银、铜这类的贵金属,非常适合作为交易媒介被广泛流通,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通货”。

贵金属充当硬通货的时代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后来因为西方列强国家利用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对外殖民掠夺而来的财富,对以海上运输网络为主的体系形成了垄断。

以英国尤甚,基于强大的国家武装实力以及经济实力,其象征着国家权威的货币开始流通于世界各殖民地,继而影响全世界,而金、银、铜等贵金属直接充当硬通货的功能被削弱,虽然依旧能够为价值背书,但其流通量逐渐被制造成本更低的纸币所取代,由此,人类步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二战后,美国从英国的手里夺过了世界霸主的名号,建立了以其自身的货币——美元的价值锚定黄金计价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持续到1971年,该体系解体,美元又依托石油和金融创新建立了全新的信用货币体系。

21世纪10年代,中本聪创立了比特币,基于计算机、信息互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人类步入了法定信用货币与数字加密货币并存的时代。

而随着现实世界的权力愈发反映在数字世界的货币交易过程中,未来或许是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大一统的时代。

金钱,即流通货币的另一定义,其乃是劳动本位的价值锚定和交易媒介,以物易物、贝壳、贵金属、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皆是它于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货币本质是象征交易信息的符号,理论上来说,任何能够满足人类交易需求的物品都能成为货币。

相传在一战时期,欧洲有一座村庄因为战火纷飞,村里的人被困住了,与外界隔绝,但生活总得继续,于是村里人之间的交易照旧进行,生产商品,而此前的纸币由于数量不够,渐渐被废除了,最后居然由木片来代替纸币,成为村里面流通的货币。

另外就是在一些国家的监狱里,罪犯在私底下流通香烟或口香糖等物品以充当通货,用来交易物资,或是贿赂他人。

由此可见,金钱作为货币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而我们现在所用到的流通于社会各市场里的纸币或存放在移动支付终端软件上的记账数字,皆是由权力映射所形成的,具有法偿性和义务性,属于权力规范下的货币体系。

2、金钱对社会的重要性

金钱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即社群成员大规模协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充当成员信任机制的稳定器,也是各类交易信息得以流通的媒介,由此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人类文明得以步入正向演进的实质性建设阶段。

以提供能量的物质为基础,使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提升,维持种群的各类财产以渐进性累积并以该媒介为锚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并由此衍生出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权所有制。

与此同时,也衍生出统计学即会计专业的复利计息,记账货币形式开启了近代大航海的商业繁荣时代,催生出了影子经济,使现代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现代工业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得以实现。

3、金钱对个体的重要性

金钱对个体来说,是参与群体协作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得以在物质基础上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体现自身生产价值与交易各种有价值信息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通货的交易媒介,个体不可能参与到群体协作的劳动当中,因为人类具有趋利避害的动物本性,纵使具有社交属性,也只能扩展至150人的亲属范畴。人类的生物大脑决定了这一因素成为限制,史前文明所形成的狩猎采集部落就是最好的佐证。

然而除此之外,人类的生物大脑也进化出了具有识别信息并将其符号化即象征着高等智慧的能力,因此,人类具备了构建叙事与表达语言的前提条件,再因工具理性的能力得到实践的强化,催生出了以炎黄舜尧等为首的早期农耕部落文明,但发展至此,仍然没有催生出贸易与商业,只因农耕部落有着很强的自给自足性。

随着人类构建叙事与符号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能够促进人类集体大规模协作的叙事框架和符号规范业已形成,凭借奴隶制和君主制的建立,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得以提升,但却是不可持续的,直到西方近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才彻底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那就是自由市场经济。

直至如今,该发展模式已趋于完善,由早期的权贵势力独占资本鳌头,演化到如今注重社会总体效用均衡,也因此,经济全球化秩序得以建立,个体在其中所获的利益被转化为通货形式并得以形成财富,驱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群体分工协作的劳动当中。

财富可以保障个人的物质基础,个人自身生产的价值可以在自由市场中通过金钱交易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信息,继而持续累积财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让自己吃饱穿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我想这就是通货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二、在特殊时期,如经济衰退期或金融危机时期,持有现金是有意义的。

倘若金融危机爆发了,投资者或普通老百姓到底该不该持有现金呢?

首先,你得搞清楚金融危机是具有阶段性的,一般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分出“将来进行时”、“正在进行时”以及“过去完成时”这三种形态。

金融危机的“将来进行时”阶段,意味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从一开始就具有必然性,其所呈现的经济衰退、萧条迹象早在经济景气和繁荣阶段就已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阶段是具有连贯性的,有繁荣就必然有衰退,只不过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呈轮回状态的,类似于一个生态系统,新生与衰亡是交替进行的,不存在生态系统的彻底崩坏,同理,人类文明各环节的发展亦是如此。

金融危机的“正在进行时”阶段,一般而言指代的是整个社会的通胀或滞胀导致经济增长引擎熄火,从而进一步致使经济运作系统暂停的状态。其状态的发生及持续通常伴随一个系统内部的重要部分的缺失,继而将缺失所导致的消极影响变成风险传导到整个系统,经济学将这一缺失的发生时间点命名为“明斯基时刻”。

金融危机的“过去完成时”阶段,意味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及其影响将持续作用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整个经济运作系统,或短期,或长期,前者如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者如2008年金融危机,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金融危机的后果和影响对包括经济运作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来说是极具毁灭性的,前者间接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后者则使如今的全球局势波云诡谲。

其次,就是要认清楚金融危机的各个阶段对经济形势的塑造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

说白了,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就是资本和债务。

而这两大因素又都是人性当中的贪婪所制造出来的产物,依托复利这般指数级的数量型增长手段以及投资回报这般倍数级的效率型增长手段,推动要素生产力水平以提升的同时,这两大因素无节制的扩张又会造成系统部分的缺失,由此,系统的部分传导于实践来看,由于无标度网络的网点自身具有多向性,致使系统形态始终具有不确定性,也就导致其无论如何都具有矛盾性,因此,资本和债务不可无节制的扩张。

然而,由于人性的贪婪本身不易被改变,且其对推动人类社会以正向演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故而资本和债务的扩张必然与系统部分的缺失形成二律背反,这也就意味着,金融危机是无法避免的。

再来,重点分析现金流处在金融危机的各个阶段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性,以及其存在与否对投资者的整体收益情况如何。

现金及其流动性无论如何都具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属性以及法偿性,只不过促使它成为变量的唯一特性就是其价值的稳定性,这主要取决于其稀缺性。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由于人类社会系统各环节的发展需要,货币供给是呈波动增长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大幅度的通胀,现金本身的价值基于稀缺性的缓解而逐步减小的,反映在投资者的收益状况是不太好看的,譬如储蓄利息。所以,这时候相比将其变成资本以增持其他资产,仅是持有现金是不会对整体收益情况的改善带来哪怕半点的积极作用。

另外,在这个时候持有现金是不明智的行为,但是如果你能精确预判整个经济形势往金融危机转舵的具体时间点,那么就在那个时候换入现金,此无疑是明智之举。

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增持资产和资金流,那是因为纵观整个经济学以及人类货币的历史,那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通胀史”!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去看,通胀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你在这个时候增持资产是为了对抗日后金融危机带来的通胀,你这个时候增值的资产是为了消化日后通胀带来的消极影响,要不然现在投资界怎么会把资产增值唤作“资产保值”?

然而,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社会各级市场上的交易客体的价格均因通胀而普遍上涨,资本市场的价格必定遭遇“腰斩式”下降,这时候增持资产将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而且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或多或少会导致社会各主体或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失衡,债务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稳定的现金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让你平稳地度过这场危机,而不会成为市场出清的“牺牲品”或“代价的微观体现”。

待度过了金融危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开启,市场出清消灭了一批旧产能,而新生产能涌现的机会蠢蠢欲动,这时候就是经济复苏往繁荣过渡的时期,现金流再次回归由币值稳定主导的时期,大量的发展需要迫使货币供给增长,故而,回到了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场景。

最后,分析现金流对金融危机各个阶段所塑造的经济形势的重要性如何。

金融危机发生前,现金流作为资本及用于投资的资金流的主要形式,亦是原始资本积累的外在体现,其重要性对这个时期的经济形势而言,可见一斑。

金融危机发生时,现金流作为缓解社会各主体债务以及改善其等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来源,其对这个时期的经济形势而言,不可或缺。

金融危机发生后,现金流再次作为新型投资行为的主要来源,其对这个时期的经济形势而言,至关重要。

综合以上所有的分析,按照金融危机的阶段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金融危机发生前,现金流远没有增持资产和用于投资的资金流重要,故而,最好不要持有大量的现金。

2、金融危机发生时,资产和资金流远没有现金流这么重要,故而,最好持有大量的现金。

3、金融危机发生后,现金流又没有增持资产和用于投资的现金流那么重要,故而,最好不要持有大量的现金。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持有现金是有意义的。

现金是金钱的一种概念。要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它是流通货币的另一定义,也是劳动本位的价值锚定和交易媒介,更是象征交易信息的符号,以物易物、贝壳、贵金属、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皆是它于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

金钱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即社群成员大规模协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充当成员信任机制的稳定器,也是各类交易信息得以流通的媒介,由此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人类文明得以步入正向演进的实质性建设阶段。

金钱对个体来说,是参与群体协作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得以在物质基础上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体现自身生产价值与交易各种有价值信息的充分条件。

财富可以保障个人的物质基础,个人自身生产的价值可以在自由市场中通过金钱交易转化为其他有价值的信息,继而持续累积财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让自己吃饱穿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我想这就是通货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另外,在特殊时期,如经济衰退期或金融危机时期,持有现金是有意义的。

金融危机发生前,现金流远没有增持资产和用于投资的资金流重要,故而,最好不要持有大量的现金。

金融危机发生时,资产和资金流远没有现金流这么重要,故而,最好持有大量的现金。

金融危机发生后,现金流又没有增持资产和用于投资的现金流那么重要,故而,最好不要持有大量的现金。


我是@邹狂鬼,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

看完回答的你若有其他更好的见解,欢迎到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