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奥运明星”没“流量明星”有钱?

 世界的美好分享 2021-08-05

因为从小学习奥数,我内心一直认为自己也算半个奥运选手。这几天奥运会如火如荼的举行,我也是时不时的收看。而且我还很喜欢看一些小众项目,比如翻船、体操、射击。看到我国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夺金之余,我第一反应当然是高兴,但是有时候内心有时候会生出一丝悲凉:

这些金牌选手拥有着各个项目上顶级的天赋,可能从七八岁就开始辛苦的练习。十年磨一剑的等待着奥运会这样的机会。可能在运动员的有限的运动寿命中,真正的夺金窗口也就这么一两届奥运会,而他们真的顶住了超级大的压力,把握住了生命中仅有的这一两次机会,站到了奥运最高领奖台上。荣誉肯定是收获了,但是金钱方面的回报,跟“世界第一”的头衔不是很匹配,赶娱乐圈的流量明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想起来还是有点让人唏嘘。

先给大家说一下这个结论怎么来的。

我们拿奥运冠军举例,每个奥运冠军奖金是多少?

我查了一下,有说50万的,有说100万的,估计项目不同奖金也不一样,为了简化讨论,我们不考虑跟教练组分成,或者集体项目分成,或者其他环节抽成,我们就按一个金牌100万算,这是体育总局给的奖金奖励。地方体育局还会给,如果有赞助商也会给,所以我们就按100万的三倍估算,一个奥运会冠军夺冠当年拿到手里就是300万元。

至于广告收入,在夺金选手里面,可能也就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的世界冠军可能接得到广告,其他项目很难。所以大部分夺金选手,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可能当年的收入也就几百万。

这个收入肯定是远远低于流量明星的,别说收入动辄上亿的流量明星,就是三四线明星的收入也超过奥运冠军。我以前看过一个央视5套的纪录片节目《体育人间》,里面就是讲这些运动员的日常。

真的是很苦,常年埋头训练,每天练到吐(不是比喻,就是实指),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还有各种永久性损伤。让我们去吃那哭,还真吃不下来。而且不是说拿了冠军就财务自由了,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也就是回归平凡人。奥运冠军可能相对好一些,退役之后至少能在相关体育单位任个职,如果是世锦赛冠军或者亚运会冠军,退役之后的保障真是个问题。

心痛之余,我们也理性的讨论一下:为什么奥运明星的收入要远低于流量明星?

有人说这是资本的阴谋。要是资本不去推流量明星,转而推奥运明星,收入差距就不会那么大了。听起来有点道理,但其实是倒果为因,资本又不是傻子。如果同样的钱砸在奥运明星身上的回报率,高于流量明星,他们早就这么做了。他们不这么做的原因,肯定是因为这样不挣钱。

流量明星,收入要远高于奥运明星的核心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流量明星流量大,奥运明星流量小。这就是为什么流量明星叫流量明星,而不是叫流水明星或者流沙包明星。

所有的奥运冠军夺金的热度加起来,还不如被刑拘的热度,这就是流量明星流量的威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商业世界非常正常的现象。

当然,说到这里其实只说了表层的东西。奥运明星为什么流量比流量明星低这么多呢?

再往深层次大概分析原因有以下三个:

1.奥运冠军基本来自小众项目

目前中国运动员拿金牌的运动项目:射击、举重、击剑、跳水、赛艇、铅球、帆船、乒乓球、羽毛球、蹦床、游泳。除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其他项目基本上平时没人看、没人玩、没人关注。

项目本身的受众就少,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就小,自然收入就低。之前我看围棋世界冠军柯杰的采访。他谈到为什么经常在微博上写段子,其实也是为了提高围棋这个小众运动的影响力,对他自己而言就是破圈。破圈了影响力才能上一个量级,收入也才能上一个量级。

那么哪些项目关注度大,收入高呢?

集体项目的话,就是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可惜的是,我们国家现在这三大球里面,基本没啥世界级运动员,除了女排的朱婷。但是朱婷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一是女性运动员本身影响力就不如男性(事实而已,女权勿喷);二是排球虽然是三大球,但影响力跟足球和篮球不在一个量级。

如果未来足球和篮球界能出现一个姚明级别的男运动员,商业价值肯定是能超过流量明星的。其实别说是像姚明这样的国际顶级运动员,就是像易建联这种大项目国内的顶级运动员,一年收入也大几千万,可以和流量明星一战了,可惜中国男篮这次没有进入奥运会。

个人项目的话,关注度高的应该集中在短跑和网球。不过据我了解我们国家这两年在这两个领域没出现什么有夺金实力的运动员。如果再出现刘翔或者李娜,那他商业价值肯定是超过流量明星。这就跟我们创业一样,你选择一个小众项目创业,哪怕做到行业第一也赶不上大市场的零头。

再多说一句,如果奥运会将来引进电竞项目,那么我估计:电竞项目奥运冠军的价值将碾压所有流量明星和传统体育项目的明星。原因就一个,电竞项目市场超级大。其实现在别说是顶级电竞选手的影响力,就是顶级电竞解说的影响力,都可以媲美传统体育项目的明星了。

2.奥运会商业价值的下滑

08年奥运会之后,奥运会的关注度每次都在下降。这次东京奥运会开始之后,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虽然现在热搜天天都是奥运会相关的话题,但是关注度跟十多年前根本没法比。

我觉得奥运会商业价值和关注度下降的原因,一是缺乏娱乐性,现在娱乐方式太多了,大家的阈值也变高了,但是它还是老一套。奥运会为什么不像NBA、世界杯那样的进行一些商业化的开发,这个说起来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奥运会有比较强的政治色彩和象征意义,不愿意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另外一方面,每四年各大洲轮流搞一次,它也缺乏像英超、NBA那种商业联盟对于商业价值持续的规划和挖掘。除非引进电竞项目,不然以后更没人关注。

还有个原因我分析就是:奥运会每四年办一次的频次太低,不利于造星。营销也好、炒作也好、造星也好,经常出来刷存在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奥运会四年一次的节奏,注定了这届的明星,到了下一届不是被忘了,就是不行了。要是奥运会改为一年办一次,说不定商业价值就起来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奥运会都没人关注,奥运冠军没人关注也挺正常。

3.运动员的个性展示

其他国家的奥运冠军我不太了解,咱们国家的奥运冠军,都比较低调和朴实,不太会“秀”。上一个比较会秀的运动员,应该是釜山亚运会的傅园慧,虽然只拿了银牌,但是一系列妙语连珠和表情包直接刷屏朋友圈了,当时商业价值是很高的。

其实如果后续好好开发,是能够赚很多钱的。后来不知道是她个人的原因还是纪律的原因,低调了很多。

再上一个会秀的运动员,大概就要追溯到04年雅典奥运会的刘翔。当时每一次比赛前和比赛完的采访,刘翔的话基本都可以当励志语录了(我估计是提前准备的),包括登上冠军讲台的纵身一跃,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有个性了。

如果我的读者里一位在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我给你免费提供一个大幅度提升商业价值的办法:

a.成绩好:不能太差,至少得拿个奖牌。

b.外形:看脸的时代,像我这种丑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了。运动员还是要化妆打扮一下,颜值还是要基本看得过去才有商业价值。

c.采访:记者采访的话术得提前准备好,你现想想不出来啥金句。建议决赛前的采访以讲段子为主,拿奖牌后的采访以励志语录为主。

d.赛场秀:最好每次上场能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比如说你是扔铅球的,你每次投球之前做一个招风耳的动作。还可以提供一个品牌故事:比如说是希望比赛的时候听见已故亲人来自天上的鼓励。站到领奖台上也做个招风耳的动作,然后独自泪流满面的领奖,肯定能刷爆社交媒体。

e.社交媒体:赛前不能不更新,不然少个流量渠道。但是也不能更新太频繁,不然大家觉得你没正事。最好提前准备好,到时候结合具体情况发一下就行。跟采访策略差不多,决赛前以段子为主,决赛后以励志为主。只要能拿奖牌,到时候各大营销号帮你一转发,下半辈子肯定衣食无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