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病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折磨”人长达数十年

 昵称535749 2021-08-05

科普中国 

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官方微平台4小时前

车祸、火灾、地震、暴雨、洪水……这样的字眼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时有发生。

去年9月,成都一医学生见血就晕的视频在网络刷屏。视频中,该学生多次晕倒又苏醒,这样的场面,近一年来已经有很多次。

经了解,一年前他因目睹了一场车祸,从此留下了心理阴影——见血就晕。医生表明,他有可能是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500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个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它经常伴随着不少的事故或灾难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据媒体报道,“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在执行航班任务时遭遇险情,在万米高空面对强风、低压等多重考验,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一起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事后,机组成员都因此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500

灾后的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灾难或事故对我们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如何治疗?今天一起来学习。

灾祸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面对灾祸,首先人容易产生急性应激障碍(ASD),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500

急剧的、严重的精神打击是导致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了真正的或几乎可以导致死亡和严重损伤的事件,和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事件。会在受到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

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产生木僵的情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预后良好,可完全缓解。

500

患有急性应急障碍的人会表现出多种分离性的症状:

有麻木、分离或没有情感反应的感觉;对周围环境的意识能力下降,处于茫然状态;对事物存在不真实的感觉;感觉身体和思想没有联系;不能回忆起创伤的重要内容。

急性应激障碍的直接因素非常广泛,可以包括:

被虐待、死亡威胁、绑架、恐怖袭击、工业伤害、交通事故、海啸、大地震、泥石流、风灾、大洪灾、海难、瘟疫、火灾、大屠杀、有毒农药以及化学物泄漏、空难、战争等。

500

间接因素则与个人心理素质挂钩:包括个体的性格特征、过去的经历、当时的处境、个体的认知评价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如果急性应激障碍一个月后依旧不能恢复,就可能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了。

PTSD是指个体遭受灾难后,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天至6个月内发病,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有的可以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有数十年之久。

500

PTSD根据病期可分为三种:

急性PTSD:3个月之内慢性PTSD:3月以上延迟性PTSD:创伤事件发生后6个月才出现症状

PTSD有三种典型反应:

一种是高度警觉,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不信任(包括不信任帮助他的人);情绪焦虑、容易发火,惊跳反应增强。

一种是有回避的行为: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情感淡漠;抑郁;失忆。

500

还有一种是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在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出现有关创伤的内容,也可能会有严重的触景生情的情况,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见到人会不停地诉说自己的痛苦。

PTSD应该如何治疗?

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系统脱敏等。

当发生大范围灾难时,由于受害者人数众多,那么危机事件集体减压技术(CISD)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这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压的方法,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

遭受灾难的受害者们形成固定团体,咨询师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然后再询问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最后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

500

这个技术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经历创伤事件后24-48小时之间是使用此技术的理想时间,但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并不适宜参加CISD。

危机的解决和随访阶段一般的危机干预时间是4-6周,通常这段时间之后,当事人都能恢复。此时要注意的是:及时停止干预性治疗,减少当事人的依赖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注意强化当事人新学到的应对技巧。

鼓励求助者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原理自己处理危机,自己调整心理失衡状态,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样才能重新走向健康的生活。

普通人如何帮助身边的患者?

普通人能做到的是不加评论的陪伴,这就是一种心理支持。但是如果陪伴并不能让他自我痊愈的话,应该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500

灾难无情人有情

在创伤无法避免的时候

多关心身边的家人朋友

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尽快得到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