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我们QE

 逊哥儿 2021-08-05
有时会和我的项目经理老公聊聊工作,难免夹杂着吐槽环节。做项目的过程从不一帆风顺,人的因素尤为重要。我允许他向我吐槽任何团队成员,唯独除了质量代表。作为一名QE(项目开发中质量代表),我总是本能的为其辩解,宝宝心里的苦,也许只有同行可以体会到。


1


签字这件恼人的小事
 
有些小事儿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却又无可奈何。我们知道文件中,质量人员应该最后一个签字。但是在电子批准系统当中,批准人同时收到通知,不知道别人是否完成审批。因为别人签字,系统并不会通知到你。那么问题来了,文件的作者急着生效文件,于是就会:
 
  • 为了催促迟迟不签字的批准人,作者会群发邮件提醒,有时候会抄送老板。作为最后一个批准人,质量人员想提早签,却不能,又被邮件公示……哪儿去说理。我挺怪这些作者的,你那怕把质量人员放在抄送的位置上,这么个细节,就是另一回事了。

 
  • 其他批准人终于结束了签名,也占用了大量时间,这时所有压力就到了质量人员身上。

    管你是否休假,管它深更半夜,一句“项目赶时间”,立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我去……您咋不早点安排写文件、缩短看文件的时间、拿到反馈及时更改、给所有批准人deadline?



2


神奇的背锅侠
 
有时候,冷不丁会被问到“你怎么看”?大哥,就算元芳在此,您也得交待故事背景呀。
 
我懂,不就是想自己偷偷的进行,生怕质量人员提意见,做着做着拿不准了,让质量人员决定,至少有人背锅嘛。
 
这三年经历了七八次外部的现场核查,准备的过程,自然要全方位高密度,可总有人觉得大可不必那么小心谨慎。可一旦核查不通过,不会有人主动请缨承担责任的。
 
说实话,我一早就认为,核查不通过是我的责任。记得两年前遇到尖酸无常的审计官,不但百般挑刺还抨击我们的产品不会拿到证书,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正点下班,八点半到家,一个人瘫坐在沙发上想着如何是好,半夜两三点醒来睡不着,是气的。
 
我们的确是提要求的人,可如果认为多此一举,只能说明对这一行并不存有敬畏之心。


3


功劳都是你们的
 

当我第一次听说我们质量人员被划分到支持部门的时候,有些惊讶。然后逐渐接受这个现实,是因为……获奖的时候,荣誉属于技术团队。于是,自我安慰如是说:支持部门,成就他人。

 
我们挺辛苦的,每个部门可以各自管好自己的一摊事,但我们需要查阅所有人的文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去了解学习,试问每个人的带宽能有多少?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质量人员需要了解整个环节,哪怕不那么深入。因此一有空,就该去弥补空白,不然是没有办法给出专业的意见,毕竟要因地制宜。
 
几乎每一天都要接待很多同事,回答问题,满足需求,很像服务行业。自己的计划时常被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打乱,想深入看点东西,只能利用工作之余。
 
当然,在几年的磨合中,我们在做,别人在看,也取得了几个项目奖和个人奖,这是鼓励,也是动力。在项目管理中,奖赏是重要一环。


4


别人眼中的假想敌
 
开会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开会去了解项目的进程重要的信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得出,和技术团队一样,我们也是项目组中重要的一员。
 
研发项目当中的质量人员是这几年兴起的,很多公司依然保持着质量人员只是是办事程序人员,有问题再去寻找的传统思路,而不会介入日常项目开发工作中。于是,我们的加入在起初会被认为是拦路虎。
 
说实话,根据公司的条条框框提出要求并不难,而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想到解决办法,才最考验一个质量人员。
 
我很大的精力花在这个上面。可是让一些人懂得需要遵守的是规则,而不是质量人员的要求,需要时间。


5


来自同行身体力行的鼓舞
 

前几天,我被一个从未触及的文件困住了,反复研究仍有诸多疑问。恰逢在家办公,急得仿佛没有了下班的概念。一个周五晚上,我联线了美国同事,近一个小时下来,醍醐灌顶,虽然工作到晚上九点,却轻松并兴奋。

 
对方在公司就职14年,极其专业,而对待非英语为母语的我非常耐心,这让我很感动。外企有意思之处在于,很多时候并不知一个人的存在,但寻求帮助时,那些大神一个个冒出来。我们都是支持部门,无人问津时努力充实自己,有人请教时爆发能量,尤为重要。
 
三年前,吸引我转岗的最大原因,就是可以了解药物研发的整个环节,而不单纯局限在某一领域。我想,在这一点上至今未失望。虽然每隔一段时间,总会伴随有因疲惫而带来的些许委屈情绪,但不得不说,谁的工作会是一帆风顺呢?何况总会看到前方更大的宝藏,尤其是在学到新东西过后,而这就好比看书,你空想,不知道如何选择读物,但开启第一本,就会指引你去看更多本。
 
今天我所在的项目组拿到了年度项目奖的殊荣,质量人员在候选人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位列其中,实属不易,这也表示大家对于质量的重视,以及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下一个三年会是什么样呢?希望届时收获更多,以及对于这行的深入思考。
(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