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和县崎岭乡姓氏渊源

 平和乡情 2021-08-05

平和县崎岭乡姓氏渊源

黄 武 疆

【崎岭乡简介】

崎岭乡位于平和县西部地区,东邻霞寨镇,东南界国强乡,南连九峰镇,西接长乐乡,北毗芦溪镇。全境127.3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在合溪村合洋社,距县城38公里。

崎岭风光航拍一(曾炎光 / 摄影)

崎岭风光航拍二(曾炎光 / 摄影)

  崎岭乡古为南海郡揭阳县地,唐初为义安郡(潮州)绥安县,潮州东部建置漳州后,崎岭乡境漳浦县所辖,元朝漳浦县设南胜县,崎岭属之,明正德年间设平和县崎岭属清宁里四图。清康熙年间划为崎岭、徐坑诸社,乾隆年间划为东关约,总辖12乡(村)。民国十五年境属九峰区辖,民国二十三年署移崎岭称“第一区”,辖今九峰、崎岭、大溪、安厚、芦溪、长乐等地,本境划为崎岭、桂竹洋、下石、承坑4乡。民国二十八年划为崎岭乡,辖天湖、时坑二联保,民国三十年撤联保,划为乙级乡,次年撤区,乡由县辖;民国三十七年设芦溪区,崎岭乡属辖。

  解放初期,崎岭属第六(九峰)区领,1951年7月析本境建第十区,所设诗坑,领12个乡。1955年2月并归九峰区,1958年上半年撤区,境内划为崎岭、合溪2大乡,下半年并建崎岭人民公社,1984年底改称崎岭乡。1988年领属13个行政村:

  【下石村】领属5个自然村:新楼、四角楼、中寨、白石下、草潭。

  【溪头村】领属19个自然村:水尾、古坎、口漈仔、路脚、外楼仔、中胡仔、坝仔头、内胡、岩坑、长枝后、打铁曾、深坑仔、岭头、碗尾、松柏脚、台玉畲、小尖仔、新庄、上湖。

  【诗坑村】领属2个自然村:诗坑、面前山。

  【漈头村】领属6个自然村:上墩、漈头楼、下葛、板桥外洋、板桥、店仔。

  【合溪村】领属10个自然村:合洋、古濑、河边、溪背、山角、潮河、崎岭铺、新村、新桥、下午斗。

  【桂竹村】领属6个自然村:桂竹洋、下斜尾、下路溪、后斜角、寮坑、上溪。

  【顶寨村】领属12个自然村:顶寨、寨科、东山、下斜、半岭、径仔、三坑仔、顶山尾、下山尾、坑坪、山仔后、高南埔。

  【彭溪村】领属12个自然村:山下、杨梅坪、岽头、顶午斗、湖美寨、高墩、井边、墓林、大科塘、曾半山、杨坪科、大墘头。

  【崎南村】领属9个自然村:塘寮、寨仔岽、高山、角头、下坪坑、顶湖、下湖、墓角、水井。

  【新南村】领属15个自然村:新圩、割尾、顶坪、中板田、溪边楼、楼平、枫林溪、田中央、大水墘、后墘、内厝、外厝、内厝坝、窑后、苦圳坑。

  【南湖村】领属13个自然村:庵寨、土坑仔、顶楼、下楼、祥和楼、南陂、山头、大茂山脚、寮仔墘、福田头、石鼻头、楼角、山后。

  【浮坪村】领属12个自然村:外楼、内楼、寨仔、后垄仔、麻寮坑、对尾、水井、平园、新田科、庵边、柿仔墩、蕉科。

  【时陂村】领属17个自然村:崩山头、草仔坪、楼仔、石半山、和坑仔、圳尾、丁心坪、碗其、树林脚、尖山坑、角仔内、松柏脚、竹林脚、明仔丘、王厝、庵仔脚、胡头。

崎岭风光航拍三(曾炎光 / 摄影)

据相关传说及史志考证,地处“闽-粤-漳-和”古驿道的崎岭乡原为“杂姓地”,姓氏繁多,不断迁徙、覆盖,唐宋之前即有汉畲民族杂居于此。依据崎岭乡现有族谱及《平和县志》记载,这里的姓氏多在元末明初迁入开基,目前有四大姓占崎岭乡总人口六成多:林、曾、陈、黄,人数较多的姓氏还有:石、何、朱、周、赖等。为便于记忆,以一首《崎岭姓氏歌》概括之。

崎岭姓氏歌

和邑西部崎岭乡

大族林曾与陈黄

石何朱钟周李赖

多姓共荣处一方


Lin

西河林氏

       郡望:西河

       堂号:西河堂、九龙堂、九牧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初

       聚居地:新南、南湖、顶寨、诗坑、溪头、下石

       林姓源于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比干夫人姚妫氏逃难到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此人是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林姓始祖比干塑像

       林姓为崎岭乡第一大姓,分布新南、南湖、顶寨、诗坑、溪头、下石等行政村。崎岭林姓主要有两大支脉:林庆元支脉林均海、林均遂兄弟支脉

       一、林庆元支脉

       明洪武三年(1370年),林庆元从南靖桥仔头迁于平和县崎岭乡诗坑村,生有三子:长子大荣、次子大华、三子大俊。后传裔至新南村、下石村、顶寨村、溪头村、玉和村、时坡村,霞寨镇高山村,芦溪镇九曲村,秀峰乡福塘村、三联村,长乐乡葵山村、乐北村等。

       二、林均海、林均遂兄弟支脉

       明洪武元年(1368年)林迈后裔林均海、林均遂兄弟从同安县埭溪乡迁入山格镇高际村,为开基祖。后裔分衍崎岭乡合溪村等。

Zeng

武城曾氏

       郡望:鲁国、武城、庐陵

       堂号:鲁国、武城、三省、南丰、追远

       开基祖名:天庆、天贤、端尚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桂竹洋、下岩坑、高山上乾、新桥、敦仔祠堂边

       西周初,周穆王南征,移封褚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缯邱,春秋时,楚国迁曾国于河南光山西南。战国时,楚国再迁曾国于今湖北随州,后曾国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为氏。

       曾姓得姓后,太子巫的孙子曾点,字晳,从孔子受学。点之子曾参,字子舆(曾子),也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为《大学》作者,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尊之为“宗圣”。当时定居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城山一带,以武城山为郡望。曾氏后人还以“三省”为堂号,曾参成为曾氏开派一世祖,武城山亦为曾氏第一发脉地。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曾参十五代孙曾据乃西汉封侯大臣,对王莽所为极为不满,率宗族千余人南迁至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西南)定居,随后裔孙再播迁到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以庐陵为郡望,成为曾姓旺族中心,为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唐时,曾姓进入福建,随后再移向广东。明末时进入台湾。《姓氏考略》称曾氏“望出鲁国、庐陵。”

曾子塑像

       曾姓仅次于林姓,为崎岭乡第二大姓,分布桂竹洋、下岩坑、高山上乾、新桥、敦仔祠堂边等地。崎岭曾姓为曾中彦派系。

       一、圆山支脉

       曾参第四十世孙曾中彦,字宗俊,官通直郎,于北宋初由江西虔州(即赣州)徙福建汀州宁化。至51世孙再徙上杭县,而后又转迁永定、南靖、平和等地。 平和开基祖曾觊,号罗暹,行百五郎,系曾氏五十二世孙,中彦十三世孙。据《武城曾氏族谱第四卷(平和重候船,圆山房系)》记载:觊生三子:长子箴,行念二郎;次子林箖,行念七郎;三子圆山,行念八郎。圆山,系曾氏五十三世孙,生子袭,衍居平和九峰苏洋,袭子万恩,系曾氏55派,万恩生子贵,贵生诚环,环生二子:哺显、丕显。长子哺显生二子:天庆、天贤,衍居崎岭敦仔,世称敦仔曾房。天庆、天贤是敦仔曾房开基祖,为敦仔房支脉一世祖。

       二、子颙支

       曾辅五子颙,号刚毅,世称五公,系曾氏五十八世孙,九峰支系二世祖。子颙第三子宗磷,次子钦仁,衍福田,生五子:宜恭、宜宽、宜信、宜敏、宜惠。建祠“飨褒堂”。五传至居厚、居庞(九峰九世)衍居东际,纯德、淳义衍居虎坑,十一世衍熙(端尚)衍居崎岭楼角。

       三、其他支脉

       崎岭曾氏尚有其他支脉,由于资料不全,未列入。

Chen

颍川陈氏

       郡望:颍川

       堂号:颍川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朝洪武年间

       聚居地:合溪、南湖

       三皇五帝时期,黄帝为开国元祖,为捍卫政权,他发明了战车,战车象“陈”。他经历了五十二战,在烽烟滚滚的战场上,前阵旌旗猎猎,后阵兵马蜂涌,战车中阵威凛。“阵”后为“陈”,成了陈姓的起源。

       陈,以国为姓,出自河南淮阳,国都宛丘,国名为陈。陈姓始祖满公传至第四十二代,亦已枝繁叶茂。满公第四十三世陈实,世居颍川,在乡里任职期间平心率物,遇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百姓以安,贡献良多。颍川陈氏满门显贵,成了望族,陈实为陈姓颍川郡望的一世祖。

陈姓始祖陈满公塑像

       崎岭陈姓主要聚居合溪与南湖。有两个支系:

       一、合溪陈姓

       始祖陈质忠,从汀州宁化县石壁乡迁崎岭乡合溪村溪背社开基,分衍山角社、古漱社、合洋社。

       二、南湖陈姓

       开基祖陈钧显从南靖县金山迁入,分衍顶楼社、土坑仔社、土坑社。

Huang

江夏黄氏

       郡望:江夏

       堂号:江夏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浮坪

       黄姓,中华十大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跨国界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

       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姓始祖陆终公塑像

       唐末,黄峭山(黄氏117世),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膺曾孙。黄峭山娶三妻皆生七子(共二十一子),于80寿辰时,作《遣子诗》令子众分支外迁他乡住居开拓基业。

       霞苑-黄元吉支系(久安公)。“霞苑黄氏”也称为“琯溪黄氏”。南宋,久安公之子黄元吉从汀州上杭县迁至漳州漳浦县清宁里(今平和县)琯溪霞苑开基。据族谱记载:“霞苑黄氏一世祖考宋漳州路万户侯昭毅将军黄公,名元吉,谥昭毅,一世祖妣诰授一品夫人贞懿何氏。生九子,曰:一使,二使,三使,四使……九使,史称八房九使”。分衍小溪、霞寨(第六世改周姓)、崎岭、云霄、漳浦、南靖、广东、广西、台湾,崎岭浮坪黄氏属于本支。


Shi

武威石氏

       郡望:武威、渤海

       堂号:河南堂、渤海堂、著存堂

       开基祖名:石魁耀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时陂、下石

       出自姬姓,为石碏后裔。据《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传》载,春秋时,周成王封卫康叔于卫国(今河南淇县),卫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时,州吁及石碏儿子厚刺死桓公,州吁自立为君,厚当上大夫。石碏借助陈国抓获州吁和厚,又亲自决定把他们处死。石碏大义灭亲,被传为佳话。《春秋》称赞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之孙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是为河南石氏。

石蜡塑像

       石螽扈,字振卿,于唐光启二年(886年)入闽,由安徽寿州公山下景仪村入闽,居同安苎溪,后移居同安仁里十四都鹤(高)浦西安乡(今属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开基,为同安石姓开基祖。宋代石姓为同安望族,有“南陈北薛,东黄西石”之称。石螽扈九世孙石鲁千,宋赐进士,授奉议大夫、礼部侍郎,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由鹤浦西安乡(今厦门高浦)迁居新埭洋,即今龙海市角美镇石厝,后分衍二十七都瀛洲土白南坂、天宝、程溪、平和、南靖山城、云霄镇海、漳浦濠浔。

       明万历八年(1580年),在漳浦濠浔(今官浔)的石姓叔孙族人因事逃避官府,各奔他乡,长房第十世孙石魁耀迁居平和黄竹坑(今崎岭乡下石村),另一支脉迁居平和长乐农家(横田坑)。石魁耀有三子,长子石应宗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举家迁居福州南台,次子石应祖、三子石应臣后裔在黄竹坑及周边的时坡村、顶寨村、彭溪村、崎南村、霞寨镇联荣村等地分衍。


He

庐江何氏

       郡望:庐江

       堂号:庐江堂

       开基祖名:京保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彭溪

       何姓为黄帝后裔,出自姓姬,由韩氏衍出,分布极广。《中国姓氏大全》据《百家姓》记述:周王弟姬叔虞,封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韩亡后,子孙有部分散居于江淮间,转音为何氏。韩王安之子韩瑊避居庐江东乡津,秦始皇过博浪沙遇刺,吏问韩瑊名姓,瑊指冰凉的河水曰:“姓此”。以河水之“寒”代“韩”,秦吏误为“河”。事后遂依音转河改以何为姓,瑊在庐江改韩为何,籍此为何姓元始祖。以庐江为发祥地,衍自韩氏,后世即以“庐江”为何氏的郡望。

何瑊像

       唐总章二年(669年),光禄大夫何嗣韩,从河南光州固始随陈政父子入闽,谪镇闽南,传宗蕃昌于漳、泉一带。何姓开漳裔孙何逖基,为何嗣韩的后裔,生五子,其长子何元镇,生七子,元镇四子添沮、五子添湢、六子添河形成三派系,这三支系为何姓开漳祖之主流。添沮与添湢为漳浦官浔开基祖,称何浔一系;添河为平和、云霄开基祖,称何地一系。此二支系又称南溪派系,本派系蕃衍分布在今漳州市各县市区。何元镇之子何添河,于元末从泉州迁徙嘉禾(厦门),由厦门迁居漳浦官浔。何添河娶妻盘氏(畲族)生三子,长子京保,居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后移居渡门头;次子彦保、三子彦章,衍居平和南胜何仓;何添河为云霄何姓开基始祖。二世何彦保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随父何添河从漳浦官浔移居云霄再徙南胜何仓,最后定居铺顶。彦保生二子,长子种德,次子温朴,后裔衍成两个支脉。明弘治末年,传至第五世,子孙炽昌,生齿日繁,至2005年底,住居县内主要有马铺、火田、下河、云陵、莆美、陈岱、常山及邻县平和的安厚、山格等九个乡镇,二十八个行政村。并有多户人家陆续移住省内外。后世称此为“何地”,又营建何氏宗祠(称大宗),堂号“庐江”。

       崎岭乡彭溪支脉是何京保裔孙,于明末由南胜何仓迁徙崎岭乡合溪古河边村,再迁彭溪村仙霞社,其后裔传衍至九峰镇陈彩等村。

Zhou

汝南周氏

       郡望:汝南

       堂号:汝南堂、爱莲堂

       开基祖名:千二郎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合溪、南湖

       周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就通常被认为是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公旦之后姓周。 先秦时史书上 出现过商末太史周任1人。正式使用周姓在周朝灭亡之后。

周文王塑像

       崎岭潮河周氏族谱,诒燕堂八世大房孙周士樽(淑铠)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记载:崎岭周氏系宁化县徙至上杭县城关打铁公(饭头公),派下裔孙周始祖千二郎于明宣德年间,由上杭城关迁来和平县崎岭乡南湖楼社开基。千二郎有四子: 长子千八郎,凫洞始祖,千八郎原居住凫洞迁移居住南溪楼,再迁居寮仔干。南溪诒燕堂,已传28世。 次千九郎潮河始祖,千九郎居潮河,分传居石鼓后、顶坪、石鼻头,已传22世。 三子千十郎,佛祖庵始祖,千十郎原居住佛祖庵,后迁入潮河、官宅,现分居潮河、佛祖庵(柿仔墩、蕉科),已传28世。 四子千十一郎,始居高山,为高山始祖。 崎岭潮河周氏来源另一种说法是,据《泰国周氏宗亲总会成立廿五周年纪念特刊》记载:四十六世祖周仁德,字善长,法号一百廿九郎,乃西周之后,炳盛之孙,乾广之子,敦颐之族兄弟。周仁德自幼随父迁居漳浦县濂溪乡牛母村鹅公山娘子寨,后再迁居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水寨上下霸村等。自此开基,始称鼻祖,六房子孙,分派而传。千九四世孙周显龙(长房)生于明成化三年(1466年),往云霄县荷步开基。千九四世孙周显后(三房)生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往广东省潮阳县峡山开基。

Lai

颍川赖氏

       郡望:颍川

       堂号:颍川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溪头

       黄帝二十七世裔姬昌,为史上周武王姬发之父,即周文王,其第十三子(一说十九子)姬颖,即周武王之弟,助兄伐纣有功,封于赖地(颍川郡,在今河南境内)。后世称为叔颖,是为赖氏之祖。今人称叔颖公者,即是也。

赖氏始祖叔颖公塑像

       据《赖氏族谱》载:太祖叔颖公、九十世祖六郎公赖宣(字一龙),八十九世祖五郎公长子。妣温、李、杨氏。生四子:长子赖虞观(朝选),次子赖朝美,三子赖朝英,四子赖朝奉。朝英公是六郎公三子,南宋任汀州宁化县知县。后裔居住平和、诏安、南靖、普宁、惠州。

       元末,诏安县田心楼赖姓迁入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崎岭乡溪头村外楼社赖姓为该支系,分布该村水尾、路脚、坎头、口际、古坎、中胡、上湖社。 

Zhu

沛国朱氏

       郡望:沛国

       堂号:沛国堂、紫阳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崎南

       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五儿子名安,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附近)。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朱挟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

朱姓始祖朱挟像

       据传,朱熹次子朱埜的第四子朱銍于南宋徙迁平和开基。朱銍生二子,长子朱铸,迁永安。次子朱濂(涟),生四子,长子棨,次子棐,三子檖开基平和,四子迁广东。开基祖朱濂从上杭县下金村(今永定县篑竹巷)迁入南靖县大坪社赤珠山口浮山(今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后迁徙九峰镇苏洋村田心社定居,繁衍角山社、外洪坑社、内洪坑社、下洋坝社。 田心社分传崎岭乡崎南村奇八里社,奇八里社分传寨仔社、坪坑社、角头社、下胡窟社、塘寮社、高山社。 

Yang

弘农杨氏

       郡望:弘农

       堂号:弘农堂、四知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溪头、合溪、时坡

       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为唐侯。

       杨杼(姬杼)(前1085--前999),寿年85岁,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之弟。又名平杼,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

“四知堂”杨姓著名先贤---杨震塑像

       开基祖杨世熙,明朝洪武年间,随其叔父杨流来从宁化县石壁村杨家坊迁来南靖县。后叔侄迁入九峰杨厝坪,其长子一生定居九峰镇杨厝坪,传衍新山、福坑、汀溪、联峰、城东、城西等村;秀峰乡坪东、福塘;崎岭乡溪头、合溪村的河边社、时坡村等。

Cai

济阳蔡氏

       郡望:济阳

       堂号:济阳堂

       开基祖名:日升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顶寨

       与众多姓氏一样,蔡姓是以国为姓的。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其子孙就以国为姓。其郡望为“济阳”。

蔡姓始祖叔度公塑像

       崎岭乡顶寨村蔡姓,蔡元鼎派系,由漳浦西湖传衍。

       据山美《蔡氏族谱》记载,山美蔡氏源自漳浦,其始祖舜卿公为宋淳佑年间进士(注:有待考证),因“宰于浦”而在漳浦安家。至三世祖日升公时,因其子乾济公往平和经商,而于嘉靖二十四年举家迁居平和坪洄。崇祯三年(1628年),六世庄文公携祖母曾氏再次移居黄竹坑山美,是为山美蔡氏开基祖。

Zhong

颍川钟氏

       郡望:颍川

       堂号:颍川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清朝

       聚居地:彭溪

       钟姓的其中一支来源于子姓。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建立了宋国。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为王,封公子烈为“钟邑大夫”。后来宋国被灭后,公子烈迁居到颍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一带,便以封地为姓,钟烈也就成为钟姓的受姓始祖。钟姓的另一支则是复姓钟离所改。在西周初年,在钟离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一带有个钟离国,有的便以国名钟离为姓。到了秦汉的时候,有姓钟离的为了避祸,便改姓为钟。

       秦时迁到湖南钟水流域的钟离人融入当地土著,形成畲族钟姓生民,后移入粤闽浙。漳州、潮州钟姓大多为畲族,分布于诏安、平和、潮安、饶平、大埔、华安、芗城、龙海等地。

钟子期塑像

        平和钟姓由汀州上杭县下坑(今永定)迁往秀峰乡龙岭村,而后迁往九峰、崎岭、芦溪、坂仔、霞寨等地。

Gong

武陵龚氏

       郡望:武陵

       堂号:武陵堂、六桂堂

       开基祖名:龚英

       播迁时间:明朝

       聚居地:

       相传上古时期,炎帝的后裔、黄帝大臣共工,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后与 兜、三苗、鲧结为"四凶",被流放到幽州。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子句龙继承父职,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也就是说,龚姓是以祖先的官职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来的。龚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为荣,尊其为得姓始祖。

共工像

       南宋末,莆田龚姓为避战乱,或奔逃村间,或离乡背井,其中有一脉迁徙晋江,晋江龚姓从此开始。元朝末年,晋江龚姓南迁平和等地繁衍生息。据平和《龚氏族谱》:“二世祖潜德生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卒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葬地平和长炉岭。这证明龚姓分支住居平和最多为元朝。”平和、云霄龚姓上祖荆山衍派支系,皆以龚茂良为始祖。龚茂良后代子孙衍至第四世,号庄公,庄公生有四子,长子龚英分支住居荆山,其后裔迁居漳州龙眼营。龚英生三子:长博齐、次任齐、三少齐,世称“三公”。元朝末年,三兄弟从漳州龙眼营分别迁入九峰(今九峰镇)、琯溪(今小溪镇)、云霄(今云陵镇),崎岭龚姓属于此支系。

Li

陇西李氏

       郡望:陇西

       堂号:陇西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明末清初

       聚居地:新南村溪边社

       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后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後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後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老子塑像

        崎岭乡新南村溪边楼社的李姓由泉州府老公坑南迁而来。

Liu

彭城刘氏

       郡望:彭城

       堂号:彭城堂

       开基祖名:

       播迁时间:

       聚居地:顶寨

       刘姓主要有两源。一源于帝尧之后,原为祈姓一支,有一个名叫刘累的养龙者,后裔以刘为姓,尊刘累为刘姓始祖;一源于姬姓。春秋时代周大夫食采于刘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后裔以刘为姓。此外,有汉朝皇帝赐一些功臣姓刘,还有少数民族改姓等。

刘累塑像

       崎岭乡顶寨的刘姓由潮州大埔县松柏迁入。

姓氏

Xing shi

其他姓氏

       崎岭乡地处平和西部,历来为平和县城(九峰)的东大门,是连接霞寨、小溪、漳州的交通要塞。

       清末以来,有不少外地居民迁入,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量潮州难民涌入平和,其中有部分定居崎岭乡,或成为养子、或入赘本地,多从本地姓,也有一些恢复原有姓氏的。

       解放后,因工作需要,外地及临近乡镇干部(职工)分配到崎岭乡,眷属留居本地,成为“新崎岭人”,也丰富了崎岭的姓氏来源,如吴、张、叶、廖、萧、高、翁、许、蓝、邓、詹、饶、卢、沈、范、胡、谢、上官、欧阳等姓氏。

       以上部分资料参考各姓氏族谱及地方志,不全或谬误之处,敬请指出,欢迎留言补充,笔者将再次整理!

作者简介

黃武疆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聯繫:626456114@qq.com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