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心自卑的人,主要源于一个错误想法,不改正,注定一事无成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1-08-05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敏感又自卑:

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自己内心能揣摩半天;

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会胆怯,和对方说话都有压力;

觉得朋友们事业和感情都很顺利,只有自己一事无成;

因为敏感,总是过度关注别人的情绪,导致自己内心十分疲惫。和敏感相伴而生的自卑,更是把他拖入深渊,导致他想做的事情做不成,想爱的人不敢爱。

为什么会产生敏感而自卑的心理?要怎么战胜这种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了以上的问题。

这是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作者是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这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了20年。

故事讲的是,一向开朗的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朋友们很担心他,建议他去找心理咨询师苍鹭。通过十次心理咨询,蛤蟆先生探索了自己敏感自卑的个性和抑郁的情绪来源于何处。

他终于明白:成年后的自卑敏感,早在童年就埋下伏笔。童年的经历会对自己的性格造成深刻影响。找到根源之后,蛤蟆先生渐渐找回了信心和快乐。

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心理疗愈读物。读完之后,你会更了解自己。

1、表面嘻嘻哈哈,内心敏感又自卑

蛤蟆先生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会开玩笑,会逗趣,是众人的开心果。其实,他的内心藏着另一个敏感又自卑的自己。

他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会为了让别人高兴,而委屈自己。

蛤蟆先生是一个挺喜欢冒险的人。他兴高采烈地跟朋友河鼠说,自己之前假扮成女人,从监狱里逃出来,历经艰险回到蛤蟆庄园的故事。

河鼠却泼了他一桶冷水:“别吹牛了!你真的太丢人现眼了!”

蛤蟆总是能够很敏锐地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不满。

“只要别人对他生气,他就会给感觉不自在。不论自己是对是错,他都会马上道歉,只要朋友能够重新喜欢上他就行。”

敏感,通常伴随着自卑而来。

蛤蟆是学校董事。自从患了抑郁症之后,就很少去学校。

獾是蛤蟆父亲的朋友,也是蛤蟆的长辈。獾来到蛤蟆的家里,二话不说就让蛤蟆写下辞职信。因为獾觉得蛤蟆已经无法胜任学校董事,獾想自己来做这个职位。

蛤蟆的内心其实并不想辞掉这份职务,因为他非常喜欢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

但是,自卑心作祟。蛤蟆觉得獾强大又自信,反观自己,弱小又迟疑。他几乎就要照着獾的意思去做了。

我在自卑的蛤蟆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和别人起冲突的时候,不会爆发出来,而是选择退让隐忍。

很在意别人的感受,有时候为了别人,宁愿牺牲自己。

不敢拒绝别人。哪怕对方的要求已经到了欺软怕硬的地步。

2、自卑的人,对自我的看法是“我不好”

为什么人会产生敏感自卑的心理呢?

心理咨询师苍鹭说,“想要理解你的现在,就把必须回顾你的过去。我们得回顾你生命最早期的阶段,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

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你形成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对你而言,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从那时起,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一切事物。”

我们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对自我和外界的看法。我们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问题是,我是怎么看我自己的?我好不好?

第二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别人好不好?

这两个问题,形成了你的人生坐标。这个坐标分成四种情况: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苍鹭说:“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蛤蟆的祖父经营着一家很大的酿酒厂,生意非常红火。蛤蟆的爸爸继承了祖父的事业,但是他不善于经营,生意每况愈下。

蛤蟆父亲望子成龙,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按照他的希望,乖乖听话,将来能将生意做大。

可蛤蟆一点都不喜欢酿酒厂。不喜欢厂子里嘈杂的机器声,也不喜欢空气里的异味。

蛤蟆在童年时期,爸爸经常批评他:“你太让我失望了。”还经常黑着脸,告诉蛤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只因为没有遵从父亲的意愿,蛤蟆就不是父亲眼中的乖孩子。

这让蛤蟆在很小的时候,就给自己下了定义:“我不好。”

“我不好”这种观点从童年开始,根深蒂固。他在往后的人生中总是把“我不好”当做人生法则。

因为“我不好”,所以他没办法经营好父亲遗留给他的蛤蟆庄园。

因为“我不好”,所以朋友一旦对他表露出一丁点不满,他就马上道歉。

人生坐标一旦确定下来,往后的人生都变成了自我印证。

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震撼的认知冲击就是这一点。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预约了一辆车,到点了,车子没来,司机单方面取消了预约。

如果你的人生坐标是“我不好,你好”,你面对这种情况,一定是自怨自艾,唉声叹气:我太倒霉了!我太不幸了!是不是对方接了一个大单,不愿意接我这个小单?

如果你的人生坐标是“我好,你不好”,你一定会破口大骂司机:该死的!做人一点诚信都没有。

自卑的人,对自我的看法是“我不好”。当他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不是一心想着怎么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目标,而是感觉自己不够格,然后退缩,选了那条自己其实并不想走的路。

面对喜欢的人,他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因此连靠近的勇气都没有。

工作久了,想要跳槽,他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担心出去找不到工作,因此在不喜欢的岗位上苦苦熬着。

面对同事不合理的请求,他会想如果拒绝的话,显得自己不够通情达理,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并不想的事情。

多少人,被一句“我不好”误了终生!

3、超越自卑:做你想做却又害怕的事情

“我不好,你好”,在这种人生坐标里,你做事情都是一种情绪化的,不经过大脑就自动做出的反应。

就像蛤蟆,朋友露出不满的表情,他就马上道歉。

这种反应,就像是那个著名的实验:巴甫洛夫的狗。狗一听到铃声,就忍不住流口水。

你一旦遇到相似的情境,就不由得陷入情绪化的反应。

想要超越自卑,就要停止情绪化反应,用理性行事。调动你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你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不再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我以前也是一个自卑的人。

我在广告公司工作好几年,一直写的是广告文案。

我很想写小说,写书评。

可是写文案,跟写小说和书评完全是两码事。

每当我打开电脑,想要把头脑中的小说画面敲成文字的时候,我内心那种“你不好”“你没能力”的声音就会响起。

直到我28岁那年,夏天的某个夜里,我写完了人生中第一篇短篇小说。发给编辑。编辑说写得挺好,已经推荐到首页了。后来又陆续写了几篇,成为签约作者。

我慢慢走出了那种对文字感觉无能力为的自卑感。

很多被自卑所困的人,在事情还没开始之前,就放弃了。“我不行”成为一条人生铁律。你跨不过去,走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所以,不要去听那个声音。

盯着你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

当你有了一点小成就之后,继续走下来。你会迎来你的大成就。

就像书里的蛤蟆先生。

他最终拒绝了獾的要求。没有辞掉学校董事的工作。

他写了一封信告诉獾,如果你想要当学校董事,欢迎参加下一届的校董竞选。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拒绝身为长辈的獾。

他不再受困于内心那个说“我不好”的声音,而是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2012年已经过半,我看了很多书,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本。

这本书把人的心理运行机制都讲透了:一个人在童年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会如何延续到成年;一个人要如何超越原生家庭,实现自我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