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军战场标配,却不为人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二战实际使用如何

 WarOH协虎 2021-08-06

人类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发明机枪,但起初这种武器并没有得到多少重视。一战爆发的时候,协约国只装备少量的机枪,并且没有研究出任何有效应对机枪攻击的战术。

军官在后方动员,士兵在前线送死。每当机枪的呼啸怒吼声响起,就意味着死伤数量的飙升。士兵们只能用血肉去挡,用生命去消耗敌人的弹药库存。

1916年索姆河战役的时候,德军的马克沁重机枪群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收割了近6万名协约国士兵的性命。索姆河沿线的德军布置了近万挺重机枪,向迎面而来的敌军倾泻了数以万计的子弹。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机枪根本不够用。几小时地连续射击直接把里面的撞针都给弄折了,水冷箱的外壳连着机匣裂开。机枪手们杀红了眼,硬生生把机枪用到报废。

索姆河前堆积如山的尸体,标志着人类真正步入机枪时代。

苏军战场标配,却不为人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二战实际使用如何

此役令世界各国大为震惊。高层们这才真正意识到速射武器对单动武器的降维式打击有多可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应运而生。

一、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基本参数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全长一米二七,柱型准星,v字型照门。初速每秒840米,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3000米。

全枪只有56个零件,结构简单,适合大量生产。此枪最有特色的配件是它那个倒插在机匣上又大又重的“大铁饼”。它的专业名称是“弹盘”,里面子弹装满可达2.8千克。

后勤人员给弹盘装弹时,会将子弹弹尖向着圆心,底部向着圆周紧密排列于弹盘当中。开火时弹盘靠弹簧拉动旋转,将子弹送进枪膛。

苏军战场标配,却不为人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二战实际使用如何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以其设计者的名字命名。此枪于1928年作为班组支援武器列装于苏联红军,故得名DP28。这是美国人给它取的名字,苏联红军更喜欢叫它“留声机”。苏联每发展一种新武器,都会进行命名和编号。但美国感觉使用俄语不便,所以就用英语对其进行相应的编号。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采用顶置供弹。至于为什么是顶置供弹而不是底置供弹。其实在那个年代底置供弹的武器不多,武器设计都是互相借鉴、参考着来的,缺少成功的前例自然就没人去开创先河。

而且底置供弹不太适合机枪。比较著名的底置供弹机枪是勃朗宁轻机枪和启拉利轻机枪,这些枪的缺点就是弹容量太少。轻机枪在实战中一般是呈卧姿射击的,射手需要给下面腾出空间才能灵活拉枪。这就直接限死了底部弹匣的长度。弹匣太长容易搁着地面,弹匣太短意味着弹容量太少。

所以,二战中名留青史的机枪不是像布伦轻机枪那样顶置供弹,就是像MG42那样从机匣侧面供弹。

二、名枪的诞生

顶置直立弹匣阻挡视线、侧面弹链供弹又需要一个副射手拖着弹链,不然容易卡壳。捷格加廖夫再三考量,决定参考刘易斯式轻机枪,采用平躺着的弹盘供弹。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不增加地面垂直高度的前提下,扩大了弹容量。并且弹盘不会阻挡视线,射击的时候可以保证视野开阔。子弹打光了,枪手在机匣上部就可以轻松换装弹盘。由于是顶置弹匣,所以遇到子弹卡壳的情况也不用把整支枪倒过来修理。

缺点就是弹盘太重,换弹速度慢。还有就是射击基线太高,容易被爆头。

苏军战场标配,却不为人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二战实际使用如何

DP28还有一个设计缺陷就是没有握把,枪手在开火的时候只能握住枪托,打久了手会累。这一问题在升级版的DPM中得到解决。

轻机枪的推广普及,标志着战争方式的转型。当时许多国家的战术还停留在阵地攻防战,对于机枪轻量化并不看好,认为只要有固定重机枪守着工事就够了。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地面战场是机动化部队制霸的天下,步兵武器必须具备轻量化的特点,不然根本不够打。

俄罗斯的武器直到苏联时代才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一战前夕,沙俄向丹麦订购了一批麦德森轻机枪,但途径德国的时候被德军查获扣押,并收归己有。苏俄国内战争的时候,装备有路易斯轻机枪的白军反革命分子常常压着红军抬不起头。

这些都深深地触动着捷格加廖夫,一种全新的构思在他的脑海里浮现。1923年,苏联军械部开始招标新式武器作为班用支援武器,并提出了如下要求:

“陆军班用轻机枪必须像步枪一样,可以选择任何姿势射击,并突然开火,以猛烈点射或连续射击横扫敌军。”

设计者依据要求不断改进。最终,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经过重重测试,脱颖而出,成为苏联红军的制式机枪。

三、夺命“留声机”

对一把枪来说,实战才是最好的考验。这把枪从列装以来,就跟着苏联红军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苏联的装甲车、坦克、战斗机的机载机枪都是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步兵版本的DP28轻机枪采用47发弹盘、载具版本的是65发弹盘。

脚踢德国MG34/42,拳打日本歪把子。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从诺门罕到中国东北,苏军所到之处皆有此枪的身影。

苏军战场标配,却不为人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二战实际使用如何

二战结束后,苏联换装了新的机枪。但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它的传奇故事在异国他乡继续演绎、大放异彩。在朝鲜战场上,它被装备于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越南战场上,它被装备于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它的最近一次登场是在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使用者亲切地称呼它为“转盘机枪”。

四、被遗忘的名枪

和其他苏械相比,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知名度就黯淡了许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一年,新中国第一款冲锋枪———50式冲锋枪研制成功。此枪是仿造波波沙设计的,性能优越,深受志愿军战士的喜爱。雷锋标准像上所执的枪,正是50式。但六七十年代的国人对苏械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各种苏联电影。

到了互联网时代,不少人通过玩游戏接触到枪械知识。本世纪初,《使命召唤》第一部和二部相继发售,随即风靡全球,在当时的游戏圈掀起了一股空前的二战热潮。游戏开发者将这些失传已久的二战名枪通过游戏的形式重新搬到世人面前。

苏军战场标配,却不为人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二战实际使用如何

《使命召唤2》带火了诸如波波沙41、莫辛纳甘、TT33这些苏械的。在这些枪中,当属子弹多、射速快、外观彪悍的波波沙最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说美国游戏经常黑苏联,但却弄巧成拙地培养了一批苏粉。玩家们游玩苏联武器,从而对苏联这个国家产生浓厚兴趣,通过不断了解,进而发展成苏粉。

然而早期的二战题材FPS游戏并没有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最早可以游玩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是一款名为《战地:越南》的冷门游戏。这就导致对新生代年轻人来说,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知名度不如波波沙。

文/和平之风

参考资料:

1、《从帝国时代到革命时代到如今——在可怕的“哒哒”声里倾听波澜壮阔的历史 苏/俄机枪简史》,崔庆

2、《从“德普”到“五三”——“转盘机枪”的中国之缘》,白水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