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曾威震二战和朝鲜:仅近生产3年的新中国第一种自产轻机枪53式

 梦想童年594 2022-07-24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它曾威震二战和朝鲜:仅近生产3年的新中国第一种自产轻机枪53式

这是解放军自产的第一款轻机枪,却仅仅生产了3年,在国内的名气不大。有意思的是,这款轻机枪的苏联原尊,则有着极大的名气,堪称二战最著名的轻机枪。听萨沙说一说吧。

文章图片2

一战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轻机枪,比如美国的BAR轻机枪,法国绍沙轻机枪,英国刘易斯式轻机枪等等。

客观来说,这些轻机枪的性能都很一般。绍沙轻机枪是历史上最烂的一款轻机枪,可靠性极差,故障频发。英国刘易斯式轻机枪,空枪就重达12公斤,还有一个搞笑的粗大枪管散热筒。后来经过反复测试证明,这个散热筒根本就没有作用。美国的BAR轻机枪性能比较不错,但美军根本不认为这是轻机枪,而当作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来使用。BAR轻机枪最初只是增强步兵班火力,理论上同步枪没什么区别。

即便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各国都看到了轻机枪的重要战术作用。

文章图片3

在一战时期,各国的步兵战术是这样。

首先,进攻一方步兵连进入敌人大约800到1000米距离,设置连部前线指挥所、救助站和其他简单机构。

其次,步兵连下属的步兵排会冒着敌人的炮火,设法进入距离敌人400米左右的距离。一般会使用一到两个排,其余排留作预备队。

步兵排需要尽量靠近敌人,有的甚至会前进到200米距离。因为防御的敌人会大量装备重机枪,接近敌人阵地并不容易。

再次,在步兵连控制的重机枪火力压制下,步兵排分散为多个步兵班。每个班又分散为2到3个小组,发动最后的攻击。士兵们用手上的武器对敌人防御火力点进行压制,同时利用地形地物掩护,全力进入敌人50米距离。

最后,进攻的步兵投掷大量手榴弹,果断进行冲锋作战,冲入敌人阵地进行激烈的近距离作战,包括拼刺刀的肉搏战,结束这一波进攻作战。

文章图片4

很快各国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进攻一方支援火力的问题。

在没有轻机枪的时代,掩护的火力只有重机枪。

即便是精锐主力部队,重机枪也是营团一级的重装备,数量有限。主攻连最多得到1到2挺重机枪的支援,有的连甚至一挺重机枪都没有。

这些重机枪非常沉重,马克西姆水冷重机枪空枪就有27公斤。机枪在战场上的机动性非常差,一般就是放在二线,主要是对付敌人的重机枪,进行覆盖性火力压制。

而一线步兵进攻的时候,会遭遇敌人各种武器的拦截,急需要机枪火力的压制,不然根本就无法前进。但是,重机枪距离一线进攻步兵,通常有几百米的距离。双方无法高效沟通,相距又比较远,不可能给予最需要的火力支援。

文章图片5

一战的进攻作战形式多样,并不完全是野战。敌人往往修建大量复杂的阵地,还有诸如村庄、小镇、要塞、树林、小溪河流等各种复杂地形。

进攻一方步兵突破一个阵地以后,就会受到敌人二线阵地的交叉火力攻击,必须迅速再攻下二线阵地。

笨重的重机枪根本不可能及时跟随步兵前进,进攻步兵会严重缺乏火力掩护,被敌人机枪和轻型火炮大量杀死。

自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装备轻机枪。

文章图片6

即便是沉重的英国刘易斯式轻机枪,也不过10几公斤,强壮的士兵绝对可以扛着它及时跟随步兵前进。

一线步兵排前进到哪里,轻机枪手就可以带着武器前进到哪里。遇到敌人火力拦阻时,轻机枪手立即可以给予火力反压制,大大减少己方官兵伤亡,还可以有效打击敌人。

很快,一线步兵就离不开轻机枪了!

一战停止以后,苏联却并没有停战,而是陷入了残酷的内战中。苏联红军很快发现,白军手中有数量不少的英国刘易斯式轻机枪。当时苏联不能自产轻机枪,只有笨重的重机枪,需要放在马车上来机动。而对于苏联内战这种双方都需要在辽阔战场激动的作战模式,重机枪几乎是当作火炮来使用的。

很多战斗中,重机枪根本来不及赶到现场,双方的战斗就已经结束了。白军有英国人援助的英国刘易斯式轻机枪,而红军因为没有轻机枪,只能用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对付,吃了很多亏,白白牺牲了不少战士。

苏军缴获了一批刘易斯式轻机枪后,认为这种可以装弹47发的轻机枪,机动灵活,火力又猛,非常符合实战的需要。

内战结束以后,苏联将自产优秀轻机枪作为头号重要的事情,投入巨大财力物力进行研究。

文章图片7

1927年,苏联枪械设计大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成功设计出DP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设计这款轻机枪,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早在10多年前,他就开始设计自动步枪,成功完成了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的设计。在这么多年内,捷格加廖夫投入巨大心血研究轻机枪。光是研究DP轻机枪,他就花费了整整5年时间,终于在1927年研究成功。

站在20年代的角度来看,DP轻机枪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轻机枪。

DP轻机枪从1928年开始装备苏军,经历了二战以后直到50年代才逐步退出苏军现役。在苏军中,该枪就装备了长达30年。

文章图片8

夸张的是,至今还有人在使用DP轻机枪。在2022年俄乌战争中,一些民兵就操起DP轻机枪作战。而之前的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东乌战争等等无数战争,都有DP轻机枪的身影。

即便在100年之后,DP轻机枪也可以满足实战的需要。

同其他的苏联武器一样,DP轻机枪立足于打世界大战,是一款平民化的武器。

文章图片9

DP轻机枪结构非常简单,仅有65个零件,没有需要高精尖机床加工的零件,普通工厂配备简单的车床就可以生产。

该枪设计于20年代,当时还没有类似于MG42那种大量采用冲压技术的概念。相比MG42这些冲压技术制造的枪械,DP轻机枪的生产时间较长,耗费的材料较多。

只是,凡事不能脱离于时代背景,毕竟MG42是40年代才出现的武器,比DP轻机枪迟了10多年之久。

就二三十年代来说,DP轻机枪已经是非常易于制造的武器了。

DP轻机枪生产总数超过80万挺,生产数量很惊人。即便是苏军这样几百万规模的军队,80万支轻机枪也是足够了。

我国仿造DP轻机枪的53式轻机枪,第一年的制造能力也高达3万挺。

以当时中国薄弱的军工生产能力,尚且可以维持3万挺的制造能力,可见该枪还是很容易生产制造的。

文章图片10

采用传统金属切削技术,让DP轻机枪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在朝鲜战争中,一些身体强壮的志愿军轻机枪手,曾挥舞DP轻机枪同美军肉搏。这种机枪一旦砸到头顶,即便戴着钢盔也会被砸成重伤。

试问一款轻机枪都能用于肉搏了,可见它的坚固程度。

DP轻机枪结构非常简单,也让它具有很强的战场可靠性。惨烈的苏德战争,战场条件极为恶劣,无所不在的泥泞、连绵的阴雨、漫天的飞雪、零下40度的严寒都是机枪的杀手。

德军结构精密的MG34机枪,在这种环境下频繁出现故障,让机枪手苦不堪言。

DP轻机枪受到的影响很小,时刻都可以发射子弹。

文章图片11

由于结构简单,DP轻机枪的维护保养也非常方便,即便是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农村士兵甚至民兵,也可以有效掌握。

大家不要小瞧这一点,对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极为重要的。战争中大部分的机枪并不是被敌人打坏的,而是损毁于士兵的保养不当。DP轻机枪维护如此简单,大大提升了机枪的综合作战能力。

以上说的都是侧面性能,DP轻机枪的射击能力如何?

也很强。

DP轻机枪发射7.62×54毫米莫辛纳甘步枪弹,采用导气式,开膛待机。

由于整体设计合理,机枪的射击颇为精确,深受一线苏联步兵的好评。

文章图片12

该枪有个特点,就是采用类似于刘易斯轻机枪那种弹盘。

DP轻机枪采用47发大弹盘,这也是它外形最大的特点。

各国轻机枪普遍装弹20到30发,DP轻机枪则有47发,装弹量明显提高了很多,火力持续性更强。

很多人比较奇怪,为什么DP轻机枪不采用弹匣呢?

该枪使用的是莫辛纳甘步枪弹,,有底缘且弹壳锥度较大。

如果采用传统的弹匣,尤其是装弹30发的大弹匣,很容易出现底缘互相咬合导致的供弹故障。

经过反复测试,苏军否定了弹匣的设计,直接采用弹盘。

文章图片13

该枪有效射程为800米,一般射击500米内目标,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战斗射速大约是每分钟80发,可以满足实战需要。

DP轻机枪一直都是苏军制式轻机枪,在三四十年代参加了苏联的历次战争。

文章图片14

在苏德战争中,面对精密的MG34机枪以及更先进的MG42机枪,DP轻机枪都没有落下风。

以MG42机枪为例,虽然有着惊人的高射速和精度,却因为射速太高,对机枪手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严格训练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有效使用。

同时,MG42的消耗子弹也太快,大大降低了机枪的压制性和持续作战能力。

文章图片15

DP轻机枪是一款中庸的机枪,具有较好的精度、不错的压制性以及火力持续性,战斗中表现突出。

除了同德国人作战,在诺门罕战役中,DP轻机枪给日军好好上了一课。

日军认为DP轻机枪的综合性能,不亚于闻名于世界的捷克式轻机枪。

文章图片16

同时,DP轻机枪也大量用于出口和援助。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通过军事贸易,得到了苏联30个简装师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2600挺DP轻机枪,购买单价225美元。

对于1938年损失了大量武器装备的国军来说,DP轻机枪如同雪中送炭,优先装备了国军中央军精锐部队。

抗日铁军74军在1941年上高会战打赢了,人员和武器损失却非常严重。

国民政府除了补充新兵以外,还提供了苏制M1910型水冷式重机枪37挺以及DP轻机枪70挺。在当时武器匮乏的中国,补充这么多机枪的也只有74军这种王牌部队了。

文章图片17

其中有120挺DP轻机枪,被交给八路军。没有资料证明有机枪拨给新四军,后者的DP轻机枪应该是歼灭国军部队后缴获的。

国军对DP轻机枪的评价,相当不错。除了苏制子弹补充困难以外,DP可以轻松压倒日军歪把子和96式轻机枪。

国军毕竟是长期使用捷克式轻机枪的军队,很快他们就发现了DP轻机枪的一些问题。

文章图片18

第一, DP轻机枪的弹盘供弹不可靠而且装填很困难。

弹盘中的47发子弹,是通过一个发条驱动旋转的。所有子弹是弹头朝着圆心,成一个圆形排列,导致了可靠性较差。

相比捷克式轻机枪的直弹匣,弹盘的结构复杂得多,故障多了十倍。

苏德战争中,苏军战士很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他们解决的方法是,不要将弹盘装满子弹,每次射击前要轻轻敲打一下弹盘,然后再扣动扳机。

文章图片19

同时,捷克式轻机枪的弹匣,装填子弹很容易,直接用手就可以了。而弹盘则没那么容易,需要一手拉住弹盘上的皮绳旋转一定角度,然后塞入一发枪弹,还要重复47次,装填时间很长。

平时还好说,战斗中想要重新装填空弹盘,难度很大,甚至是不可能的。

文章图片2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多带弹盘,一个机枪组需要带6个弹盘。

弹盘重达近3公斤,体积也非常大,携带这么多弹盘行军是很麻烦的。

文章图片21

第二, 持续射击以后的故障问题。

DP轻机枪有一个设计缺陷,就是它的复进簧是套在活塞杆上的。

机枪长时间射击以后,活塞杆就会变热,这个热量会传给复进簧,从而导致弹力减弱。

复进簧的弹力一旦减弱,就有可能出现射击故障。

DP轻机枪必须打打停停,不能动不动扣住扳机不放,不然就有可能出现射击故障。

在上甘岭战役中,防守五圣山两个前沿高地的200多名志愿军官兵,3天内发射了近40万发步机枪和冲锋枪子弹,投掷的手榴弹和手雷近万枚。由于敌人冲击非常猛烈,志愿军机枪手无法将轻机枪打打停停,只能持续高速射击。

最终结果是,2个连总共打坏10挺DP轻机枪!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却毕竟是一个漏洞。

DP轻机枪后续版本的DPM(1944年装备苏军),就改掉了这个设计的漏洞。

文章图片22

第三,机枪没有小握把,影响持续射击精度。

二战机枪基本都有小握把,DP轻机枪却没有。

设计之初就没准备让它一次性发射太多子弹,要不要小握把都一样。

实战中发现还是有小握把比较好,况且修改这个设计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DPM轻机枪就增加了小握把,提高了持续射击的精度,机枪手也不容易疲劳。

文章图片23

第四, DP轻机枪不可以更换枪管。

二战很多轻机枪可以更换枪管,这样大大提高了火力的持续性。

如果轻机枪不能更换枪管,射击100发以上就需要暂时停止射击,让枪管冷却一下。

只是这个问题并不严重,苏联在DPM机枪上也没有修改这个问题。

DP毕竟是轻机枪,一次性发射上百子弹基本不可能。

文章图片24

当时美军的BAR轻机枪,也是不可以换枪管。美国人一直将BAR用到朝鲜战争结束,可见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除此以外,DP轻机枪基本没什么问题。

在苏联,DP轻机枪是一个很大的枪族。除了陆军用的DP轻机枪以外,还有航空机枪、坦克机枪、改进后的连用机枪甚至重机枪。

文章图片25

DP轻机枪在1938年就大量进入中国,可惜国内没有生产苏制子弹的生产线,在进口的1亿多发子弹消耗后,该机枪逐步退出现役。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一些二三流部队还是装备DP轻机枪,同时解放军也有部分DP轻机枪。除了在战争缴获的机枪,还有苏联在1945年以后秘密援助解放军的一部分机枪。所以,解放战争中,曾多次出现国共双方都用DP轻机枪互相射击的情况。

DP轻机枪真正为大家熟知,主要还是朝鲜战争。

文章图片26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志愿军连续打赢了前三次战役,伤亡也是很惨重,武器损失很大,尤其后勤供应非常困难。

当时志愿军的武器五花八门,以轻机枪为例,一线部队装备捷克式轻机枪,日本歪把子、96式、99式轻机枪,美制BAR轻机枪,英国刘易斯式、布伦式轻机枪,瑞士启拉利轻机枪,甚至还有一些德国和法国的轻机枪,堪称世界轻机枪博览会。

弹药分为好几个口径,让后勤人员苦不堪言。当时志愿军后勤补给的线路都被美军战机炸断。后勤人员肩膀扛、担子挑,好不容易送到前线的子弹,往往因为口径不对,不能被轻机枪使用。

文章图片27

这种情况下,统一现有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中国从苏联那里购买了36个师的苏制现役装备,也包括DP轻机枪。

这些武器姗姗来迟。

直到关键的5次战役全部结束,志愿军才在1951年底得到了这些苏制装备,其中包括8000多挺DP轻机枪。

文章图片28

战士们对于DP轻机枪颇为满意,认为它坚固耐用、射击精确、火力旺盛,给它取了个外号“转盘机枪”。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装备大量轻重机枪和轻型火炮。志愿军虽有不少重机枪,却无法持久射击,很容易遭到敌人重机枪的还击和轻型火炮的炮击。

总体来说,志愿军的苏制重机枪发挥的作用有限。

文章图片29

DP轻机枪不同,它可以快速转移阵地,随时随地给予火力支持。在轻机枪对射上,DP轻机枪丝毫不亚于美军的BAR轻机枪,往往还占据上风。

很多战斗中,志愿军是高度依赖DP轻机枪,将它当作最大的杀手锏。

著名的战斗英雄孙占元,在自己身受重伤、战友伤亡殆尽的情况下,使用1挺DP轻机枪和1挺缴获的美式轻机枪交替射击,连续击退美韩军两次攻击,毙伤数十名敌人。

可以说,DP轻机枪能够射击的时候,孙占元是可以守住阵地的。可惜DP轻机枪的子弹没多久就用光了,孙占元只能使用手榴弹进行防御,这就无法拦住敌人的冲击了。最后他拉响手榴弹,同敌人同归于尽。

孙占元荣获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和孙占元生前使用的DP轻机枪,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文章图片30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也开始仿制DP轻机枪,准确的说是DPM轻机枪。这就是53式轻机枪,也是建国以后第一款自产的轻机枪。

该枪在1953年下旬研究成功,产量为每年3万挺,此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官兵对DP轻机枪比较赞赏,却也有不满:这枪太重太大了。

文章图片31

志愿军官兵身材相对矮小,而DP轻机枪长达1.27米,装上弹盘重达12公斤,又重又长,超过同时代大部分轻机枪。

在朝鲜北部山区,DP轻机枪这个问题很明显。携带DP轻机枪长距离山地行军,很多强壮的机枪手都支持不住。

文章图片32

我国虽然成功仿制了53式轻机枪,该枪却直接过时了。

1956年,解放军引进了56式枪族,采用了56式轻机枪。该枪各方面的性能,都强于DP轻机枪。况且,56式枪族不再使用7.62×54毫米长步枪弹,53式轻机枪也就没有继续装备的可能性。

在1957年,我国就停产了53式轻机枪。

文章图片33

只短短生产了3年多,却也生产了4万多挺,数量不算小。

即便如此,该枪仍然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种自产制式轻机枪,性能在当时来说是颇为优秀的。

文章图片34

在1958年,我国又仿造了DP式轻机枪的改进型号RP46,取名为58式轻机枪,作为连一级支援火力,每连装备几挺。

当时我军制式56式轻机枪使用7.62×39毫米步枪弹,威力较小,压制能力较弱,官兵不太满意。

虽然58式主要使用250发弹药箱供弹,也可以使用落后的弹盘,在解放军中作为连一级支援火力,也被称为58式连用轻机枪,每个连装备2挺。

即便如此,它毕竟属于轻机枪,同重机枪相比差距巨大,相比56式来说性能高不了多少,很快成为鸡肋。在70年代,58式轻机枪就淘汰出现役。

声明:

本文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