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晴公园,数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文的声音版 Hello早上好,这里是由看理想联合放晴公园制作播出的《放晴早安》,我是乐延。 今天是8月6日星期五,你的心情放晴了吗? 去年9月初,《人物》发表了一篇名叫《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报道。这篇文章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人们开始关注“外卖骑手”的困境,关注算法里步步紧逼的送餐时间,关注因此而飞驰在路上、闯过一个又一个红灯的电瓶车。 在第84期节目里,我们曾经提到过性别友好的语言,那当中就有“外卖骑手”或者“外卖员”的表述。我们当时说,不要忽视女骑手的存在。 根据新京报智库发布的《2020年外卖骑手职业报告》,外卖骑手以90后年轻男性为主,女性外卖骑手占比13%。 今天的节目里,我请来了一位朋友梦琪,和我聊聊天。 梦琪是汕头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今年,她的毕业作品是一篇深度报道,她先后采访了汕头的7位外卖女骑手,并把这些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外卖女骑手在路上》。 她们为什么选择进入外卖行业?除了困在系统里,女性的身份有没有给这些骑手造成其他的困扰? 以下是我和梦琪的对话。 有删减,完整内容请收听音频版 本文供图:黄梦琪 为什么会关注到“外卖女骑手”这个群体? 梦琪: 最开始对这个群体感兴趣,是在去年夏天实习的时候。我住的地方不在主路上,要拐好几条巷子才能够看到。 当时有一位骑手在美团APP上跟我确认,她怎么能够到我住的那个地方。 我是一个方向感比较差的人,不知道怎么去描述,甚至连楼下那条路的名字都记不住。所以我就跟她说,我来主路上。 到的时候我就远远看见一个女骑手,站在她的电动车旁边,那个位置还正好是一个十字路口,中间有路的护栏,她站在护栏的前面。 那个场景我觉得还挺有电影的感觉的,她站在那个地方,两边的车速都还挺快的。 我当时情绪也挺不好,挺焦急的,看到她那个样子就觉得当时的状态对她挺不好的,当下会对自己的情绪有一点点自责。
后来想把它作为一个选题来做的时候,也是因为去年《人物》的9月份的报道。《人物》的记者采访了十几位骑手,但是整个文章里面好像没有关于性别,或者是女骑手的讨论。 当时很自然地觉得,女骑手遇到的问题是不是和男性骑手是一样的?她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就想把这个选题作为我的毕业设计做下来。 一位女骑手把外卖放进餐箱 你曾经和一位女骑手一起跑过单,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梦琪: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瓶车的速度。
在十字路口,或者有对面有车来的时候,会经历很多次急刹车。一方面是觉得还挺刺激,另外一方面你会想,她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急刹车,她每天晚上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还挺辛苦的。 虽然我也是在第一视角,但是我好像没有办法去切身地跟她的辛苦或者是危险程度去共情。
我到了3楼4楼就停下来,接着再慢慢走上去,差不多到5楼的时候,她就已经返回下来了,我又不得不跟着她一起跑下去。
女骑手在路上 你采访的两位女骑手都有提到,在做骑手的过程当中,其实是感觉到“很自由”的。 能详细说一下吗? 梦琪: 这两位骑手之前都是全职主妇,她们是从传统的家庭空间到了骑手的工作状态。
所以等她们从家庭空间到了骑手的状态,是能够感受到一种独处的生活的。我很想把她们握着电动车把手的状态,跟她们对于生活的掌控的状态来类比。生活是抓在自己手里的。 包括收入这方面也是,她们的收入虽然也是有一部分在补贴家用,但是有一部分的经济收入是实实在在拿在自己手里的。 这两位骑手都有在做全职主妇的时候找丈夫要一些钱来买东西,哪怕是去买家里需要的菜或者日用品的时候,都会受到家里面男性不情愿,或者是比较鄙视的眼神。
![]() 一位女骑手在店内取餐 对于女骑手来说,在平台和系统的操控之下,女性的身份会带来什么不同吗? 梦琪: 我在稿子里唯一呈现出来的一点,是有一位女骑手去送餐的时候,一位男顾客穿着裤衩在等她,把自己全身都露出来,让她觉得很尴尬。
还有没写出来的点,包括几乎所有的女骑手都会在生理期的时候依然选择跑单,哪怕只做半天。 但系统是不会管你生理期或者是身体不舒服,你还是必须要在系统的控制下去飞快地跑,去接更多的单。生理期又是非常难受的过程,所以对于体能的消耗可能会在这个时候会更大一些。
她们在路上其实很难找到厕所,去上厕所也是费时间的过程,有可能在你上厕所的时间内单就超时了。
![]() 我们有什么可以做的吗?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或者照顾到她们吗? 梦琪: 我每次点外卖的时候都会想到她们经历了什么:她们可能需要闯红灯,需要把电动车的速度开到很大,才能把餐送到你的手里面,还要保证不超时。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些将心比心和共情,比如说尽量不要催单;在骑手送到的时候跟他们说一声谢谢;包括当你知道你有外卖要送来的时候尽量不要手机关机,我试过有好几次都是因为没有看到电话,她们就会比较着急,你能感觉到她们的情绪是很不好的。 还有,平台会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情感劳动,比如要对你的顾客说“你好,这里是饿了么蓝骑士,你的餐到了,请慢用”。 但是当她找不到你人,处在比较焦急的状态时,还要跟你讲这些东西,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挺心酸的。所以能够做到的话,尽量有一些共情,把一些细节的地方做到就好了,其实普通人的关注,我觉得也挺重要。 ![]() 一位女骑手的背影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提起她们的时候, 我们又可以做一些什么? 梦琪: 首先,希望大家不要默认骑手就是小哥。 当你把骑手称作小哥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剩下13%变得更不可见了。 她们在这个系统里面会因为性别而遭受一些困难,会相对更难被接受,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群体变得更可见,她们的困难才会变得更可见,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另外一点,相信大家都会关注过骑手罢工或者是这方面的信息。今年3月份,深圳的乐跑骑手罢工,当时是有上热搜的。但是我后来没有看到这次罢工的处理情况,相关的话题就在微博变得不可见了。再出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希望大家尽可能地去多关注一下。 包括每一次发生骑手交通事故,关于骑手的新政策会出来,我们都尽量多去关注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疑问。 或许普通人在网上发声的会比较少,但是如果这样的声量一点一点堆积起来,是不是能够引起一些平台方面的注意呢?这也不好说,但是尽量还是去多关注一些。 ![]() ![]() 以上是我和梦琪的对话。 就像她说的,外卖骑手常常是App里地图上移动的图标,是每天中午打进来的陌生号码。 但她们也是人,需要被看到,需要被尊重。 感谢梦琪接受采访,也感谢介绍梦琪给我的Tommy。我是乐延,祝你拥有放晴的一天,我们下次再见。 ![]() 以上是2021年8月6日,《放晴早安》第117期的音频和文稿。 《放晴早安》是由「放晴公园」和「看理想」联合推出的播客节目。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我们将会陪伴着你开启新的一天,给你带去一片放晴的天空。 如果想要第一时间听到这档播客的话,请使用「看理想」app,或者「喜马拉雅」app。 我们也会在这个公号与你分享每天的内容。 数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微信公号:Hi放晴公园 微博:@放晴公园 Ins:hisunshinepark ![]() |
|
来自: 吕杨鹏 > 《20210802-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