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中年人“幸福感”降低的关键,是陷入到“自我内耗”当中

 舒山有鹿 2021-08-06

13a31b98fbd345a6b973da6519c7073a.jpeg

01

人们经常都问这么一个问题,你,到底过得幸福吗?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自己到底过得幸福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生活早就不是高晓松所言的“诗与远方”了,又有何幸福可言呢?

既然不是“诗与远方”,那到底是什么呢?现实一点来说,便是“眼前的苟且”。

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压力,足以压垮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而且,这些中年人也会感慨,人活了大半辈子,到底为了什么呢?

一切的疑惑都会发生,一堆堆自我的问题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悄然出现。当这些疑惑和问题堆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那这个人的心理就会崩溃。

对于这种自我“崩溃”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之为“抑郁”。

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年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幸福,或者说他们活成了较为“抑郁”的模样,就是因为他们陷入到了“自我内耗”当中。

何为“内耗”呢?顾名思义,便是内部的损耗。这样的损耗,不仅是没有价值的,而且还会让人有所损失。

当中年人身处在“内耗”中时,那这个中年人的幸福感只会降低,而不会提高。

693691cb34fe40a6abb3d9ae2662da13.jpeg

02

心理学家研究过,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既跟外界的环境有关系,可更重要的,还跟自我的内心状态有关。

有些人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总是喜欢一个人去钻牛角尖。那这个人无论多有本事,赚到了多少钱,他都不会过得幸福。

曾有这么一位中年人,他到了45岁之后,便感觉到了职场中的“失业”风险。这个时候,他就陷入到了无休止的担忧当中。

回到家,他一言不发,也不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说说话,而是一吃完饭便回到房间里面思考问题。

一大早醒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是早上吃什么早餐,而是考虑今天是否会被领导所辞退。

最后,本该做事稳健的他,却经常在工作上犯错,而且精神状态和心理情况也都大不如从前了。如此,他便“得偿所愿”地被人辞退了。

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身为局内人的他,终究看不透自己的处境和所遇到的问题,然后便选择“内耗”自己,结果不过是愈发落魄罢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过分杞人忧天,过分为了还未发生的事儿而忧愁,这便会让自我处在“内耗”的境地当中,越来越不幸福。

pexels-photo-1024347.jpeg

03

当今社会,为何中年人的幸福度在降低呢?

也许,并非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人们自身的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要知道,被“内耗”所影响的中年人,往往占了十之八九。

有些中年人,他们在工作之时便担忧自己会失业,于是乎郁郁寡欢,自己毁了好情绪。

有些中年人,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就一直担忧这个人是来害自己的。如此,他们就会在疑神疑鬼中过日子。

有些中年人,他们不是今天担心物价会涨,就是明天担心养不起孩子和父母。那么,过分担忧的他们,只会让自己的精神极度紧张疲累。

其实,有些事儿我们不必去想,也不必去纠结。因为过分去思考一些还未发生的事儿,只会让自己“耗费”了自己的“精力”,让精神极度贫瘠。

为何朱德庸会感慨,这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极度贫瘠的时代呢?

就是因为朱德庸发现,当下的很多人,他们都活在了盲目赚钱的生活当中,而且脑子里面还经常胡思乱想。到最后,人们越是赚钱,就越是感觉到不快乐,不满足。

从某种角度来说,幸福的毁坏者,并非是别人,而是那个选择“内耗”的自己。

u=962958708,56894587&fm=15&gp=0.jpg 

04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两种“折磨”。

一种折磨是“现实”的折磨。人们在职场中受到打压,在家庭中忍受着极大的压力,在人际关系场上被人所钳制,这都是“现实”的折磨。

另一种折磨则是“精神”上的折磨。你上班之前便担忧,你回家的时候便胡思乱想,你交友的时候便疑神疑鬼。这样的你,真的活得潇洒吗?

跟现实的“折磨”相比,其实“精神”上的折磨才会要了人的命。因为人之心态和想法,终究决定了人的幸福归属感。

对于中年人来说,要想活得幸福一点,那他们就得做到这么两点。

首先,便是减少“自我内耗”的做法。能不胡思乱想,就不要胡思乱想。试想,那个担忧天会塌下来的杞国人,他不就是“自我内耗”的悲观者吗?

要知道,很多天灾人祸,都是人们所不能够避免的。如此,尽量让自己活得“糊涂”一点,也许你会更幸福。

其次,便是养成“顺其自然”的观念。不论任何的风险袭来,我们都得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顺应事情的发展态势,千万不能被风险牵着鼻子走。

中年人的幸福秘诀,不过是减少“内耗”,培养积极的心态。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