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拔痰根”的方子!化解白痰、白腻苔、白胖舌,还人一身清爽

 人老颠东 2021-08-06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我,文老师,你宣传讲解中医常识,真能帮助一些人,在不看医生的情况下,重获健康吗?

我说,不能。中医科普,永远替代不了正规的诊疗。

但是,孜孜不倦地宣传,却可以做到让中医扎根于民众的内心。

尤其是一些古方、老方、安全实用的名方,为什么不允许老百姓熟知呢?

比如说吧,参苓白术散。这就是一张值得科普的方子。它能干啥?能拔掉我们体内的“痰根”。

“痰根”在哪里?生于脾,长于肺。

图片

这张方子,理脾又理肺,故而可以帮助我们拔痰根。

给你说个简单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67岁,姓王。

这个人,有20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0年的老慢支啊,你想想,这换谁能好?一般人,都是经受不起的。

所以,到后来,这个人就因为一次劳累感寒,病情忽的一下就加重了。

加重到什么程度?呼吸困难,必须张大口喘气,肩膀跟着一抬一抬的,仿佛这个气儿很难喘上来。与此同时,心慌气短,四肢乏力,冷汗不止。尤其是他的那个白色黏痰,量很大,一会儿吐一口,痰盂很快就满了。

20年的病史,已经让此人对西医西药失去信心了。所以,他这次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缓,舌淡胖,苔白腻。细问得知,患者平时怕冷,大便不成形,很稀薄。

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各18克,五味子、菟丝子各12克,炒苏子、炒枣仁各9克,沉香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这个药,患者服用3剂以后,咳喘减轻,白痰减少,而且大便开始成型。

图片

这时候,原方去掉苏子、枣仁,加桔梗9克,升麻6克,继续投用4剂。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这张小医案,记载于1984年的《河南中医》上。我把它看成是参苓白术散现代临床运用的典型案例。

我跟你讲,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脾肾两虚,痰浊蕴肺。

这么说,好像很复杂。其实,一点不复杂。我给你解释,你看就懂了。

此人的病根儿,在脾。

脾怎么了?脾虚,运化失常,使得痰湿内生。患者便溏,乃脾虚运化失常。患者乏力,乃脾虚气弱,四肢失养。患者心慌气短,乃脾虚,气血不得生化,难以供养心神。脉沉缓,那是脾虚气弱,脉道失充。舌苔白腻,那是脾虚湿蕴,上泛于舌。

脾虚,就会生痰。生了痰,去哪儿?去肺那里。脾生痰,肺储谈。肺里有痰,这个人就咳喘,多痰,而且痰量大,色白。

当然,事儿还没完。

中医讲,肾作为先天之本,它的状态,容易受脾肺两脏的影响。肺气异常,不能输送天地清气入肾,则肾气不足。脾气亏虚,不能送水谷精微入肾,则肾气亦为不足。因此,脾肺久病,肯定会累及肾脏。

肾气一旦异常,麻烦就大了。比如上文患者,他畏寒。这是肾阳不足的表现。肾主纳气。它可以辅助肺来呼吸。现在肾气不足,纳气失常,肺的呼吸就变得表浅,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咳喘。他为啥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啊?因为肾气受损,不能履行纳气之职了。

当然,还是那就话,现在患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根源,还是在脾上头。

那怎么办?治病,就治根。

既然问题的根源,出在脾肺,那就去治脾肺。

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各18克,五味子、菟丝子各12克,炒苏子、炒枣仁各9克,沉香3克。

这个配伍,是参苓白术散的加减。

参苓白术散,就是我今天要重点和你介绍的,可以拔痰根的方子。

参苓白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本构成,就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它能干啥呢?就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其中的莲子肉,健脾止泻,薏苡仁,健脾利湿。砂仁,行气化湿。白扁豆,健脾。白茯苓,健脾利湿。白术,苦温燥湿,山药,健脾止泻。人参,补脾益肺。桔梗,宣开肺气。我这么一念叨,你就清楚了,这方子是专门为了治疗脾湿的。脾虚,湿气内蕴,运化失常,导致经常便溏、肠鸣、爱拉肚子、四肢乏力、舌苔白腻的人,用它很好。

因为痰湿可以上犯于肺,所以这方子,可以止咳,化散肺中湿痰。

由于参苓白术散,把矛头直接指向生痰之源脾,又指向了储痰之器肺,所以它是不折不扣的,拔掉痰根的方子。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我分析过了,根源在于脾虚湿盛,所以就用参苓白术散。只不过,稍微有所变化,去掉砂仁和桔梗、莲子肉,加入五味子、菟丝子、苏子、沉香和枣仁。其中,五味子可以止咳。由于久咳伤肾,所以用了菟丝子,补益肾气。沉香,纳气平喘,和菟丝子一起,益肾止咳。苏子,可以降气化痰,平喘止咳。枣仁,安心神,其酸敛之性,有利于改善患者久咳之后,肺气耗散的状态。

图片

最后,等患者脾强了,肺里没有痰浊了,肾气也跟着恢复了,他的问题,自然也就好转了。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牢牢记住参苓白术散这张方子。它很实用。

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有你这个人,平时消化不良,便溏,一天内如厕多次,动不动就肠鸣,导致浑身乏力,舌体淡胖,舌苔白腻,或者白痰较多,嗓子里总是不清爽,可以用此方来调一调。白痰、白腻苔、白胖舌,这“三白”,是辨证的简单窍门之一。

这方子现在也被做成成药了。考冷方南教授编著的《中国基本中成药·大内科系统用药》。此方主治是个方向。

一,慢性泄泻,证见便溏、舌苔薄白质淡,脉濡缓。

二,咳嗽,痰白清稀,面色晄白,懒言气短,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三,小儿泄泻和小儿厌食。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

还是那句话,文老师的文字,不可能替代正规的诊疗。看我的文章,把病治好,这不现实。但是我希望,这些中医里头的精华,能随着我的文字,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深植在你的心里。如果我们中国人的内心,都有一颗中医的种子,那14亿颗种子,将会变成怎样的一片森林啊。到那各时候,才是中医真正枝繁叶茂的时候。

希望,这不是我痴人说梦。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