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季度经济数据透露玄机:观南沙,知广州未来

 抱朴财经 2021-08-06

近日,广州市11个区201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公布。广州市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7.71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了“开门红”。

在总量方面,天河、越秀、黄埔占据前三。在增速方面,南沙成为“黑马”杀出重围,以11.9%的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南沙是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中确认的唯一城市副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沙至少昭示了广州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南沙的经济总量现在还并不特别突出。

因此,我们既可以从经济数据看未来广州,也可以从南沙发展看未来广州。

广州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有两个——“千年商都”和“美食之城”。不过,深入广州的经济数据来看,其实广州正在经历数十年未有之产业大变革,以南沙为例:

一季度第二产业仍是南沙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211.51亿元,占GDP总量的63.2%,拉动全区GDP增长8.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3.14%。

从具体行业看,其中,一季度工业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建筑业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南沙在靠实业拉动经济上行,同时解决就业、税收、产业聚集的问题,这也是广州非常清晰的一条发展主线。

从数据上来看:去年,南沙区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1031亿元,成为南沙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汽车方面,广州正在扩大自己的优势,而且越来越重视科技因素:南沙正规划1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新能源车方面,南沙已经聚集了以晶科电子为代表的一批大功率LED芯片模组、半导体先进封装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中上游产业链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广汽丰田为龙头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南沙在做什么?从数据来看,至少正在夯实广州“六大产业”支柱中的两大产业——汽车、新材料及新能源(即NEM),当然,还不止于此。

广州确认的“六大产业”支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不是传统贸易,更不是房地产和大家惯常认为的餐饮美食。

广州的巨大产业转变并未完全在老城区展现,更多是在土地资源更为充裕,成本相对较低的南沙、黄埔、增城、从化等区域得以生发。

而这些支柱产业的变化因为远离普通市民、游客的生活,广州在这些方面的展示又过于“低调”,所以并未改变老广州在普通人心中的印象。

不过,广州已经用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告诉更多关注者:广州不仅仅有广交会和美食,还有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既然说到广州经济,其实很难不涉及消费数据。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南沙区一季度增速排名第一,其中2018年跨境电商实现网购保税进口98.7亿元,增长37.6%。

南沙处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与深圳、香港距离较近,又有多项优惠政策加持,其开放性、国际性、便利性毋庸置疑。从地图上看南沙,它恰如挖掘机的锐利铲斗,深深嵌入伶仃洋。

历史上,广州曾拥有“一口通商”的红利,如今这种红利自然不复存在,南沙需要以更强大的服务,更快的速度在高手如云的大湾区争得消费领域的领先位置,其所依靠的无非是苦练内功、比拼技术等诸多方面,这也是广州经济这些年的转型升级的缩影。

实际上,即使是广州人也不太清楚广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到底如何,他们更关心自己眼前的工作和温暖生活。

继续以南沙为例说说广州:在市场主体方面,一季度南沙区新设企业11213家,同比增长76%,其中外资企业341家,同比增长2.4倍,3月新设企业数达6641家,创南沙单月新设企业历史新高。

活力南沙之于活力广州,绝非虚名:

世邦魏理仕4月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广州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广州写字楼市场成交活跃,广州空置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到5.5%。广州租金环比上升0.4%至每月每平方米169.8元。

广州人几乎毫无声息地扩展了他们的生意和工作空间,背后是经济效益向好的支撑。

回望历史趋势,戴德梁行去年10月就曾发布2018第三季度广州写字楼市场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第三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空置率跌破至近10年来最低值4.3%,租金走向历史最高位。

广州人就是这样惯于“闷声发财”,把钱挣了,又不愿在各种高大上论坛、排行榜上显摆,这是城市气质决定的,短期内无法改变。

观南沙,知广州未来,广州人习惯用数据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