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人,满分

 抱朴财经 2021-08-06

收看更多精彩观点:

这一次的雨灾,河南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重塑并提升了河南的形象,推高了河南的美誉度。
河南人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依然保持了内心的善良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作者:今纶
  
多年前,我去河南洛阳,拜谒白马寺,也曾在狄仁杰墓前静立片刻。龙门石窟的壮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与武则天有关的历史往事仿佛就在眼前重演。

清明上河园的寒夜里,我远观了北宋抵御金兵进攻东京汴梁城的节目,有些感慨。

在开封,我去看过“城摞城”遗址。什么是“城摞城”?“城摞城”指的是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叠加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观。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我曾近距离观察过。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开封“城摞城”遗址

商丘市现存商丘古城之下也有六座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叠加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观。

当地博物馆的朋友介绍说,这都是由于历代黄河泛滥所造成的。

▲开封地上悬河
 
河南人被水滋养,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被水祸害。此前是黄河泛滥,如今是雨灾。

不过,雨灾可恨,河南人却可敬可爱,在大雨之下推高了本省美誉度。
 
01
河南人很勇敢
  
在某些时段,河南人曾经是被排斥和刻意“隔离”的。

一些地方的公司曾表示“不招河南人、不与河南人洽谈”。特别是对于河南人的“骗”,坊间流传的段子更是层出不穷。

2005年,某地曾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引起当地河南籍人强烈抗议,这也属于“妖魔化河南人”。

马说曾写了一本书,《河南人惹谁了》风靡一时,马说认为,外界所传的河南人的诸多缺点,在我国其他地方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为何偏偏被抹黑的是河南?原因在于嘲笑发达地区,似有“酸葡萄心理”之嫌;而嘲笑边远地区,又似有“软柿子心理”之嫌。惟有河南,既不发达,又不过分落后,正是一个合适的嘲笑对象。

 
我认识的河南人,大多敦厚靠谱,我对“黑化”河南人是一直不赞成的。

现在河南遭受雨灾,我看到的是勇敢的河南人,古道热肠的河南人,愿意无私付出的河南人。

说几件“小事”吧:

7月20日,郑州京广隧道多车受困,45岁的退役特种兵杨俊魁跃入泥水中,先后共救起5位落水人员。

▲杨俊魁救人视频

当记者找到杨俊魁时,杨俊魁说:“连救5人这一切都出自本能”。有人见了大水,本能是夺命狂奔、逃命,杨俊魁的本能是迎难而上。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段视频:一位落水者死死抓住车门不放,最终力竭被冲走,但是路边一位持伞的大哥,在他被冲到自己身边时,丢掉伞,奋力将落水者拉起来,救了一条命。

更为惊心动魄的救援是:母女三人不小心掉入泥潭深坑,已经没顶,生命即将消失。这时,一名路过的男子不顾危险,靠近泥潭,将母女三人全部救起。

一名女子被洪水冲走,危急万分时,多名市民不顾危险,冲入洪水中,齐心协力救出被大水冲走的女子。


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现场能勇敢向前,将这些人救起吗?我们未必有这份勇气。

河南人隐忍敦厚,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却展现出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最强大的力量。

河南人,河南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热血、勇气、担当和对本省本城以及家国的热爱,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努力救助每一个遭遇灾难的人。

传统文化的浸渍,“老家河南”的底蕴,历史上遭遇无数次洪灾、战乱的河南,在雨灾中屹立不倒,奋力向前,虽然有人哭泣,有人受伤……

更让人感动的是:受暴雨影响,郑州一高速路自20号晚十点一直堵塞,得知被堵消息的周围居民自发前来给司机们发放免费的现炸油条、馒头、糖蒜瓣、开水及矿泉水。


这就是河南乡亲:虽然我不认识你们,但是你们在河南被困,我们就一定要帮助你们。
 
02
南人永远保持善良热爱
  
遍数河南的历史,有旱灾、水灾、蝗灾、兵灾:

1637~1643年间的特大旱灾,1942年的大饥荒、大旱灾;

万历四十四年、万历四十五年连续蝗灾,崇祯十年至崇祯十四年又是连年发生蝗灾;
 
1482年是一次大水灾年,河南、山西、河北等地灾情严重,数十个县受灾;

中原大战,河南省“因战事死亡达12余万口,受伤1.95余万口……财产损失65146.9万余元”。
 
 
河南人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依然保持了内心的善良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白岩松说得很对:中国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

这一次的雨灾,河南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重塑并提升了河南的形象,推高了河南的美誉度。

河南不仅有灿烂的文化,也有根植于中原大地的美德与善行,勇敢和坚韧。

河南人,满分。
 
征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