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文学】伍健中:初心依旧(第十九章)

 牛晓玉 2021-08-06
作者简介
伍健中(网名五大洲)1939年生,广西百色市人,大学毕业,高级讲师。曾从事中学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工会、总工会宣传工作。退休后,努力学习,勤奋笔耕,有所收获。曾在网上发表长篇小说《百彩情缘》,短篇小说集《罂花与玫瑰》;出版长篇科幻爱情小说《丑女奇遇》、诗词知识与习作《晚霞短笛》;在″江淮文学"、"中国好诗词"、″紫雨轩书院"等十家电子刊物发表诗词五百多首。其中3首收录《中国当代诗词精选》纸书,5首收录《诗海选粹》纸书,10首收录《东方文学》出版发行。参加″三木秉凤杯"全国征文大赛,获优秀、二等、一等奖;参加″中华杯"全国诗词大奖赛,被评为″中华当代百強诗人",作品入选《中华当代诗典》出版发行;参加首届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荣获″锐力诗人"奖;有7首诗词入选CCTV央视礼宾书《新时代中国各省市知名诗人全记录》,被评为″广西知名诗人。被CCTV央视礼宾书总部、中国燕京文化集团评为″诗歌百年"中国诗歌百位奠基人。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瑾瑶
东方文学美文欣赏
华都美刊之声


献给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


*初.事*
第十九章
联手智擒狡主犯
作者:伍健中

 

天刚亮,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山岗、江河、乡村和城镇。神州大地,雾霾、乌云被明媚的阳光驱散了,草青了,树绿了,花开了,春意盎然,勃勃生机。


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弄得国家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地处边陲的广西,加上匪患成灾,更是苦不堪言。今天,广西各族人民终于得到解放,扬眉吐气,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斗争基本结束后,丁大伟调到百色军分区任参谋,马溜三任军分区警卫。


没有了血战沙场的惊心动魄,没有了大山剿匪的艰苦斗争,丁大伟除了积极投入参谋工作外,空闲时自然想起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唐金枝。


有一天晚上,他失眠了,拿出唐金枝送给他的定情物——如意玉镯,看了又看。凤凰山上对山歌、凤凰山顶定终身、鹅江殉情、东兰农民讲习所、参加百色起义,跟随红七军北上抗日、为革命各奔东西、鸿雁传情,一幕幕往事,像电影那样,显现在眼前。由于战乱,各奔战场,多年已失去了联系,不知她的情况怎样了?


丁大伟从无限的牵挂中回过神来,感慨万千。看着那如意玉镯,拿定了主意,一定要想方设法,打听到心上人的情况,初心依旧,今生今世,非唐金枝不娶。


百色军分区司令员的爱人,在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工会,担任工会主席工作,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为医院里年轻的男女青年,牵线搭桥,促成了许多美满姻缘。


一个星期天中午,她到分区食堂打饭菜,看到丁大伟一个人正在那里用膳,就热情地过去打招呼:“哎哟,丁参谋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吃饭,家里人去哪儿了?”


丁大伟哈哈一笑,不好意思地答道:“大姐,我还是单身一人,只能到饭堂来吃饭了。”


司令爱人感到意外地问:“丁参谋真会开玩笑,难道你还没有结婚?”


“过去天天忙着行军打仗,哪里有心思去考虑个人问题啊。”丁大伟顺水推舟地说。


司令爱人看到丁大伟说得既认真又在理,热情地说:“那好,现在谈婚论嫁也不迟,大姐帮你介绍一个。”


丁大伟不好意思地笑着答道:“我都这把年纪了,有谁还看得上啊,算了吧。”


司令爱人有把握地说:“包在大姐身上,你就等着好消息吧。”说完,笑微微地走了。饭堂里,响起了一阵笑声。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丁大伟正在食堂吃早餐,司令爱人喜上眉梢地走到他的跟前,附耳低言道:“快点吃,我带你到人民公园去认识一位女士,包你满意。”


她打完早餐,走出食堂门口时,又转过头去对丁大伟说:“丁参谋,早上九点,在分区门口见。


吃早餐的同志,向丁大伟投去奇妙的眼光,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百色人民公园,刚从荒郊野地修建起来,设施还不够完善,但也初具规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亭台楼阁,碧湖假山,环境幽静。


刚摆脱战争动乱,生活有所好转的市民,在劳作之余,也喜欢到那里去悠闲休憩和娱乐。


司令爱人的热心和关怀,让丁大伟左右为难,一来不好意思,向她说明自己已有了心上人,二来又不好拒绝顶头上司爱人的盛情。思虑再三,决定先迎合司令爱人的心意,前去约会,以后再找机会撤退。


司令爱人邀上丁大伟,走进人民公园,有说有笑地来到湖边幽径,只见湖岸的小凉亭里,坐着个靓丽的女士,正在专心地看书。


“哟,这不是唐医生嘛,今天怎么有空来公园清闲啊?” 司令夫人走进凉亭,热情地打招呼。


唐医生有礼貌地站起来,同时用眼波偷窥一下她身后的丁大伟,然后喜笑颜开地答道:“主席大姐,今天我轮休,出来散散心。”


“这是军分区的丁参谋,我先生的得力助手。” 司令夫人不失时机地指着身边的丁大伟,介绍说。


唐医生满面春风,得体大方道:“请主席大姐和丁参谋坐下。”寒暄几句过后,司令夫人借口要给司令买香烟先走了。


丁大伟从见到这位唐医生那一刻起,惊诧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不是我一直牵肠挂肚的心上人唐金枝吗?她不是跟随战地医院南征北战而音信全无吗?怎么会突然在这里相遇而又形同陌生呢?他如堕入迷雾中,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司令爱人走了,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丁大伟壮起胆子,含情脉脉地看着唐医生,动情地问:“金枝,是你吗?我是丁大伟啊!”


唐医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惊愕得不知如何是好,半天愣在那里。等回个神来,又突然昂头哈哈大笑,等自己笑够了,又审视丁大伟好一阵子,然后认真说道:“丁参谋,我姓唐名绿叶,你认错人了。”


丁大伟此时失去了冷静,急忙拿出一直珍藏着的唐金枝送的定情物——如意玉镯,递给对方说:“你看看,这不是当年你给我的定情物吗?”


唐医生接过如意玉镯,仔细打量过后,不动声色地解下自己手上的如意玉镯,递给丁大伟说:“丁参谋,这样的玉镯,我也有一个,你看看。”


丁大伟接过来,和自己手里拿的玉镯对比,色泽,大小,一模一样。大惊小怪,又莫名其妙地凝视着眼前的唐医生,不解地问:“你不是金枝,那你是谁?!”


“你再仔仔细细的认真查看,两个玉镯上,分别刻有什么图案?”唐医生卖关子地提示。


丁大伟把两个玉镯,翻来覆去的察看,终于发现自己珍藏的玉镯上,雕刻有一棵小小的金枝,而唐医生那玉镯,雕刻有一片小小的玉叶。


沉思良久,突然豁然开朗地说:“我明白了,你们是孪生姐妺,一个叫金枝,一个叫玉叶,而且长得一模一样。”


“哈哈,丁参谋,你的智商了得,不愧为高参啊!”唐医生恭维地说完,忽然不解地问:“我姐的如意玉镯,怎么在你手里?”。丁大伟显得很尴尬,一个劲地傻笑。唐医生迫不急待地追问:“你笑什么啊,快告诉我呀!


丁大伟无可奈何,只好把自己和唐金枝私定终身、投身革命、南征北战、各奔南北而失去联系的情况,简单叙述一遍。


“嘻嘻,这么说来,丁参谋,你是我姐夫啊!” 唐医生毫不见生,俏皮地说。


交谈中,他们都为和唐金枝失去联系而担忧。丁大伟和唐玉叶,此后经常来往,共同为打听唐金枝下落而努力。


有一天,马溜三正在军分区门口值班站岗,一个小孩,手里拿着一封信,走到他面前递上信说:“解放军叔叔,有人让我把这封信给你,转交给丁参谋。”


马溜三接过信,奇怪地问:“小朋友,给你送信的那个人呢?”“向那边走去了。 小孩指着远处公路的尽头说。


马溜三收下信,有礼貌地说:“小朋友谢谢你,叔叔站岗,你去玩吧。” 心里却在想着,是什么人用这种方式,给大伟哥送信呢?他怕耽误时间,当即把信交给岗位旁边传达室的通信员,马上转交给丁参谋。


丁大伟打开信来看,只见信笺上写着:“杀害韦拔群师长的主犯刘治在田阳农村。” 落款是“知情人”三个字。


丁大伟已经几次收到这个知情人的信,而且每次提供的情况准确无误。他当即向领导汇报,又根据领导的指示转交给百色地区公安局。


自治区人民政府,百色地区专署领导,很重视这个沉积了二十多年的,未彻底侦破的案件。成立了由自治区公安厅、地区公安局、田阳县公安局为主体的侦办小组,还特邀丁大伟参加。


侦办小组派出两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深入田阳县农村,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得知杀害韦拔群的主犯,原国民党百色民团指挥部上尉参谋刘治,是田阳县田州镇人,在田阳结过婚。


在群众的指引下,找到了他的老婆。但他的老婆说,刘治已经离家多年,不知他在哪里。


两位侦察员,通过田阳县妇联,做刘治老婆的思想工作,关心她的生活,并为她治病,慢慢建立了感情。


有一天,妇联干部到她家去看望她,同情地说:“你都六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你丈夫应该回来关心看望你啊。”


刘治老婆听后,叹气说:“唉,他解放前就隐姓埋名,听人说,他跑到德保和田阳交界的山区里,做了上门女婿,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得知这一信息后,两位侦察员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深入到田州和德保交界一带的农村暗访,发现有一位在自己房子旁边的大榕树下,卖粥给两地过往赶圩的村民。这卖粥老人,年纪六十多岁,高个子、高额头、高鼻梁、长形脸,是个上门女婿。经过和有关档案材料对比和鉴别,确认这个卖粥老人,就是隐姓埋名,潜逃二十多年,杀害韦拔群的主犯刘治。


刘治狡滑,善变且多疑,而且当时当地还有一起反革命案还未破获,如果直接抓捕刘治,恐怕打草惊蛇,导致两案抓捕的失败。


侦办小组连夜召开案情分析会,在左右为难之际,丁大伟提出一个大胆的抓捕方案:“据我了解,当前田州、徳保一带农村,有不少农民患有浮肿病,地县两级医院,正派医生下到农村给农民治病。我们可以请下乡的医生配合,借机秘密逮捕刘治。”


到会的人听后,都感到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只要各方配合,缜密行动,是有把握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抓到刘治的。会上,大家一致推举丁大伟,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田州和德保交界处的小圩日,两地村民赶圩颇热闹。大榕树下,卖粥老人的生意兴隆。此时,丁大伟和唐玉叶,穿着白大褂,背着红十字药箱,来到圩上,打着百色地区医院的旗号,专为患病的村民看病。


两位侦察员和当地公安局干警,化妆成赶圩的农民,在圩上布下天罗地网,随时准备抓捕。


唐玉叶熟练的看病,开药过程,使混在村民中的坏人深信不疑,经过她训练的丁大伟,也配合得天衣无缝。快到太阳下山时,卖粥老人才急忙走来,请求医生看病。


唐玉叶拿起听诊器,给他认真的作检查,然后很惊讶地说:“大爷,你的肝和肺都有毛病,得去乡卫生所做全面检查才行。”


卖粥老人显得很不情愿地说:“医生,你给我一些药就行,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检查身体。”


唐金枝先恐吓后再给他吃定心丸:“大爷,你的病不轻啊,再不治,发展下去就治不了啦。你放心,我们地区医院这次下来是义务给农民看病的,检查身体是免费的。”


果不其然,卖粥老人回家告诉家人,带上几件衣服,就跟医生坐上医院下乡的车,赶往乡卫生院。


到了乡卫生院,假扮成乡卫生所所长的公安人员,热情地出来迎接。在给卖粥老人检查身体时,公安人员突然大喝一声道:“刘治,你别来无恙?”


卖粥老人惊慌失措,跌坐在地上,语无伦次地说:“我有罪,我该死。”公安干警,连夜把他押送到百色地区看守所。这个隐姓埋名,潜逃二十多年,杀害韦拔群的主犯,终于落入法网。


上级有关部门,给这次抓捕行动的有关人员庆功,唐玉叶也在其中。丁大伟对她赞誉说:“这次抓捕行动,你配合得很好,功不可没。”
唐玉叶谦虚地说:“比起我金枝姐,我差远了。”又俏皮地赞道:“我的姐夫丁大伟更是劳苦功高。”接着哈哈大笑。


此后,丁大伟和唐玉叶,成了经常来往的好朋友。星期天或节假日,经常相约郊游或参加一些聚会活动,日久生情,无所不谈,少了许多拘束。


热情大方而又单纯的唐玉叶,被丁大伟的人品、性格、气质和相貌所打动。她一个人的时候,常胡思乱想:姐姐真有眼光,捷足先登,瞒着家人和他私定终身。想到这里,自然生起一股既羡慕而又忌妒的无名火。时而又痴心妄想,姐姐和他至今失去联系已多年,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恐怕凶多吉少,何不向他表明自己的爱意,来个后来居上。


有一天,唐玉叶趁着和丁大伟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壮着胆问:“姐夫,我姐姐至今杳无音信,你年纪也不小了,就不等了吧。”


丁大伟不经意地答道:“我和你姐,海誓山盟,初心依旧,绝不能移情别恋。”


唐玉叶沉默了一会,仍不死心地壮起胆说:“姐夫,如果,我说如果,我姐光荣了,我愿意伴您一生。”


丁大伟听了很生气,刚想发火,但很快就冷静下来,表达心扉地说:“唐医生,你的一片真情我心领了。但我心已决,我耐心等待,非你姐不娶,如果她真光荣了,我终生不娶。”


唐玉叶无言以答,不欢而散。后来,在丁大伟耐心的说服下,唐玉叶经过丁大伟的牵线搭桥,和百色军分区的一名干部结为连理,第二年添了个可爱的女宝宝。


他们朋友如初。
注: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华都美刊之声欢迎您
(苹果手机,安卓手机赞赏请留言作者姓名及赞赏者姓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