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23日夜,台北圆山松江路127号白崇禧公馆附近马路,一个刚从白公馆走出来的老人被一辆呼啸而过的美军醉酒司机驾驶的军车刮倒,随后被路人发现报警后即急送医院,然而老者终因伤势过重而逝,得年79岁。嗣后几天在台北殡仪馆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仪式上蒋介石亲题额匾“志业长昭”相送。陈诚、张群、于右任、张道藩、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李品仙、许崇智、张发奎、夏威、黄旭初敬送挽文或花圈。 这是何方神仙,如何引得一干江湖大佬出面送别?原来逝者乃广西容县人马晓军,原中华民国立法院立法委员。马曾任旧桂系陆荣廷时代的营长、团长、百色田南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军委办公厅主任,领有中将军衔。 他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绩,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曾创办了桂系模范营,首任营长,为新桂系培养了无数骨干将领,日后的新桂系的核心主要是由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组成,而由李之外的三人以及更多的桂系高级将领皆出自模范营,都是他的手下。所以马亦被喻为新桂系的“教父”。 ![]() 马晓军 军校正牌毕业生马晓军(1881-1959)字翰东,广西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其家堂号为悦豫堂(意即快乐)。家族为当地旺族,出过一门四将军三县长。父亲马丽南,母亲覃氏。兄弟五人,马晓军排行第二。马晓军少年即颖悟异常,读书勤奋。1904年即从县城第一名考取梧州府生员(即秀才),后被广西省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就读。又由陆军部选送日本振武学校第十期(当时被选送的还有蒋介石、杨杰、张群等)入普通科三年,届满后转联队入伍生,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受训期满,辛亥革命爆发,他即回国参加革命,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兼学生军队长。南北议和后回广西任混成旅参谋。 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十期步兵科。马晓军是广西第一个留日的军校正牌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北京陆军部。1915年毕业后回到北京,在陆军第十师见习,同年奉蔡锷命回广西。途经南京时被袁世凯的爪牙发现扣留数习,脱险后回到广西。他与广西当局格格不入,但为了事业发展,只好迁就,1917年在都督府任中校参谋,参加护国运动。 此时正值青春年华的马晓军满怀雄心壮志,但又深感孤掌难鸣,想谋取一个事业的发展点,以便集中有志青年共同奋斗。 创建模范营1917年,他向广西督军陈炳焜建议创办陆军模范营。经多方陈说,意见终被采纳,陈炳琨任命他为营长。 此时任广西都督的陆荣廷,出身于巡防军。他的部下也多为巡防旧军,官兵可以不学而充。当时的将领,除陈炳琨较有理智外,其他对新军如隔山万重,从军校毕业的学生尤为顾忌不敢重用。原因是担忧武昌起义时新军相继参加革命的事实重演于门下。所以广西青年军官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想在广西省内工作,大多被拒绝。如后来战功显赫的李品仙、廖磊、叶琪、何柱国等,从军校毕业之后只好到湖南,或者到关外去找工作。所以,马晓军创办陆军模范营,就为在外地军校毕业的青年回桂效力创造了一个十分难得的用武之地。 马晓军被任命为模范营营长后,即着手进行该营的组建,招考高小毕业的学兵600余人,并由部队中抽调优秀士兵,先期加以教育训练,充任下级班长。马晓军带领模范营实行军校式军事教育,全体军事训练教育课程均仿效保定军校和日本军校教程。模范营的创建,客观上为在外地军校毕业的广西青年回桂效力创造了一个施展平台,黄绍竑、白崇禧、夏威、韦云淞、冯璜、苏祖馨等未来的新桂系名将纷纷前来投奔。这支力量此后成为新桂系主力。马晓军注重才干和思想,而非乡土观念。模范营的军官大大超编,“模范营”也成了未来新桂系领导人汇聚的大本营。在马晓军的带领下,模范营很快成为一支劲旅。因为模范营军容整齐、训练有素,还充当仪仗队一职。马晓军时时吟咏唐诗“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句,“万绿”即指包括陆荣廷与谭浩明在内的旧桂系军队大多为绿林出身,“一点红”即指作为点缀的模范营陆军学生。 模范营第一期教育期满,适遇护法军兴,马晓军率营随军援湘。模范营战功显著,备受上方赏识。马晓军升任广西护国军副司令。他乘机与督军谭浩明商量,建议将模范营官兵分调各旧军中,充任教练工作。他想借机将他的部属插予垒省军队,以扩展培植他的实力。他的建议得到谭浩明的采纳,于是将模范营大部分干部和学生分调出去,这样使他们也获得升级的机会,不致于局限在模范营内。同时,黄旭初得升任营附,白崇禧、黄绍竑、夏威等升任连长,马晓军本人也升为第一支队司令。 剿匪立功1919年冬,模范营奉命在左、右江地区剿匪,当时左江土匪猖獗,同正、扶南、左县、崇善、绥渌等县(今崇左、扶绥、大新等县)情势甚急,广西政府乃派马晓军率队进剿。初到时,因谍报布置未妥,地形不明,无从着手,土匪劫掠如故。地方人士对于陆军学生所训练之新军,多认为不能剿匪,而横加讥笑。同时各县土匪,总数虽仅有数百,而分帮十余,日散夜聚,最不易找到攻击目标。 马晓军费了一个月的工夫,将匪情弄清楚。并想出最有效的剿匪方法,战略上是有组织打无组织。(组织的功能和效用是比人才大的。)土匪是多,但多为乌合之众,无组织,无纪律,军队人虽少,但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战术上是夜间远袭。因为日间进兵,匪皆闻风避去也。第一次夜袭,小马就选择离驻地四十余里从未有军队到过之匪窟弄午、弄邓为目标。 失去军权马晓军此时兼任团长,表面上工作据点较前扩大,但新拨的两个营均为陆荣廷的旧部,与马晓军的新军意气不相投。所以1920年,马晓军率部入广东省时,孙中山领导中国国民党推翻广东都督莫荣新(广西人),马晓军当时很想响应,但最终因这两营的阻挠而未果。后来马晓军率部回到广西梧州,该团营长向陆荣廷进谗言,陷害马晓军。马晓军获朋友在陆荣廷处疏通而免祸。但马晓军部因此被陆荣廷调驻百色,陆荣廷意图令马晓军不能接近广东与粤军勾结。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北洋政府方面的广西都督陆荣廷分三路进攻广东。广东派密使赴广西作内应,随后反攻广西。粤军进攻广西时,陆荣廷部的刘震寰、沈鸿英在梧州怀集倒戈,马晓军也在百色响应。陆荣廷被迫下野。广西于是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力量占领,马晓军被任命为广西田南道十三属警备司令,扩编兵力为大营,内分两统领:白崇禧任第一统领,黄绍竑任第二统领。夏威、韦云淞等为营长。不料旧桂系刘日福部乘马晓军不备,发动偷袭,马晓军部在住防地百色被缴械,马晓军、黄绍竑被扣,只白崇禧跳城逃脱。后白崇禧在黔军支持下回师讨伐,终于打败了刘日福,马晓军也得到释放。在战斗中白崇禧折断左腿股骨,赴广州治疗。由于延迟医治,左腿股骨已长骨痂,无法再施手术,左腿留下终身残疾。 马释放后部队由陆路开往南宁。到南宁后,又被自治军围困,环境险恶,遂离军去广州,将人枪交给黄绍竑,风平浪静后马又想索回军队,不料被黄拒绝,自此不再掌军权。黄绍竑把部队带到南宁后,根据当时形势,即率部投奔李宗仁。李宗仁早想笼络模范营,立即委任黄绍竑为第三支队司令,开始了桂系李、黄合作的历史。 马晓军到广州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元帅府大本营参军,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927年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办公厅主任,中将军衔。1928年辞去军职转入政界。 马晓军退出军界后,致力于公益事业,1929年到两广救灾,倡筑武一博公路,开广西路政之先河。同时非常具有经商才能,在南京期间,他创办了南京最高级的酒店——两广宾馆(即安乐酒家、今江苏饭店)。他还在南京创办两广中学。抗战时期马晓军居住桂林,创设世界红十字会广西分会,为抗日救死扶伤募集了大批资金。 移居台湾1949年马晓军移居台湾。1959年2月23日夜,在访白崇禧回来的路上,被美国军车撞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而去世,终年79岁。其骨灰原葬于台北士林镇大直山。白崇禧撰写“立法委员马翰东先生墓表”及“马晓军行状”。举行葬礼时,蒋介石题词日:“志业长昭”。香港的两广同乡会举行追悼会时,由张发奎、黄旭初主持。1995年农历8月初4日,按马晓军生前遗愿,其骨灰移葬于故乡容县松山镇慈堂村高樱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