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年谱简编(20)宝应元年(762年)五十一岁

 东方欲晓10 2021-08-06
        这又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虽然杜甫在华州辞官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已不愿意再步入仕途了。在成都草堂,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是自在的。而且,总会跟一些朋友有联系,寄诗,应答诗,赠诗,和诗,谢诗,赠别诗等内容的诗在今年是比较多的。长安的一些政局在变化,四月的时候,玄宗和肃宗相继谢世,代宗即位,所以年号变为代宗宝应元年。成都也非如表面所看的那样平静。七月,朝廷要召回严武,杜甫的老朋友高适任成都府尹。有一个叫徐知道的人,拥兵自重,占据剑阁要地,严武仍被困在成都。但八月份,徐知道就被他自己的手下所杀,成都的局势又重新安定了下来。 我们先看一首五言古诗《赠别何邕》,这首诗应当是在杜甫送严武到绵州时写的,何邕不确定历史上是何许人,仇兆鳌认为他是长安人,现在要回长安去,杜甫心有所感,于是写了这首诗: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从杜甫的作品来看,除了家人,李白和严武是对杜甫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李白是精神层面的,我以前有过分析,那主要是源于同样的才华和互补的精神气质,影响时间在入蜀以前较为明显;严武是实际的生活层面的,而且主要在入蜀以后。我们知道,其实,家人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囿于古代的文化传统,家人总是隐在身后,其实杜甫已经是在他的诗作中描写到家人较多的诗人了,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人有很多,杜甫有别与于他们,而这也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原因之一。但与那些与各界朋友应酬唱和的诗作比起来,还是少之又少的,这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们还是说严武,据叶嘉莹先生的研究,严武与杜甫是世交,从祖父到父亲,好几代都有交情,他们自己在长安的时候也曾共事,所以他俩的关系是不同寻常的。从杜甫今年的诗作看,有十多首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是写给严武的,严武至少有两次亲自到草堂来看望他,严武在肃宗朝的时候,因与房琯的政治观点较一致,在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时随房琯一同被贬,封建王朝也是会对政策进行一些反思的,现在代宗即位,就召严武回朝,准备有新的任用,这是今年杜甫与严武交往的历史背景。 先看第一首酬答严武的作品《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这首诗中用了后汉李松奉引马惊、东汉严光垂钓富春江、谢安隐居、阮籍放浪形骸等历史典故,表达的是自己不愿出仕的想法。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就联想到近代史上毛泽东和柳亚子和诗的故事,柳亚子先生给毛呈上了一首七律,说什么“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还说什么“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我们如果对比一下杜甫和柳亚子的诗作,他们都同样的用了很多的典故,而且严光垂钓的典故还是相同的,而且同样是表达不愿出仕的态度,但杜甫的表达是如何的真情实意,而柳亚子的表达不仅仅有些牢骚意味而且让人感觉是欲拒还迎的,难怪毛泽东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两首诗的格调上的高下真是判若云泥。我们认为今年的杜甫是真心实意的不愿出仕,还有一首诗可以作为例证(《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当然,在经历了徐知道之乱,以及在梓州、阆州避乱流寓的一年多的时间后,杜甫的想法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这当然是后话了。 在今年的上半年,杜甫还是呆在浣花溪的草堂。这段时期,我觉得较有意义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享受一生中难得的闲适时光;二是对魏晋以来诗歌文学的传统进行了反思,从而在以后由将诗歌艺术的发展更推向前了一步,我国的文学瑰宝唐诗在杜甫的手中达到了顶峰。 今年虽然已经是入蜀后的第三年了,但杜甫依然喜爱浣花溪的风物,而且依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不知疲倦的讴歌着,他写丁香花、美丽的春光、栀子花、鸂鶒、花鸭等,流露出田园诗的闲散意境。但正如杜诗的研究者吕正惠教授所指出的,他的田园诗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有非常重要的区别,传统的田园诗是由于“仕和隐”的相对观念而产生的,诗人更多的是以客体的角度和眼光来表达自然美景和农家生活。杜甫与他们有明显的区别,他是将自己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写入了诗,他在最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了美,这当然需要更开阔的胸怀、更高超的技巧。我们可以举《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为例,“泥饮”这个词现在难以找到准确的替代,这首诗是说在春社日的时候,被一老农民强拉入席,而且被拼命劝酒,与杜甫绕家常,说现在的生活好过了,孩子也很有出息,新的长官很能为百姓着想,拾遗你一定要跟我们多喝一点。古往今来,写喝酒的诗多了去了,但像这样描写与百姓如此的亲密无间如此的家常但又能提升到德政的高度的关于喝酒的诗有谁见过呢?如果有人能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稍加演绎就是一篇非常优美有内涵的散文了,但他诗中的味道确是不易翻译出来的。诗中描写,酒喝到后来,是这样的了: ......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去,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我们要说到杜甫是如何对魏晋以来的文学传统进行反思,就一定会说到一组诗《戏为六绝句》。其中第一首是: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键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在这首诗中,杜甫对庾信高度推崇。庾信虽说是齐梁间的重要诗人,但在诗歌的成就上,并不是顶尖的,是什么原因让杜甫如此心折呢?有论者认为杜甫对庾信的称道,跟身世之感有密切的关系。杜甫晚年的漂泊西南,跟庾信后半生的流落异国,非常类似,于是产生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同情同感”。杜甫在《咏怀古迹》第一首中还曾写过“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但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都是非常有历史感的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和《秋兴八首》与庾信的《哀江南赋》变现的主题非常接近,都是将自己的身世放在宏大的历史中进行叙述和反思,于是两人在内心中产生了共鸣。在《戏为六绝句》的第二首中则是对初唐四杰的高度赞赏: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费江河万古流。 我们在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在诗艺追求上的虚怀落谷,见贤思齐。前人的作品给了他非常多的启发,他也不吝对他们的夸奖,对庾信是这样,对初唐四杰是这样,对鲍照谢灵运也是这样,对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也同样是这样,更不用说是远溯至屈原和《诗经》的传统,他自己也这么说(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他对古人和今人一视同仁,无论是词句、技巧、思想情感,只要是能为我所用的都孜孜不倦的消化和吸收,终成一代诗圣,这种精神是能够永远值得景仰和学习的(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回朝,送至绵州奉济驿,得知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就转赴梓州,当时家人仍留在成都,杜甫又一次与家人分隔两地了。离怀愁绪,涌上心头,秋夜耿耿难眠,转眼又天明,半生飘零。(《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在这一年下记:“是年,李白卒,李阳冰编白集”。我没发现杜甫知道李白逝去的消息,但这首诗,作为对李白的深切怀念又能有什么不合适的呢? 附录:杜甫作品 宝应元年 成都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宝应元年 成都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宝应元年 成都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宝应元年 送严武至绵州时 《赠别何邕》 宝应元年 成都 《绝句》 宝应元年 浣花溪草堂 《赠别郑錬赴襄阳》 宝应元年 浣花溪草堂 《重赠郑錬绝句》 宝应元年 浣花溪草堂 《江头五咏-丁香;丽春;栀子;鸂鶒;花鸭》 宝应元年 成都 《野望》 宝应元年 成都 《畏人》 宝应元年 成都 《屏迹三首》 宝应元年 成都 《少年行》 宝应元年 成都 《即事》 宝应元年 成都 《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宝应元年 成都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宝应元年 成都 《严中丞枉驾见过》 宝应元年春社日 成都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宝应元年 成都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宝应元年 成都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而二绝》 宝应元年 成都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宝应元年 成都 《三绝句》 宝应元年 成都 《戏为六绝句》 宝应元年 成都 《野人送朱樱》 宝应元年五月 成都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宝应元年 成都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宝应元年四月 成都 《戏赠友二首》 宝应元年 成都 《大雨》 宝应元年 成都 《溪涨》 宝应元年 成都 《大麦行》 宝应元年夏 成都 《奉严公入朝十韵》 宝应元年夏 至绵州途中 《酬别杜二》附严武诗 宝应元年夏 绵州 《送严侍御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 宝应元年夏 绵州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宝应元年夏 绵州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宝应元年夏 绵州 《观打渔歌》 宝应元年夏 绵州 《又观打鱼》 宝应元年夏 绵州 《越王楼歌》 宝应元年夏 绵州 《海棕行》 宝应元年夏 绵州 《姜楚公画角鹰歌》 宝应元年夏 绵州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宝应元年 梓州 《光禄坂行》 宝应元年 梓州? 《苦战行》 宝应元年 梓州? 《去秋行》 宝应元年 梓州 《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 宝应元年 梓州 《送段功曹归广州》 宝应元年 梓州 《题玄武禅师屋壁》 宝应元年秋 梓州 《悲秋》 宝应元年秋 梓州 《客夜》 宝应元年秋 梓州 《客亭》 宝应元年秋 梓州 《九日登梓州城》 宝应元年秋 梓州 《九日奉寄严大夫》 宝应元年秋 梓州 《巴岭答杜二见忆》 宝应元年秋 梓州 《秋尽》 宝应元年秋 梓州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宝应元年秋 梓州 《玩月呈汉中王》 宝应元年秋 梓州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 宝应元年秋 梓州 《赠韦赞善别》 宝应元年秋 梓州 《寄高适》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射洪县 《野望》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射洪县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射洪县 《陈拾遗故宅》 宝应元年 梓州 《谒文公上方》 宝应元年 梓州 《奉赠射洪李四丈》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射洪县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通泉县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通泉县 《过郭代公故宅》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通泉县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通泉县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通泉县 《陪王侍御宴东山野亭》 宝应元年十一月 梓州通泉县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旧泛江》 宝应元年冬 梓州 《渔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