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夏日并不长,像是才刚刚汗流浃背几天,就要立秋了。 白天太阳依然炽热,但晚上就不同了。 凉意渐渐从四面八方袭来,温柔地包围住了你。 这是秋的开始呀。 立秋 2021·8.7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前后; 从气候上讲,立秋代表气温下降,炎夏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来了。一年当中,体感温度最令人舒服的一段时间来了。 天高云淡,月明星稀,虫鸣深草,凉风习习,真让人神清气爽。 而立秋带来的欣喜不止于此。《说文解字》中,“秋”从“禾”从“火”,指禾谷熟也;《尔雅》也说:“又,秋为收成。” 可见,自古,秋便是与收成紧密相连;春天播下的种,经过辛劳而漫长的耕种,到了秋天,终于丰收在望了。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季节,也是一个经过了长久等待、终将见证汗水和努力的季节。 2 出于对天地自然和先祖神灵的敬畏,古人常常更注重各项仪式感。立春立夏有仪式,立秋当然也不能例外。 自周代开始,便有天子率百官到西郊迎秋的传统,而相比春夏,其车旗服饰又有所不同,都是白色。 同时有迎秋的歌舞,另外天子还到猎场狩猎,并杀野兽祭祀,除了以敬宗庙,还表示秋天要勤加操练,发扬军队武装力量的意思。 后世以来,除了传承祭祖的习俗,民间还有各类立秋风俗,如“啃秋”、食秋桃、贴秋膘等,往往都与各种吃有关。 这一方面固然因为华夏民族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跟秋季瓜果庄稼丰收有关吧。人们通过这些习俗,让收获的喜悦,在唇齿之间尽情流淌。 3 立秋前几天,农村的亲戚捎来一些嫩玉米,水煮之后,满锅飘香。 在农村生活过的,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在玉米收获之前,青玉米杆、嫩玉米,都可以用来解馋。 在零食匮乏的年代,孩子们总可以在田间地头找到些满足。 那种最朴素的味觉体验,越过时空的山海,一直保留在记忆中。 母亲每年会赶在玉米掰回家之前,让我们先尝尝鲜。 暑热还没有下去,玉米地里密不透风,母亲带着一身汗水归家,混着玉米顶花和青草的气息,把带回来的嫩玉米煮上锅。 孩子的注意力都在锅里,并没有多留意,在许多个清晨到晌午,从露水到星出,在地里忙忙碌碌,笑中带着疲惫的母亲。 我们常常看到了她的笑容,对她的疲惫却没有体会。 立秋虽然到了,凉爽和诗意,常常在夜里,在诗人的作品里,从来不在日日忙碌的生活里。 丰收令人喜悦,但秋收前后,还有一段紧张又忙碌的日子要过; 该流的汗,总是不能省的。 人们常常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来抢收庄稼。大雨之前,要把玉米收回家,棉花常常要掐顶打叉去虫,也要及时摘掉坏的棉桃,或者因为阴雨把它们摘回家,再慢慢整理。 庄稼人自己种下的地,流过的汗,一丝也不舍得浪费。 待到院中垛满了丰收的成果,那些爽朗的笑声便响彻了整个乡野。 因为看过庄稼人的忙碌和辛苦,才更明白丰收对于他们的意义。 其实,世间一切,都是因为费过心血,流过汗水,才更有价值,更让人懂得珍惜。 4 这个立秋来临之前,中国人的热血一次次被奥运点燃。 金牌榜数量的不断增加,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随着国旗一次次升起。 金牌固然珍贵,但那些背后默默洒下的汗水,更值得尊敬。 我们看到了16岁的体操小将管晨辰完美的表演,也看到了她腿上大片的淤青。日复一日的训练,小小年龄的她,一定吃了太多苦吧; 我们为32岁的苏炳添创造的亚洲奇迹而欢呼,却不知道他长年如一日,在生活和训练中的高度自律,也不知道他多少次,因为身体的过度劳损,疼到无法入睡; 我们看到谢思埸胸前累累的奖章,却无法真正体会,他背后难以言表的心酸,无数的伤痛和一次次的坚持; 我们为赛场上那些年轻的小将们喝彩,却无从体会,也正是爱玩爱疯的年龄的他们,为了热爱和国家荣誉,承受的长期高强度训练和压力; 不是所有的选手都能夺冠,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被看见。 时间像风,只有勇敢和坚持人的才能抓得住,跟得上,不蹉跎; 成长像树,只有深深扎根大地,在岁月中砥砺风雨,才能坚强自己; 收获是珍珠,一定是足够忍耐、足够坚韧,历经无数磨励才熠熠发光。 5 在秋天来临之前,每一个想着丰收的人,都在季节里奔跑着; 那些流过的汗,洒下的泪,都滋养在身后的大地上; 每一颗果实,都走了好远的路,才走到了金色的秋天。 在秋天的阳光和风里,它们带着穿越季节的香气和温度。 如果有心,它们一定都记得来时的路。 图: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