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美好,遇见你 “太神奇了,前段时间见你肚子都出来了,现在看不出来了。你咋减的?”单位电梯口遇到同事,她打量着我,满脸的好奇与疑问。此时,经过一个多月的减重,我已从最初的125斤,降到了105斤。多少年来,我一直保持着100斤的标准体重,还曾经自豪地说,不管晚上怎么胡吃海喝都不长肉,好像“减肥”这两个字从不会与我沾边。听说,减肥多是靠运动和节食,这两方面我都不擅长,都比较抗拒。一方面我是一个资深吃货,可能是从小被饿怕了的原因,一听“减肥”二字,大脑里立马蹦出对“饥饿”的恐惧。再是,每天除了上下班路上能走几百步,平时几乎都是躺和坐的时间,身心都比较懒。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身体开始发福,有“膨胀”的感觉,以前的衣服一件件穿不上,上楼都觉得“气喘”,历史最高峰,157厘米的身高到了125斤。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决定开始减肥。一开始,我按常规的“运动+节食”。每天早晨,跑步5公里,晚上吃黄瓜和西红柿。坚持了5天后,虽然体重稍有下降,但身体没劲,情绪烦躁,并出现心神不能专注等症状。这对于经常要坐在电脑前写材料的我来说,这种状态让我思绪混乱,甚至停滞。我意识到,这种方法不适合我,我得马上调整方法。期间,我遇见了一位医生朋友。几月不见,四十多岁的她从肉乎乎、肥胖胖的“富太”身材,变成了有腰有胯、体态轻盈的“少女”。于是我跟她学习了科学减肥的方法。她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胃只有拳头那么大,身高157厘米体重100-105斤才会不给身体增加负担,很多时候的暴饮暴食、超量进食不是身体需要而是情绪所致,优质蛋白会抵消脂肪而不会增胖......明白了这些之后,我试着去调整、改变先前不健康的饮食念想。总得来说就是,放松心情,意念减重;不饿的时候不吃,饿了一定要吃;用脑吃饭,体会觉察。意念无形,却作用强大,这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比如,在减到10斤左右,体重出现瓶颈期时,我按照朋友指导,及时与身体沟通:“为了更健康的自己,请身体允许减重继续”。听似神叨,效果良好。其实,身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当遇到突变时它会启动自我保护。很多记忆大脑会忘记,身体却会记得,例如我们祖辈遗留下来的基因——饥饿。再是,调整一日三餐。早餐以高蛋白为主,鸡蛋、牛奶、青菜、水果都可以吃,保证一天的营养所需;中餐以米饭、青菜、水果为主;晚餐以鱼、虾、青叶、蔬菜、米饭为主。吃时,细嚼慢咽,择轻避重。总之,一天之中:米饭、馒头、面等的碳水主食必须吃、维生素的绿叶蔬菜必须吃、优质蛋白的豆蛋奶类必须吃、鸡鸭鱼虾海鲜羊肉牛肉等肉类都可以吃、水果类基本都可以吃。只有营养均衡,瘦下来后,才会气色好肤质紧,身体棒精气神足!运动方面,不建议加强运动,保证每天8000步就可以。这相对于我先前的每早5公里,简直就是“救星”似的解放。减肥期间,我每天除了上下班,不再刻意去跑步,晚上出来散散步,回家就掉秤,有时一天仅仅走个几百步,体重也会巡回式下降。早晨空腹跑步,燃烧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而且在体重超重的情况下运动后饭量会增加,并不利于减重,再是用加强运动的方式减重,一旦停止更容易反弹。这对于依然在靠每天早晨跑步而减重的朋友来说,是很好的提示与借鉴。在医生朋友的指导下,我利用42天,完成了减重20斤的目标,身体变得轻盈,心情变得美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科学、营养、健康的饮食搭配。减肥路上,有兴奋,有喜悦,更有满满的成就感。(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王晓平,就职于邹平市财政局,喜欢读书、写作、旅游、音乐。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