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雪域高原筑“天路”​II陈家顺

 国际诗歌网 2021-08-07


雪域高原天路

家顺


 
人生一辈子,谁没有几件引以为豪壮的事呢?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开头写道:白嘉轩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了七个老婆。我和白嘉轩不一样,我引以为豪壮的是亲自参加了许多宏大工程的建设,而最引以为豪壮的是在雪域高原参加了青藏铁路的建设。

2001年6月,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上马开工。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长1118公里,经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北部高原上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一路向南到达拉萨。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路轨横跨海拔高程达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这是一片遥远、神秘、圣洁的土地——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冰峰雪山、戈壁荒漠、长年冻土、高寒缺氧,使得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成为令人胆寒的“天路”。李白有诗感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进藏的道路相比,蜀道之难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传说文成公主进藏,从长安出发,经西宁到玉树,过当拉山到那曲,继续沿今青藏铁路走向经羊八井到拉萨,路上竟然走了两年多时间,可见进藏之路是何等艰难坎坷。

让“天路”变通途,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

我所在的铁军劲旅击败强劲的竞争对手,一举中标青藏铁路昆仑山口至风火山之间近100公里的建设任务。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开山凿路,要吃许多苦、受许多累,甚至损害健康危及生命的,但也是一份自豪、一份荣光。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合格后,我荣幸的成为青藏铁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企业上下对上好青藏铁路极为重视,提出了“精兵强将上青藏”的口号,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我和同事们喝了壮行酒,接过公司女职工和职工家属签名赠送的“放心工作吧,家里有我呢”横幅,怀着满腔豪情、浩浩荡荡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我们在格尔木“习服”适应一段时间后,就翻越昆仑山顶,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选点安家,率先展开了清水河冻土路基实验段的施工,拉开了青藏铁路大会战的序幕。

冻土施工是修建青藏铁路的最大难题。青藏铁路穿越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地区。冻土是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冬天冻结体积膨胀,在夏季融化体积缩小。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路基就会破裂或塌陷。冻土虽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存在,但它们属高纬度冻土,比较稳定。而青藏铁路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这里的多年冻土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我们在科研人员和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了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等多项技术,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解决了高原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先期施工的清水河冻土路基实验段,就是进一步实证,出数据、出依据,为大面积展开冻土施工做好准备、提供经验。

先进的车辆设备,雄壮的建设队伍源源不断开进工地,寂静的雪域高原沸腾了,藏羚羊、野牦牛睁大了眼睛,好奇的看着这一群群忙碌的山下来客,建设者们在昆仑山口树起了巨幅标语:
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
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

这不是醉酒后的神吹胡侃,这是十几万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豪情壮志,铮铮誓言。


可可西里无人区,海拔在4500米--4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严寒缺氧,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刚上到雪域高原,我们感到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新奇:圣洁的雪山、碧绿的草地、蓝宝石般的湖泊,机灵的藏羚羊、安祥自在的野牦牛,还有从脚下飘过的白云和仿佛举手就可摘到的星星……可是,我们高兴得太早了,新鲜感刚过,高原反应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缺氧、胸闷、头晕、浑身无力,走在路上两脚发飘……

青藏高原不仅环境恶劣,而且气候极端多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乌云翻滚,一会又风雪交加,气温骤然下降十几度,轰隆隆的滚地雷就在头顶炸响,为确保在当年冬休之前完成冻土实验段的施工任务,我们细排计划,以空间换时间:加大投入,多上劳力设备,一台设备配双司机,一日三班倒,人歇机不歇,多开作业面,桥涵路基交叉施工,“三区段八流程”平行作业,整个工地白天旌旗烈烈,干劲冲天,夜晚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桥墩在一节一节增高,路基在一段一段加长……

雪域高原没有四季,夏天转瞬即逝,还没有经历秋天,一步就跨到冬天。刚进入十月份就大雪封山,气温零下二十多度,青藏公路的养护工人都撤到格尔木冬休去了,我们还在坚持施工,尤其是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寒风刺骨,氧气更加稀薄了,地下的冻土回冻和地面结成一体,像钢板一样坚硬,挖掘机一斗子挖下去,地上只有几道白印,路基填料被冻成冰疙瘩,要采取特殊措施才能碾压密实,在工地多站一会儿手脚冻麻木了……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建设者们用叫响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口号,用行动践行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精神,一直坚持到圆满完成了冻土路基实验段的施工任务,才下山冬休。

雪域高原的筑路生活十分单调枯燥,由于没有讯号,不能看电视,不能同家人通电话,除了今天看白云蓝天,明天看蓝天白云,就是同事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时候寂寞得真想跑到野地里学几声狼叫。工会到铁路建设工地慰问员工,给项目部送了一套卡拉OK设备,几个小伙子感到寂寞无聊,就到娱乐室唱卡拉OK,唱着唱着,就晕倒在地上,医生急忙用救护车把人送到山下的格尔木医院救治,原来是唱歌时大脑缺氧,导致晕厥休克,从此,卡拉OK成了摆设。从昆仑山上下到格尔木,有人问起在高原的的感觉,只好解嘲的回答:“风光无限好,缺氧受不了”。


艰苦的工作需要艰辛的努力,伟大的事业需要超常的奉献。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陆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在高原呆的时间长了,人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心脏、肺和脾脏变大了,因为吃不下饭胃变小了,头发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血管里的血粘稠得向黑色的酱油……尽管在建设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各级各方都高度重视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工地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在铁路沿线的所有重点施工段,配有高压氧仓等先进设备,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者缺氧困难。但青藏高原毕竟是“生命禁区”,对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缺氧那么简单,而是整个身体机能的变化,在高原反应严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痛苦不堪的时候,我曾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并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当逃兵,我知道有了第一次的溃败,就会有第二次的溃败,今后的人生就很难取胜了。

自2001年6月29日朱镕基总理在格尔木市南山口宣布青藏铁路全线开工,到2006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拉萨为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剪彩,历时6载炎夏寒冬,经过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我和我的同事们在雪域高原,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克服各种困难,挑战生命极限,将铁路铺架在昆仑山上、铺架在唐古拉山上,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崭新篇章。

5载艰辛不寻常,人生豪壮筑天路。当我的眼前闪动着藏族人民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翩翩舞姿;当我看到坐着列车翻车越唐古拉山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当我听到青藏铁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优质工程鲁班奖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的喜讯,我的心里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我没有辜负人生,没有辜负时代!

作者简介

巽之,家顺,贵州威宁人,现居西安,大半生执笔弄文,结缘文字,曾以公文、新闻养家糊口、安身立命案牍劳形之余,不免偶抒性情,诗词、散文和小说等时常留诸笔端,多次在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己出版诗词集《鸿爪雪泥集》、散文集《苔花米小牡丹开》、长篇小说《几度秋凉》。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