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文精选】补天之难

 昵称37581541 2021-08-07
图片
图片

作者

归途如虹

《红楼梦》一开篇,就从一块女娲补天之后,弃而未用的顽石写起。这块顽石虽然性灵已通,却不能补天,于是日夜悲号。这块顽石象征了无数怀才不遇的人,这块顽石的悲伤也是无数怀才不遇的人共同的悲伤。

比如杜甫,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感叹“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结果却并没有在经世济民方面一展抱负。他生前在诗歌写作上虽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却默默无闻,始终是“少陵野老”。比如徐渭,才华横溢,却始终只能靠给别人当幕僚和卖画维持生计,虽然在抗击倭寇中出谋划策,却并没有进一步的成就。他们都渴望济世,却始终不得志。

图片

曹雪芹和他们有所不同。曹雪芹已经看透功名利禄的虚无缥缈。李纨的《晚韶华》曲中的“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就是明证。可是,怀才不遇依旧是曹雪芹心中的遗憾。否则的话,那块顽石也就不会日夜悲号了。

曹雪芹还是渴望“补天”的,但是他心中却有太多无可奈何。因为他发现,这个天没法补。

第一个提出“补天”办法的人是秦可卿。她在临死之前给王熙凤托梦,让王熙凤这个她心中的“脂粉英雄”明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秦可卿给王熙凤的建议是“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秦可卿是希望“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建议。

王熙凤并没有照办,还利用发放月钱的职权之便放债。

而且,王熙凤就算想照办,恐怕也不可能。

毕竟,贾府内部勾心斗角那么厉害,大家会按照秦可卿的建议去做吗?还有,秦可卿是希望在家族败落之后,贾府的子弟可以“回家读书务农”。但是那些习惯了寄生生活的纨绔子弟,能够靠务农来自食其力吗?明显不可能。所以,秦可卿的建议虽然好,却没办法实践。

图片

后来,贾探春和李纨、薛宝钗一起制定出了一套大观园内部的经济改革政策。

贾探春受到了赖大家的花园的启发,决定把大观园分配给贾府里的老婆子们管理,她们不需要交租,一年孝敬一些就可以了。薛宝钗提出了修正意见,觉得归账的时候,里头也不用归账。这样一来,老婆子们的收入可以增加,她们也更有动力,更有责任心。薛宝钗再对老婆子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们都十分支持贾探春的改革,对薛宝钗更是感激。李纨发现怡红院的玫瑰花、蔷薇、月季等还有蘅芜苑的香草都有经济价值。可以说,三个人一起制定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经济改革方案。

但是,这套方案一旦操作起来,问题就来了。莺儿编花篮,结果影响了春燕的娘和姑妈的利益,导致了春燕被打。贾宝玉为此义愤填膺,结果还是平儿出面平息了这件事。

这件事看起来不大,但是却暴露了这套经济改革措施的一个弊端:当大观园变成了一个为贾府创收的产业基地之后,花草树木都成了老婆子们心中的经济作物,和利益挂钩,就不能随便动了。

其实,贾探春等人并没有规定不能用大观园里的柳条来编花篮。而且,莺儿这样做,发挥了柳条的价值,也算是一种美的创造。但是,在春燕的娘和姑妈的眼里,莺儿这样做就是损害了她们的利益。莺儿理直气壮地回击她们,她们不能拿莺儿怎么样,只好拿春燕出气。

贾宝玉之所以对贾探春的经济改革颇有微词,也在于此。在他看来,这样一来,贾探春的经济改革让大观园不再是一个乐园了。

最终,贾探春的经济改革随着抄检大观园的发生而宣告失败。不过,贾探春的初心是好的,她也的确是“才自精明志自高”。

贾探春如果不远嫁,说不定可以力挽狂澜,让贾府子孙不至于在败落之后流散四方。可是,贾探春远嫁了,就不能再为家族出力了。

图片

其实,秦可卿的建议和贾探春的改革最后会是一场空,是注定了的。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是封建剥削阶级,还走到了“末世”,注定了会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注定了的。那些纨绔子弟大部分都精神空虚,道德败坏。四大家族里虽然有不少才华杰出的女性,她们却被身份所限制,不能最大程度地施展才华。

家族内部的危机没办法解决,社会上的黑暗面更是难以改变。四大家族就算是败落了,也还是会有“护官符”存在,也还是会有贾雨村那样的斯文败类存在。

这恐怕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背后最深沉的感慨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