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9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足以致刘晏于死地呢? 杨炎想到了一件事。 李适登基后不久,曾以京兆尹黎干和宦官刘忠翼参与独孤贵妃企图改立太子一事为由,将黎干和刘忠翼诛杀。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看来,皇帝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那就把刘晏往这上面靠! 在一次入宫面圣的时候,杨炎突然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皇帝李适很奇怪:爱卿,你怎么了? 杨炎动情地说:呜呜呜呜……因为我想到了一个人……刘晏…… 李适更奇怪了:柳岩?那个身材很劲爆的小姐姐?不过,人家想到她一般都会流鼻血,你怎么想到她会流眼泪呢? 杨炎连忙摇头:不是那个,是尚书左仆射刘晏。当初刘晏曾经参与过黎干等人的密谋。幸亏祖宗保佑,陛下才没有被贼臣所陷害。如今黎干已经伏法,刘晏却依然逍遥法外。臣身为宰相,却不能治他的罪,真是罪该万死……呜呜呜呜…… 杨炎的这番话,其实并不能算是空穴来风。 之前京城就有传言说刘晏曾向代宗密奏要求改立独孤贵妃为皇后——我个人估计,这有可能是杨炎故意散播出去的。 李适可能之前也听说过这些流言,因此他若有所感,沉默不语。 好在刘晏平时的人缘还不错,好在当时在座的还有另外几个大臣。 他们都极力为刘晏辩护:这事真假难辨,不可随便采信。况且陛下刚实行过大赦(李适于当年正月初一改元,并大赦天下),更不应该再追究这这种毫无根据的东西。 见此情景,杨炎知道,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大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于是他没有继续死搅蛮缠,而是把话锋一转:尚书省是国家处理政事的中枢所在,以往设立了盐铁、转运等各种使职(这些职务当时都是刘晏兼任的),分散了尚书省的权力,臣以为应该恢复旧制,把这些权力重新收归尚书省。 此时的李适与杨炎正处于蜜月期,由于两税法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他对杨炎极为倚重。 在他看来,杨炎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APP,就像在安装APP时我们对于APP提出的那些权限都必须无条件满足一样,他对于杨炎所提的一切要求也都愿意无条件满足。 所以李适毫不犹豫地批准了杨炎的提议,随即下诏裁撤了转运、盐铁、租庸等使职,将其职权划归尚书省的金部(负责全国钱帛的机构)和仓部(负责粮食储运的机构)。 就这样,曾掌管唐朝财权十几年的刘晏失去了所有财政方面的职务,只剩下了一个尚书左仆射的虚职,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闲人。 按说现在刘晏已经是人畜无害了,可杨炎却依然不肯放过他。 一个月后,杨炎又参了刘晏一本,说刘晏在奏章中有不实之词,并将其上纲上线到了有欺君之嫌的地步。 李适年轻气盛,自认为英明神武,最恨的就是大臣们对他的欺瞒,故而杨炎这些话对他的效果就如大黄对便秘般的立竿见影。 李适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刘晏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 不久,刘晏曾兼任的转运、盐铁等使职又重新恢复了。 这也是不得已的——由于尚书省之前长期没有管理过这方面的业务,根本搞不起来,无奈,李适只好自食其言,重新下诏推翻了之前的决定。 但新任的转运使,却不是在这方面经验最为丰富的刘晏,而是原金部郎中杜佑。 现在,谁都看得出来,刘晏要想翻身,已经比拔牙拔出前列腺炎的可能性还小了! |
|
来自: 了用民 > 《云淡心远大变局大唐后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