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权还是女权?——茶座纪事

 丁丁读书会 2021-08-07

(《红》音频已转至“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

茶座的初衷之一是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原来只知道把心里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是要花一番工夫整理思维逻辑的,直到去年丁丁对《红》的兴趣引发我录制音频后,才发现把读过的故事用自己语言复述也绝非易事。二十多回后,总算可以不用另写本子对照文本口述了。
所以一开始就要小小孩复述,还甚为理想地制定规则,三五分钟不可停顿之类的云云,显然是我“己所不欲,却施于他人”的不良之举。
不过,我这样做的前提当然是高度相信小小孩的潜力,我一直被他们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一首诗我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背下来,但忘记的速度也难免令自己颇为沮丧。但他们不一样,背过的东西回忆起来毫不费功夫,看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前人的血泪教训


也正因为此,才有阅读表单这一说。值得表扬的是,丁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思考与记录,所以本次复述的时候比较流畅,内容比较丰满,根据他的复述基本能将主要故事情节串联起来,明了主要事实。“台上一分功台下十年功”,小徐和奇奇的阅读表单相对简略,影响复述就是必然的了。
但迈开第一步,坚持下去,过程 有些煎熬,希望还是不少。

我说过,思想需要交流,智慧需要碰撞,读书讨论是茶座的本意。
丁丁认为过去繁文缛节的礼教完全没有必要,遇到尊者三叩九拜太多余了,太浪费时间了,打个招呼足矣。回望三百年前,我们对下跪磕头的礼节固然不可思议,就是一百多年前来自西方的使臣,不也因为到底该不该向中国的皇帝磕头而引发不小的价值冲突吗?
从下跪到见面点头握手,经历了无数冲突、战争和博弈,历史总是踩着很多人的血在进步,人们的整体自由达到了新的高度,当然相信下一代比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达到真正的“心境之平安状态”。

他们举出书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礼教过于严格,吃饭当然是其中之一,儿媳妇孙媳妇等晚辈竟然要站在旁边等长辈吃完才能离开,奇奇说如果站在旁边的人是个嘴馋的人,叫他如何忍得了,而且不知道规矩的人很容易犯错。
不但如此,旁边站着些人,吃饭的人又如何吃得轻松品味美食!
在谈到坐席方面的讲究时,告诉他们即便是现在,吃饭座次也是规矩的,主人的右边和左边是尊贵座位。小徐说他爸爸有一次正是坐在请他们吃饭的朋友左边。“哦,你爸爸那回是尊贵的客人哦!”
不知是不是因为徐爸爸总是坐在主人的左右边,小徐主张这种坐席规矩有助于区分身份地位等级。丁丁说不是要人人平等吗,为什么要区分等级。
虽然他们之间的论战在某种程度上还相当幼稚,还无法做到针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无懈可击地说理,但我坚信滴水穿石的力量。
既然我们是社会人,基本的礼仪礼节还是很有必要的,要不都成野蛮人了
一番讨论,他们都认可日常就餐要等长辈就坐了才能动筷子夹菜吃饭。

他们都对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女子上学产生有诸多不解。
“你们想想假如女子上学,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女子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奇奇说
“这样女子就不会听男人的话了。”小徐跟着推理。
大家叽叽喳喳开始发表意见。
“那为什么你还是要听爸爸的话呢?”丁丁直接向我发问。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囧。丁丁很小的时候说他爸爸是卡扎菲,那段时间新闻里天天都是那个世界瞩目的人物。这两者当然不可相提并论,小小孩的直线思维使然而已。我 虽被剥夺了当家的权利,但有弊也必有利,才符合辩证法的规律嘛。所以我跟丁丁说,听爸爸的话跟过去女子完全依赖于男性是两码事……

向他们介绍完过去男权社会的大致情况后,问他们家是男权还是女权。小徐做思考状,“嗯嗯”地迟迟不肯说出来,奇奇不停地瞧望余老师,估计两个都在做强烈的思想斗争。好久奇奇从牙缝里挤出,又从唇间蹭出来两个字:“都有。”
丁丁等不及了,说小徐家,徐爸爸回来了就是男权,爸爸出差了就是母权(一开始我们是以父权母权为题讨论的。)。

当要他们预测今后的社会会发展成男权还是女权呢?
丁丁总像话痨似的,第一个说:“如果男人勤劳,就会发展成男权社会;如果男人变懒,就会发展成女权社会。”
好吧,看来我还不够勤劳,要不然怎么当家的不是我呢?
小徐说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女权社会。问他为什么,答曰:“我们班是阴盛阳衰啊。”
这个问题引发了他们极度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叽叽喳喳说,最近李老师要同学们写本学期做过的坏事,竟有一女生写了一条:逗男生玩(还是打男生,记不清了)。
然后毫无保留地告诉我说,他们班的男生经常故意逗女生来打自己,说话间,他们张牙咧嘴,对此嗤之以鼻。
奇奇表示今后发展成男权还是女权都有可能,原因是“一切皆有可能”是前面一次茶座得出的结论。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