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岁老兵因旧战伤动手术,得知家人要报销,怒斥:家里没钱吗?

 一更历史 2021-08-07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1993年的一天,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的一户人家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边拄着拐杖一边怒斥着身边的儿子:“家里没钱吗?还要向国家伸手?你这共产党员难道是混进去的?”

一边说着,老人一边将住院单据撕个粉碎。要知道,这数额并不多的630元住院费,还是老人的儿子卖了家里的两头猪,才勉强凑齐的。

这原本是要用来给家里的孩子交学费和购买肥料的,可即便家中如此拮据,老人依旧不愿接受国家的补助。

老人的名字叫陈训杨,至今已有101岁。事实上,他是曾经立下过一等功的英雄,可以享受报销医药费的优待。

而老人怒斥儿子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穷尽一生践行的信条:对国家与人民无条件地忠诚与热爱,绝不给国家添麻烦。

有人靠着军功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可陈训杨的太平日子却过得无比清贫甚至捉襟见肘,连他的家人都不曾知道他的功臣身份,更别提靠军功获得优待。直到近几年,陈老的身份才得以公开。

到底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能够支撑着陈老始终践行着人生信条,他的传奇人生又是怎么一回事?今天,一更将为你讲述一代战斗英雄璀璨的一生。


01

1920年6月出生,陈训杨出生在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家中7个孩子里,陈训杨排行最小,可在他的成长岁月中,见到的并不是一家人的安稳度日。

适逢乱世,谁能做到真正的片叶不沾身?6个哥哥或被日本人杀害、或被抓壮丁,全部一去不复返。

在这6位哥哥中,两位参加红军后杳无音信,还有两位被国民党抓壮丁后也生死未卜,还有两位死于日本军的轰炸。

可想而知,对于陈训杨而言,在还不懂家国大义的幼年时,他对于任何一方的军事力量都是恐惧的。

心中也只有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战争的憎恨,还有对安稳日子的渴望。

1948年,陈训杨的父亲离世,他没能等来太平日子,可家中唯一的小儿子,依旧难逃被卷入战场的命运。

当国民党再一次来到村子里抓壮丁时,陈训杨苦苦哀求:“我已经有两个哥哥去参军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放过我吧!”

但即便如此哀求,也依旧无济于事。此时,国民党武装大势已去,陈训杨被迫参加淮海战役,战役结束后成为俘虏。

没想到,他的人生恰恰是在这一次被俘中,得到了转机。


02

眼看着风光不再,国民党军队依旧在内部散发着蒙骗的谣言。他们对陈训杨这样的新兵蛋子说,解放军会枪毙所有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一度让陈训杨这些不知实情的士兵很是恐慌。

可没想到的是,在被俘虏的日子里,陈训杨等人感受到的是解放军竭尽所能的照拂。他们既没有遭到暴力威胁,也没有性命之忧。

相反,解放军支持他们做出选择,要么回乡过日子,要么改造重新入伍。原本,陈训杨对于解放军了解不多,也没有什么好感,他一度是想回乡度日的。

可在一次俘虏诉苦的大会上,当他看到很多与自己一样惨遭战争折磨的俘虏,当众诉说着亲人以及自己的悲惨故事时,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冲上讲台,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压在心里十几年的苦楚。

也就是在这一次倾诉后,他所在的解放军连队为他组织了一次亲人祭奠。当连长与指导员亲自捧起陈训杨家人的灵牌时,这位年轻人瞬间明白了解放军的与众不同,以及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

这一次,陈训杨不再想着回乡度日,而是含着泪说:“我要留下来,加入解放军,加入共产党,我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要为国家做贡献!”

而这一句朴实无华的誓言,也真的成为了陈训杨一生的座右铭。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及训练,陈训杨如愿加入解放军,成为了当时第46师138团3营8连的一名士兵,而他传奇般的戎马生涯,也是从此时开始的。

当年,陈训杨加入解放军时,内战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可也是最为艰难与关键的阶段,入伍后不久的陈训杨便跟着大部队加入了渡江战役之中。


03

1949年4月20日,为了尽早控制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渡江战役势在必行。可眼前的滔滔江水以及对岸敌军密集的火力,也成为了解放军渡江的重重阻碍。

无奈之下,陈训杨所在的第16军在安庆集结,并准备组建突击队先行突围渡江。

当时,上级给出的突击队挑选标准是:党员、南方人、懂水性。对于陈训杨而言,自己既不是党员也不懂水性,只是满足南方人的要求。

可在他看来,感谢解放军以及保家卫国的机会就在此时。由此,他声称自己懂水性而入围了突击队。

阵前,陈训杨与其他战友一样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突击队的目标便是率先抢占渡口并压制敌方的堡垒,可真实的战况远比想象中的激烈。

突击队的船刚刚来到江中位置,敌方的炮火便铺天盖地而来。江水被牺牲的战友以及炸死的鱼染得通红,突击队全速向前,没有人在此刻想到退缩。

而陈训杨的心中也只有一个念头:冲上对岸,压制住敌军,为大军渡江铺开一条路。

他冒着枪林弹雨,在最宽处达10余公里的江面上来回接送战友。战火猛烈,小木船被炸成碎木板,陈训杨就浮着木板漂上岸。

最终,300人的突击队仅仅只有50人突破敌军防守,成功上岸。当陈训杨等人占领敌军阵地 完成任务时,突击队仅仅剩下13个人,陈训杨侥幸生还,帮助大部队完成了渡江任务。

在这一次战役中,陈训杨一举成为解放军中响当当的人物,被授予“水上英雄”的荣誉称号,荣获一等功,而组织也圆上了他当初入伍的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04

可在陈训杨看来,这一切都仅仅是个开始,军功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无论是曾经死去的至亲,还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都再也回不来了,他要替这些可爱的人完成保家卫国的梦想。

南京顺利解放后,陈训杨随着大部队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次,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更加艰难的解放大西南战役,光是那里崎岖的地形,都足以令人心生畏惧。

想要迅速瓦解敌军的气势,在大西南战场上,解放军只能靠脚力取得优势。不同于平地行军,山区行军对于所有将士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一次,16军再度创造了军事奇迹,为了在五天时间里迅速占领贵阳,当时的16军各队伍之间开始了行军竞赛。

在这些雄狮队伍中,陈训杨所在的183团是最先进入贵阳的部队。

据陈训杨后来回忆,那段时间的奔波真的非常辛苦。从最初的轻装跑步前行,到后来需要负重40斤强行军,他每天都要抬着重机枪,曾一度压到肩膀变形、脚底起泡,甚至他常常想“宁愿死在战场,也不愿再走路了”。

可他从未在行动上有所懈怠,最艰苦的一天,陈训杨与队伍足足行进了180里的山路。

当大部队在贵阳集结时,陈训杨再度被授予“行军模范”的称号。西南战场地域辽阔,陈训杨不到半年行军六个省区,参加了解放大西南、成都会战以及西南剿匪战斗。

可惜的是,就在西南剿匪战斗中,陈训杨的左眼被暗处的山匪用鸟铳擦伤,当时虽经治疗没有大碍,可也为他晚年的失明,落下了病根。


05

眼看着国内的解放局势一片大好,陈训杨的思乡之情也是与日俱增。毕竟,太太平平的日子才是他和家人曾经最渴望的。

不过,当抗美援朝的战役打响时,陈训杨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

对于陈训杨而言,战场上越是难啃的骨头,他越是要奋力一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他,依旧那样英姿飒爽。

无论是朝鲜西海岸反空降,还是抗登陆作战、1953夏季反击作战,他都参与其中。

入朝作战3个年头,陈训杨出生入死,更不惜牺牲自我,在不断转移战场的过程中,他常常需要扛着30斤的轻机枪负重前行。

直到今日,他的右侧肩胛骨都是严重变形的状态,可对于他而言,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将自己奉献给祖国。

1955年4月,陈训杨终于从朝鲜战场上撤回。此时,国内一片祥和,他心中期盼已久的太平盛世终于到来。家乡不再有抓壮丁的恶毒军阀,陈训杨也不需要再上战场出生入死。

事实上,凭借着自己取得的战功,当时的他完全可以谋一个好前程。可他还是选择收起曾经的一切,以最平凡的样子复员回乡,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故土。

临行前,部队首长杨得志集结了陈训杨在内的战斗功臣做了最后的嘱托,他说:“你们在部队都是英雄,但到了地方不能称英雄,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团结老百姓,再立新功!”

此时,陈训杨明白,自己保家卫国的征程远远没有结束。在家乡,新的挑战在等着他。在家乡,他依旧可以兑现自己曾经的诺言与梦想。


06

复员后的陈训杨赶上了家乡组建初级互助社的关键阶段,村民们纷纷拿出了农具、耕具。

而陈训杨却拿出自己仅有的300元复员补贴,买来两只大水牛交到了互助社,余下的钱也被他用来接济贫苦的乡亲。

按照组织安排,复员回乡的陈训杨被安排在了高安县林业部门工作。此时,和平年代的全新“战斗”也在等着这位勇敢的战士。

1958年,他奉命调任上游水库任施工团第三连指导员。在修筑大坝期间,他抢着干脏活累活,始终坚守在当地水利工程建设一线。

据当年的参与者回忆,陈训杨带着队员们不分昼夜地奋战,每天凌晨3点,他就开始催队员们起床,与队员们同吃同住,甚至依旧是那个出门最早、收工最晚的典范。

此时,修筑大坝就是和平年代赋予他全新的战场,从未有享乐主义的他还是那样的令人敬佩。

在带着队伍修筑大坝的岁月里,每个月的团部总结大会,陈训杨带领的连队总能获得先进奖。

就这样,从1958年到1960年,陈训杨始终坚守在高安水利工程建设的阵地前,“劳动模范”的称号拿到手软。可家中4个孩子的降生,身为父亲的他却总是缺席。

有人说,在陈训杨心中,这些水库与大坝更像是他需要照顾好的孩子。

1960年,组织上将陈训杨调到黄沙苗圃工作,他却主动申请放弃了“铁饭碗”。

在他看来,此时的国家一片大好,他也不再需要上阵杀敌,一切走向正轨。而自己也要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如此才是对国家、亲人最好的守护。


07

放弃“铁饭碗”,陈训杨在家乡依旧用自己的方式保家卫国。贫困的家乡让他时刻铭记,要带着乡亲搞建设、促发展,植树造林、果园开发、河道清淤,一系列建设家乡的举措,都在陈训杨的带领下快速展开。

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的战功卓著,眼前的陈训杨就是一位一心想要给乡亲谋福利的好党员。

那段时间里,陈训杨也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阶段。风云诡谲的动荡岁月,他因为曾被迫成为国民党军队士兵而遭到迫害。

关牛棚、戴高帽、写检讨、妻子失去工作、儿子无法上学,一连串的打击,却依旧没能改变陈训杨的初心,他也没有想过为了躲避迫害,而公开自己曾经的功绩。

在受迫害期间,陈训杨也坚持让儿子代自己向组织如数上交党费。面对众人的不解,他从不做解释。

曾有一次,时任人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范忠川在听说陈训杨的不堪遭遇时,大喊:“你们谁敢动他,他可是荣立过一等功的战斗英雄,你们岂能如此对待他!”

即便事后,很多人知道了陈训杨在战场上的卓著功绩,但面对这些不公平待遇,这位英雄也只是一笑了之:“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活着已经很幸福了,这些苦又算什么呢?”

除了坦然面对曾经动荡岁月的非待,陈训杨还是坚定的革命信仰者,在他的带头下,父老乡亲都摆脱了封建迷信的泥潭。

他曾说:“世间哪有什么神灵,我们的好日子都是共产党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穷人的好日子!”

对他而言,最该感谢的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由此,在陈训杨的一番努力下,他所在的村子不但拆除了庙宇、佛堂,他也让更多的村民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08

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了下去,而陈训杨也将自己曾经的经历无声地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60余载。

就连他的家人也大多都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倔老头,竟是一位曾立过一等功的英雄。

1993年,73岁的陈训杨在家中劳作,却意外左眼旧伤复发。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而有关于医药费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

当时,镇民政部门在获悉老人的病情后主动提出减免医药费。可就算家中拮据至此,面对儿子的不理解,陈训杨依旧放弃了这一小小的优待。在他看来,自己最不能做的就是为国家添麻烦。

直到2019年,高安市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全面调查寻访退役军人。已是耄耋之年的陈训杨,曾经的非凡战斗事迹才得以被公开。

在整理相关退伍军人的信息时,人们惊奇地发现,高龄英雄陈训杨的存在。当时,这件事也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

经过层层核实,陈训杨老英雄的事迹得到确认。此时,就连他的家人都对此感到震惊不已。

在国庆70周年前夕,江西省委书记也亲自慰问了陈训杨老英雄。

面对老人家的清贫至极,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在我们可以肆意享乐的和平年代,曾经帮我们争取这一切的英雄却过着这样的生活。

而此时的陈训杨依旧拒绝了各方的优待及补贴,此时的他,真的兑现了自己曾经的誓言:“成为党员,为家人报仇,用一生报效祖国!”

曾有人问起陈训杨,为何能够始终坚持清贫至今?对于他来说,当年复员时,首长的那一句:立功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投身家乡建设。至今言犹在耳!

他曾荣立一等战功二次,三等战功一次,先后被评为“水上英雄”、“行军模范”,他用一生去 去践行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2019年9月,陈训杨被评为“江西省最美退役军人”。10月,他被入选“中国好人榜”!

2020年2月,为了支持祖国度过危难,百岁的老英雄陈训杨捐款2000元,并积极配合村里的防疫工作。

2021年5月,101岁的陈训杨入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名单。

曾有记者问起他,如何做才算得上是一名好党员?陈训杨的回答发人深省。

“一辈子忠于党、不怕牺牲;放到如今,就是一心跟着党走,做任何事都吃得起亏,对得起自己的信仰!”

如此回答,也恰恰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激励着后人在和平年代为家国建设砥砺前行!

在此,祝愿陈训杨老英雄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