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范专业“热”并不等于教师职业“热”

 木香草堂 2021-08-08

在天津、云南等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3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一方面,师范类招生录取的持续走俏。另一方面,今年2月,北京、深圳等地中小学校公布教师录取名单,不少北大、清华学子赫然在列。种种现象是否说明,从事教师行业正成为广大学子的从业优选?7月27日光明日报)

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火爆”,到名校的学生甚至大学教授到中学任教,再到师范类招生录取的持续走俏,种种现象表明,教师职业的热度正在持续升高。

面对出现的教师资格考试”——参考人数已经达到了千万量级,以及师范专业“热”——师范类招生录取的持续走俏,也要看到教师职业的“冷”,有的地方教师招聘遇冷,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依然存在缺口。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师范专业“热”与教师职业“热”划等号。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言,教师职业是否真正具有吸引力还要看那些报考了师范专业、考了教师资格证的人最终有多少真正进入了教师队伍。

师范专业录取线的“走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火爆”,不管最终有多少人选择教师职业,但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选择师范专业,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有选择教师职业的倾向,对教育来说,都是利好消息,至少优秀学生有成为教师的可能。

如何把可能变为现实,将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火爆”和报考师范专业的“火热”延续到教师招聘考试,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发力,才能够出现教师职业的“火热”,教师招聘考试的“火爆”。

一方面,师范院校要善于为中小学抢“人”,即利用师范教育的优势,加强择业指导,坚定优秀学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信心和信念,从而使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引导学生择业,帮助学生就业,是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师范教育是否成功,不只是看就业率,更主要的应该看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因而师范院校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选择教师职业,因为优秀考生选择师范专业,未必就会选择教师职业。

择业是自由的,学生的选择应该尊重,但师范院校要树立育人意识,善于与市场争“人”,为中小学抢“人”,把学校的抉择变为学生的选择。具体做法是,可以通过择业指导,分析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前景,坚定优秀学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信心。也可以以思政课堂为阵地,对学生进行理念信念教育,使更多的优秀学生坚定从教的信念。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敢于为教师谋“利”,即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为教师谋福利,增强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从而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教师岗位,从事教师职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发改委等五部门出台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2018—2022》等政策规定,对于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国家政策释放的红利能否成为广大教师的福利,则取决于这些政策能否落地。只要政策释放的红利能够成为教师的福利,教师岗位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敢于为广大教师谋“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国家政策落实、落细、落地,使之持续释放红利。

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出台地方政策,释放更多的红利,使教师获得更大的福利。只有这样,教师招聘考试才会“火爆”,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加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