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新用户2830kzGu 2021-08-08
被质疑3千年的《周易》,究竟是不是封建迷信?终于有人站出来说了!杨振宁痛批:它毫无逻辑可言,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

有关《周易》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视《周易》为至宝奇书,便有反对者认为其太过迷信玄幻。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杨振宁先生,也是一位对《周易》持质疑态度的批判者。

他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批判其中的内容,还认为其“毫无逻辑可言”,《周易》已经影响到整个中国民族的思维方式,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

随着科学的发展,《周易》这样玄而又玄的传统文化,编成了遭到质疑的头号对象,不仅仅是杨振宁,还有很多人对《周易》报有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周易》的内容缺乏科学根据,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我们追溯千年前古人对《周易》的评价,发现有两个代表性的看法:

初唐宰相虞世南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将相”就是将军、宰相。药圣孙思邈说:“不学易不足以言太医。”“太医”是古代医术最高者的称谓。

可见,在军事、政治、医学三个不同领域,都把《周易》当作最高学问。

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曾经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当然,《易经》 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 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比如,《周易》的最高指导原则,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整句话的意思很明白: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做坏事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留祸殃给后代子孙。

正如,孔子所言:“孔子说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国君这种重大家国之灾,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于“积不善”所致。”

一个人,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相信,哪里能够改变命运呢?

力道不足以改变常数,仍然照常数的宿命进行,力道超越了常数,趋吉避凶的功效就出来了。

还有一句,《周易》有言:“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命既指天命——万物遵循的规律,也指自身的方向与目的。

正位凝命意思是说,君子应当摆正自已的位置,端正而稳重,集中精神,摒除杂念,应对好眼前的每项挑战,就会无往而不利。

在哪个位置想哪个位置的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人心不能自主,则言行不能自主,所以命也不能自主。把心念拉回来,能够做得主,便叫位之正,命也开始因此而凝。

《周易》更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绝不复杂,也不神秘,就是阴阳二气的转化。

阴阳两种因素,此消彼长、流动往复的。《系辞》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当阳的势力增强时,阴的势力就会处于退缩;当阴的势力增强时,阳的势力就会处于退缩。

正因为阴阳的此消彼长,才可以形成一个整体,才可以形成一个稳固的态势。否则,阴阳处于对抗状态,一定使事物土崩瓦解。

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生克制化之理,理论出宇宙万物变化之规律,包括了诸多的人文哲理,是我国文化遗产瑰宝。

这,就是《易经》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若能读懂,受益无穷,做人做事,决胜千里。

可见,如果把《周易》看成是一本算命的书,那将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大的一桩'冤假错案’。

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此外,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

《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 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的智慧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易经之道”能给人们指出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的方向,教给人们做人的道理,是“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纵观古今,但凡是能够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并且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做对人生决策,从此平步青云的成功人,都是通读过《周易》的人。

孔子说,读懂了《周易》,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曾国藩说,《周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嘉诚称《周易》智慧受用终身,《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铭。

《周易》中64卦,每一卦就是一种人生剧本,包罗世间万象。你这辈子所有的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它早已帮你推演完了,你只需参考,始终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好。

这样一本“答案之书”,值得每一个人去钻研,学习后你会发现,以前自己困惑的地方,都能够解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