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并非专敲“富贵家门”!

 云天智苑WuMian 2021-08-08

        关于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解之多,林林总总,各有其理。但是,无论是权威的解释还是接地气的感受,都离不开“满足”二字。可以说,满足的程度无疑是幸福最直接的因素。因为幸福是一种內心的、情感的感受,若是一个人内心感受不到满足,他(她)在物质上再富有,也还是幸福的“贫困者”。

       家喻户晓的古训“知足常乐”告诉人们,乐从足来,知足才乐,即知道满足的人才拥有快乐。笔者觉得,一个人真正的满足,不是客观给予你多少满足,而是主观感知到多少满足。这里表明,“我的满足是由我作主的”,与外部条件无太直接的关系。幸福不会因为你富贵而特别亲近眷恋,不会主动到富贵人家“敲门入户”,不会让富贵者理所当然地拥有。在笔者的解读中,知足常乐中的“知足”应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获得成功,得到的较多时要知足。不生过高的要求,理智地远离贪念。一个知足的人,才有“多”和“够”的概念,也才有满足之时,享受满足之乐;二是在人生不顺,得到的较少时要知足。要坦然面对,不要怨天尤人,消沉不振,要学会与现实友好相处。一个人包容现实的人,才会淡化“少”的意识,才能在“少”中见“够”,在“不足”中享受满足;三是在人生奋斗、追求中知足(寻找充实和满足)。一个人要善于把美好的心情安放在追求和耕耘之中,学会享受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追逐目标的过程,把快乐写在专注、投入和奋斗的书页上。要善于在耕耘具有自己特色的希望中遇见优越,从“优越感”中找到满足,享受满足。

       笔者近来阅读了英藉知名作家彼得·梅尔的《有关品味》一书,对财富与幸福或者快乐的相关性颇有感触,故而萌生抒发所思所悟之念,并付诸于笔端。

       梅尔在书中写到,有一次应邀到“有钱到反常”的一对夫妇家中作客,无意中碰触了主人起居室里一幅名画的镀金画框一下,立即警铃大作,害得主人打电话给保安人员,经一番折腾,保安人员说明一切安全后,宾主才得以座下来用餐。这就是有钱购买昂贵名画招来的麻烦。进餐时主人还告诉梅尔另外一些烦心事:主人家里有一套绝无仅有的古老纯银餐具,是无价的传家之宝,因而购买了巨额保险。麻烦的事是,这份餐具每次使用后都得一一清点,然后锁在保险箱内,否则保险将失效。梅尔认为,也许有人会说,在人们羡慕不已的富贵人的福气中,一点小小的缺陷算不了什么。但仔细观察得知,这种想法是错的。原因在于:一个人的期望值通常与他所花的钱成正比。天价的开支就会期望完美,容不得丁点瑕疵。但是人的生活是受着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其中不少因素的影响与人的完美愿望的实现并非呈正相关。有钱人由于富贵身份和付出钱财数额巨大,因而更注重完美,对完美的标准特别高,要求也非同寻常的严格苛刻,这使得富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给自己生活的每个细节“挑刺”,把一些日常生活小事放得很大,看得很重,从而导致麻烦不断,纠缠不清。例如,早餐的鸡蛋煮得有点不够老而不能吃;丝衬衫因有一道几乎看不到的绉褶而不能穿;司机就餐吃了大蒜而叫人受不了;门房要么不够细心,要么太过亲昵而令人烦心。诸如此类一连串的不顺心事被“找出来”,都是因为钱财过于富有而对完美追求过高的缘故。这样烦心事“丛生”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呢?完美又从何而来?满足又何从谈起?

      梅尔还说,他曾到过威尼斯一家有位棒极了的大厨的棒极了的旅馆作调查,认为谁要是想对这里的餐点有丝毫不满意会难如登天。但没想到的是,坐在邻桌的4位衣冠极为华丽、堪称米兰有钱老爷代表的大富人则满脸不高兴。理由是,白酒没冰到符合他们的标准,侍者没有在他们抬起手指头示意后30秒内站到身边来,等等。一顿极其丰盛昂贵的晚餐,从头至尾都是这几位富豪碟碟不休的吹毛求疵的抱怨声。整个顶级的餐厅顶极的盛宴上弥漫着扫兴、沉闷的气氛,在场的富翁中见不到一个是快活的,更谈不上有满足感和幸福感了。

      在对“人生最高享受”做研究的4年中,梅尔觉得,他见到最快活的人是“奢侈享受”的提供者,而不是“奢侈享受”的享受者。前者包括他所遇见过的裁缝师、制鞋师、采松露人、香槟酒调配师等等为富人们的享受提供服务的人,他们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享受才艺和趣味,感受快乐,获得满足感。

       从上述的分析和例子看,笔者认为,对于幸福可从以下方面来领悟,其一,幸福的源头在于主观感受,满足或不满足是主观感受的结果。同样的生活或人际境遇,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进而会有程度迥异的满足认同。其中会有感到幸福的,有既不幸福也无不幸之感的,有唉叹不幸、消极懈怠、一蹶不振的。其二,观念和心态决定主观感受。正确(客观、辩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良好的处世心态会导出更多好的主观感受。因此,一个人要培植正向的处世观,修炼一颗平常心和多维度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学会以“结果导向”来看待满足和幸福,不去追求不利于或不可能实现“良好感觉”的高标准和满足“虚荣心”的条件。其三,专注和投入可获得心灵寄托和满足感受。追求和为实现追求的目标而专注、投入地奋斗,可获得更有品位的高雅乐趣、畅快满足和乐在其中的幸福。因此,追求、进取和奋斗精神不仅是一个人事业心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对待幸福、对待人生和获取幸福的智慧。人生,被动的幸福不是真正的享受,在奋斗和充实自己中感受到的满足才是幸福的真谛。依托于客观实物富有的幸福难以实现,源于内心感受满足的幸福才能“招之即来”,温馨以伴,长相依随。幸福其实很简单,其实简单才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