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文化】涉县南岗为啥古称“古北假”?原来是这原因!

 爱旅游的寒江 2021-08-08
从塅到段,从段到叚,从叚到假
——涉县南岗“古北假”得名初探
涉县南岗,旧称“贾岗”,明末清初,杨其廉又题刻为“古北假”。
据查,明清之前,该村在地户并没有姓贾的。至于有人说,“贾”读gu,行商坐贾,好象南岗做生意的并没有在本村开什么门面。所以,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

“古北假”,则更象天书。明清古人如此怀旧式称呼,大约是指,宋元之前,南岗,不叫南岗,叫“北假”。
假是什么意思?
山雨从“假”导出“叚”,从“叚”导出“段”,从“段”(碫)导出“塅”,方得似乎能够自圆其说。
一、关于“假”与“叚”。
假,【动】,通“叚”,借,兼指借出借入。
二、关于“叚”与“段”(碫)。
二者混写混用。

我们现在看“段“与“叚”二字的字形一清二楚,但篆书时代要分辩这两个字形却有点麻烦。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收入“段”字的异体古文”*”字形与“叚”字的小篆字形非常相似,致使隶书相沿而误。康熙五十七年刻印的《隶辨》“段”、“假”、“遐”字条辨析汉隶“段”“叚”字形相混的原因甚详:《汉繁阳令杨君碑阴》“段”字条按语云:"《说文》段从殳,碑变从''*”,与“'叚”字相混。“段”即假字也。"《魏孔羡碑》“假”字条按语云:"《说文》“假”从“段”。“段”亦作''叚”。
碑盖省''假”为“段”也。”《汉北海相景君铭》
“遐”字条按语云:“遐从叚’,碑讹从段。'段音徒玩切,与叚异。”
看来“段”叚”相混从汉代的隶书就开始了,此后楷书自然相沿成习。北宋《集韵》“段”字条注曰“段或作“叚”。黄庭坚楷书“段’即写作“叚”。到明代,“段”“叚”混用已经通行,如明代姓“段”的进士,有的用“段”,有用“叚”(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实录》里的“段”字均作“叚”。清代、民初著名人物段玉裁、段祺瑞、段芝贵都写、刻成叚玉裁、叚祺瑞、叚芝贵。
另外,二者混用大约也与二者草书写法完全一样有关系。
历代多有辨析二者区别的,但对识字人混写混用约定俗成之习惯势头遇制效果并不怎么明显。
三、关于“段”与“塅”。
段,作为名词,第5个义项为“碫”,就是砺石,磨刀石。
对,黄土岗地,有大港沟、后港沟、狼港沟、娄家港沟、港沟、李家港(沟)、枯河沟等水流切割,南北西岗招岗,龙岗周家岗王家岗,相对于老县城,在地势上形成明显的高程差(约16米),整体上呈现出县城周围几个巨型黄土“磨刀石”,是为“岗头”(南岗头、北岗头、西岗头)。
而“段”与“塅”,只差一个“土”字。在水土极易流失的该地段,写“段”,本义大约也就是“塅”。
再看“塅”。
方言,面积较大的平地,多用于地名。
在万山丛中,清漳河谷地中部,著名的“龙山盆地”东西两缘,黄土岗地发育相当成熟和典型,连村名都多叫“岗头”,九岗十八寨,这里就占九岗之四,合称“四岗”(乡)。
岗上面积大且平,但岗与岗之间沟沟港港。看似不远,却不好接触交往。
涉县俗语“逢岗不遇”形成的地理因素大约就在这里!(歪解,笑谈)
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提出假说了?
“古北假”,原本叫“古北塅”,水土流失成“古北(土)段(碫)”,由于书写习惯,也写作“古北叚”,又由于通假问题,杨其廉及其前人一本正经地写成了“古北假”!
至于读音,山雨认为,包括南岗人,涉县人多为“外来户”(晋地移民),真正的土著在地户没几家。明清之前方志地情资料匮乏,见形近字“瞎读”成习惯,约定俗成,在所难免。就连“贾”岗一名,怕也是由“假(叚)”岗杜撰而来的!
山雨 辛丑荷月下浣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