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当一座超大型医院被洪水围困 他们这样脱险

 竹子图书馆602 2021-08-08

  原标题:新闻调查丨总台记者独家记录:当一座超大型医院被洪水围困 他们这样脱险

  重新开诊电力未完全回复 门诊楼冰块降温 

  2021年7月26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重新开诊,因暴雨和洪水停诊5天后,包括门诊、急救中心、部分住院楼等院内区域对患者恢复开放。

  15吨冰块被连夜送到医院,由于受淹的中央空调地下主机还在维修,门诊楼的空调无法运转,冰块和临时购置的260多台风扇一起分发到300多个诊室、病房等,以备解暑降温。

  记者:这个开诊如果早一天,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郑大一附院小儿内科医生 盛光耀:因为好多治疗因为大灾治疗停摆了,所以病人就非常着急,化疗的病人、肿瘤手术的病人,肿瘤术后恢复的病人,需要我们进行综合治疗,所以我们早开诊一天,解决这部分人的一些急需的问题。

  除核磁共振等少数项目没有开启外,门诊各科室的诊疗已基本恢复,但由于电力是临时发电机提供,为了避免负荷过大、力保信息系统和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门诊楼一部电梯停用,部分候诊区域和诊室的照明用电也都关闭。

  医院重启第一天,来看病的人很多是复诊患者,5天前,他们中有不少人在这里共同亲身经历了那场暴雨,那场让这家全年无休的超大型医院停摆的罕见大暴雨。

  患者家属:我们小孩是视网膜脱落,那天下雨已经做过手术了,我们当时就困在一号楼22层,当时我们在住院,你看,这是当天下雨的情况,真挺大的。我们的车也给淹了。

  据了解,在郑州这次洪涝灾害中,除郑大一附院外,还有郑大三附院、郑大五附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不同程度被淹,部分医院因断电而一度陷入瘫痪。

  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被洪水围困30多个小时后,新闻调查记者赶到现场,试图记录下这家大型医院的这段极为特殊的经历。

  雨水倒灌 医疗设备被淹 

  7月22日凌晨1点,当新闻调查摄制组赶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时,医院正常的诊疗已无法开展,转运疏散在院病人的工作在紧张进行。

  凌晨两点,院内最后一批病人转运完毕,据医院统计,11350名在院住院患者被转运疏散。受灾严重的河医院区此时大面积停电停水,清理消杀和抽排地下楼层积水的工作连夜不停。

  30多个小时前,7月20日,一场持续性强降雨袭击郑州。下午3点24分,郑大一附院胃肠外科医生董新华从家里出发去上班,平日里,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医院,而这次,他冒着雨在越来越深的积水中,一路蹚水前进。

  郑大一附院胃肠外科医生 董新华:从我家到医院,就短短六七分钟的时间,到我们医院门口的时候,就已经到腰了,走到门口药房的时候就到这儿,那个栏杆,周围的市政的栏杆几乎就刚能看到。我当时在想,我回去又回不去,只有硬着头皮走。因为我们第二天排了十一台手术,要做手术。

  在董新华蹚水上班的时候,郑州市气象台于16时01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郑州市区未来3小时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16时20分,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分别是河南省和郑州市气象台当天发布的第四次红色预警。 

  这天下午的4点到5点正是郑州市降雨峰值,根据中央气象台数据,这一小时雨量高达201.9毫米,打破了有记录以来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刘章锁:一个突如其来,第二个关键的问题是,我们郑大一附院处的位置是处于最低的位置。我们郑州市是西高东低,这么一个态势,我们在大学路的东面,大学路周边的水整个就是一下涌过来。

  不仅西边大学路来水汹涌,在医院东侧,原本地势较低的这条金水河也在暴雨中水位猛涨,当天下午,金水河发生河水倒灌,这座超大型医院的危机迫在眉睫。

  院内人员拍摄的视频显示,4点56分,门诊楼一层已经积水;下午5点半,2号楼负一层天花板漏水,候诊大厅、诊室和楼梯随后被洪水灌入。

  2号楼是河医院区病床数最多、设备最多的一栋楼,在洪水猛涨的时刻,多名医院的负责人在2号楼严防死守。

  最终,2号楼地下的配电中心和设备层基本保住。然而,其他楼的地下室都没有躲过洪水侵袭。门诊楼、1号楼、3号楼、9号楼、10号楼的地下楼层都被淹。

  7月23日,记者来到此前被淹的10号病房楼负一层,这里大部分积水已被抽水泵排出,正在进行清淤和整理工作。

  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核医学科实验室负责人 周帆:里边的机器已经全部都报废了,全部都不能用了,所有的离心机,然后检验设备,还有我们的温育箱,我们的电脑,还有我们的冰箱,我们电脑里边所存的实验室的资料全都已经报废了,等于说我感觉我们整个实验室都已经荡然无存了。

  10号楼负一层是医院的核医学科化验室,主要负责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化验。

  郑大一附院是全国病人服务量最多的医院之一,河医院区门诊楼每天接待患者约2万名。而门诊楼此次被洪水冲击最为严重,负一至负三层全部被淹,积水总量达11万方。门诊楼地下一层的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全部被淹,损失严重。位于地下的配电中心、中央空调机组、地下车库等,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其实,这场大暴雨早有预警。刘章锁告诉记者,在一周前的7月13日,河南召开全省防汛工作会议,此后,防汛也出现在医院每天的工作日程中。

  断电之后 600多名重症患者命悬一线 

  对于医院来说,电力是重要的基本保障,绝大部分仪器设备都要依赖于电力。河医院区三个总配电中心分别位于门诊楼、2号楼、3号楼的负一层,另外,每栋楼均有地下配电房。

  随着水位持续快速上涨,门诊楼、3号楼的总配电中心即将被淹!此时,医院面临一个不得不快速作出的艰难决定:主动断电。

  下午5点之后,被洪水围困的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各栋楼开始大面积断电。

  主动断电后,医院内两个地下总配电中心被淹,多栋楼的地下配电室也完全被水浸泡。23号,记者来到一间此前淹过水的地下配电室。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医院本有备用的独立电源,通过“双回路”供电系统,在主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可继续供电,但此次备用电源同样被淹,无法使用。此外,为医院提供应急电源的发电机也放在地下,并且功率较小,无法满足医院的电力需求。而电力,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就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20日当天,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11350名在院住院患者中,有超过600名重症患者,他们当中许多人需要靠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没有了电力供应,这些患者就命悬一线。

  郑大一附院综合ICU主任 孙同文:我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我们的备用电源用不上,ICU就是彻底断电了。

  孙同文负责的综合ICU当天有48名重症患者,其中11人离不开呼吸机供氧。他所在的重症病房在20号下午5点停电,呼吸机里的备用电池只够再撑不到两个小时。

  晚上7点多,呼吸机备用电池耗尽。综合ICU内开始启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至少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要守在需要供氧的患者身旁,他们轮班挤压气囊,让生命在黑暗中得以延续。

  此外,医院断电导致几十台手术中断,各楼内没有照明,电梯停运,供水中断,空调无法运转。在岗的近3000名医护人员加强巡护、查房,安抚病人情绪。

  晚上10点多,此前因水深无法过来的临时供电车开始向医院进发。国家电网的郝涛和5名同事一起赶到这里,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为11号楼也就是重症医学病房紧急发电。

  国家电网郑州供电公司 员工 郝涛:我们是蹚着1米4到1米5的水深,基本上水浅的漫过了膝盖,深的就到了胸口,我们6个人基本上就是前后挨着,拿棍子在探着路,一点一点走了几十分钟。看了以后,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这个路我们的(发电)车根本过不来。路上漂浮的各种车辆,电动车、汽车、各种杂物,将整个路基本上都给堆的,连人过去都得小心翼翼的,更别说咱们将近3米宽,12米长,将近4米高的一个大型装备车辆到达现场。

  随后,医院联系市政部门,用清障车清出了一条道路,供电车在21日凌晨1点15分左右终于到达了医院门口。此时,已连续断电8个多小时。

  在短时间内解决供电无望的情况下,医院方面被迫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要将全院11350名在院住院患者全部转运疏散。

  重症患者是最需要紧急转运的病人。当时,医院能够转运重症的救护车大多淹在水里,只有5辆可以正常使用。600多名重症病人该怎样转运?又将转运到哪里?分管医疗的副院长苟建军连夜向郑州其他四家医院紧急求助。

  经过协调联络,凌晨3点转运工作开始启动,但由于当晚郑州路况差、积水过深等实际困难,第一批救护车抵达时已近凌晨5点,直到此时,转运工作才正式进行。

  在收到转运通知后,孙同文所在的综合ICU开始为转运做准备工作。到21日下午5点半左右,600多名重症病人全部被安全转运到郑州市人民医院等医院以及郑大一附院的其他院区。

  除了重症之外,还有1万多名普通病人需要转运疏散。在断水断电、积水未退的情况下,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根据医院制定的方案,转运疏散的1万多名普通病人中,三分之一转运到郑大一附院的其他两个院区,三分之一提前出院或推迟入院时间,另有三分之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联系其他医院将病人接纳下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刘章锁:我们轻度病人都靠大巴紧急调动,分了两批,第一批调动了19辆,第二批调动了21辆大巴车,轻病人包括病人家属都可以坐大巴车转走。

  另外,来自其他医院和社会机构的近40辆救护车、志愿者驾驶的私家车等,也一起协助普通病人的转运疏散工作。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转运疏散后,22日凌晨2点,所有病人都已转出河医院区。

  7月24日,记者来到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的消化一区病房,共有48名河医院区的患者转到这里,病房原有床位60多张,由于没有足够的空余床位,转运而来的患者大多睡在走廊里。

  这位病人从商丘来到郑州看病,20日暴雨那天在河医院区做了胃部手术,手术结束后刚被推出手术室,便遭遇了医院断电,她和家人在停电的病房里度过一夜之后,被转运到这里,进行术后恢复。

  灾后重建郑大一附院恢复开诊

  7月24日,郑大一附院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分管后勤的副院长闫新郑被任命为总指挥,两天前,也就是病人转运工作结束当天,河南省卫健委要求医院要在26日重新开诊,当时,闫新郑面临的头号难题是抽水排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闫新郑:郑州市确实力量不够,郑州市也派政府区长打电话,我说我们需要发电机,需要水泵,调不来,当时确实调不来,我们只好自救。我们把所有的泵,把所有我们参建单位的所有的泵都拉过来。

  门诊楼下的配电中心被积水浸泡,水抽不上来,电力无法恢复。此外,门诊楼的供水系统、空调主机、排污系统等都在地下,灾后重建,必须先抽水。然而,抽水进度非常缓慢,让闫新郑十分焦急。

  7月23日,湖北消防赶来支援,他们带来的大排量抽水泵,加快了排水速度。

  随后湖南、江苏等多支消防队伍也加入进来,面对这些从各地赶来增援的力量,一直束手无策的闫新郑在慰问消防员时泣不成声。

  24日晚,门诊楼地下积水已大部分抽出,此刻,地下三层停车场的积水还没有完全抽干,空调主机和排水系统仍然泡在水中。积水全部排完预计还需要半天的时间。

  7月25日,距离医院开诊还有不到24小时。门诊楼内各科室分配任务,为开诊做最后的准备。

  作为承担急救功能的关键机构,急诊的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开诊准备。但由于电力供应不足,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达不到恒温恒湿的条件。检验室里的大型设备也不能开启。

  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检验科急诊化验室 组长 孙莉:现在就照明电你也看到了,我们的灯都亮了,另外还有就是供电,其中我们自己发的电也有,但是必须有市电,才能把我们的机器带起来,要不然功率不够。

  为确保急诊中心电力的正常运转,电力部门在急诊楼前安装了两个箱式变电站,两个箱式变电站将连接市政用电,一旦成功将提供稳定电力。

  下午6点,箱式变电站正在加紧调试中,它们肩负着为急诊楼、发热门诊、磁共振三个点位供电的重要任务。

  晚上9点,箱式变电站引线做好,电力工作人员即将“带电作业”,也就是在高压电不断电的情况下,将三根引线接到市政的主导线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作业,晚上10点20分,线路顺利接通,急诊楼接入市政用电。

  为了如期开诊,很多部门彻夜作业,开诊前3小时,门诊楼信息系统最终调试完毕;开诊前2小时,供水加压设备安装完成,卫生间内自来水通水。7月26日早晨8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恢复运转。

  因为受灾严重,放射科还没有对患者开放,医院在室外临时架设了两台移动CT和一台方舱CT临时应急。7月28日,记者来到放射科所在的门诊楼地下一层,清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郑大一附院磁共振科助理研究员 宋曼莉:我们现在要整个把这些杂物,或者是能够挽救的这种仪器什么的先清理出来,然后把各个房间都清理出来,到时候后续再维护都比较方便。

  门诊楼地下一层有磁共振科、放射科、放疗科三个科室,多种大型设备都集中于此,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设备损坏严重。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清理一套磁共振设备。

  根据院方提供的数据,门诊楼地下一层在此次洪水灾害中损失严重。包括8台CT机、4台磁共振、4台回旋加速器等都被水浸泡,难以恢复,基本处于报废状态,经济损失惨重。

  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的信息,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该院有两名员工不幸遇难。经济损失也十分惨重,截至8月6日,该院已收到社会各界捐赠超过4500万元。

(编辑单宏鑫)

点击进入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