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爱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大唐中和二年,长安城几乎所有的成年女性,都被一位叫杜牧的年轻进士圈粉了。

01

时年26岁的杜牧,正值人生最好的年华。小伙子不仅生得玉树临风,还是家境殷实的高干子弟,他的祖父杜佑是三朝宰相,勤于著学博古通今;父亲杜从郁官至员外郎。基于这样的家庭背景,杜牧的童年富足而快乐。

以至于许多年后,杜牧还以自豪的口吻向侄儿介绍家世: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杜牧的声名鹊起绝非偶然,当年的考场上,他以一篇富丽飘逸的《阿房宫赋》成为流量焦点,后来有人爆料这篇10万+的爆文,其实是小杜同学三年前的旧作!一时间吃瓜群众趋之若鹜,纷纷成为这位大V的粉丝。

这些人里,除了达官显贵,更多的还是那些青楼妓馆里的失足妇女。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晚唐政坛的晦暗,令壮志难酬的杜牧最终早逝,他的524首诗作被《全唐诗》中收录,其中的经典篇目被选入教材,为现代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更令人唏嘘的是,长期流连于风月的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他一生为之依附的灵魂。

02

公元828年10月,意气风发的杜牧赶赴洪州,成为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幕僚。

洪州即为现在的南昌,当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到这座城市,用一篇《滕王阁序》惊艳了大唐的文坛,其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说的就是这里。

只是这时的杜牧,没有被滕王阁的宏伟壮观所惊叹。他惊叹的,是沈传师府上那位侍女令他怦然心动的姿色。

侍女名叫张好好,是位13岁的小美眉。少女怀春的她,正巧遇到了名满天下的才子,两人迅速跌入爱河,一起憧憬着诗和远方。

杜家与沈家是世交,沈传师又是杜牧的上司,若是贸然提亲终归不妥,就在杜牧为此辗转反侧时,张好好的分手信却送上门来。

原来沈传师的弟弟相中了张好好,横刀夺爱将她纳作小妾。卑微的张好好自然难以抗拒,她含泪写道: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言外之意,“你不早点娶我,今后我们还是不再见面了吧!”,杜牧看罢,顿时默然不语。

这注定是段悲伤的故事,因为它还有一个伤感的结局。

六年后,到洛阳出差的杜牧,无意间在城东的一家酒馆里看到了张好好的身影。原来当年一别后不久,张好好被丈夫抛弃,为求生计只得流落到此做了卖酒女郎。

当年风姿绰约的女神,早已被生活摧残得风霜扑面。物是人非事事休,唏嘘不已的杜牧为此还写了首诗《张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

原诗很长,杜牧以哀叹的笔触诉说了对昔日恋人的无尽同情,从诗前的小序来看,两人还有过见面。至于是否发生了其他的故事,我们无从得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的手迹,是杜牧唯一流传下来的墨宝,目前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借着杜牧的名气,张好好用这首诗成功逆袭,再度嫁入侯门。在杜牧死后,她瞒着家人前往坟前祭拜,回想起与这个男人欲说还休的一生,最后于坟前自尽。

这个世界太小,在某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就能忆起曾经刻骨铭心的相恋,从此咫尺天涯,生死相依。

03

公元836年,杜牧出任宣州团练判官。

湖州刺史崔君素一向仰慕杜牧的才学,便盛邀他前往湖州游玩。团练判官本是闲职,热衷于风月场所的杜牧岂能错过?当即收拾行装赴约。

湖州的山水、美人让杜牧意犹未尽,他对崔君素说:“湖州美人虽多,却难有能让我怦然心动的,不如你组织一场龙舟竞渡,到时候围观的人肯定很多,看我能不能找到合意的。”

当天人山人海欢歌如潮,杜牧的心思却不赛事上,他在人群中寻觅了一天也没发现合意的姑娘。就在心灰意冷时,他突然看到一位农妇身后带着的小女孩,虽然衣衫褴褛却不减清秀之色。

杜牧来到她们面前,说明了来意,农妇很为难:“孩子只有13岁,太小怕是难以服侍大人左右!”。杜牧当场承诺:“十年之内,我必然娶她。如果十年我不来,就让她再找人嫁了吧!”,农妇能攀得杜牧这样的女婿,很是高兴又怕他反悔,就让他当场付了一笔重金作为聘礼。

时光荏苒,自此约定后,杜牧先后出任黄州刺史、池州刺史、睦州刺史。直到他的好友任宰相,在历经数次请求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出任湖州刺史。

这一年是公元849年,距当年的湖州之约已经过去了14年。

一到湖州,杜牧就迫不及待地派人找寻那对母女的下落,当她们来到杜牧面前时,却是另一番情形。

当年的小女孩已嫁做人妇,身后跟从的除了农妇,还有三个孩子。杜牧心中不悦,责问农妇为何不守信约?农妇无奈地解释道:“当年大人你说十年之后不娶小女,就让她嫁人。我们如约等了你十年,这几个孩子都是她嫁人后生的。”

杜牧看了看三个孩子的年龄,果然相差不大,看来是自己失信在先,只得给祖孙五人一笔财物打发他们回去了。回到寓所的杜牧,怀着无比伤感的心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一见钟情很短,短得只有四目相对时那电光火石的瞬间;一见钟情又很长,只要错过,就只能用一生去追忆。

04

鲜衣怒马,抵不过花前月下;功名利禄,终究是一抔黄沙。

公元852年寒冬,49岁的杜牧在长安城外的别墅里卧床不起,此时距他湖州失约,不过三年时光。

或许是自知大限将至,这个在情场中厮混了半生的浪子,在临终前忏悔了那些曾经荒唐的日子。他将一生所著的诗词文章汇总后,精心筛选出十之二三,其余的全部付之一炬。

儿子们不解,试图阻止他的疯狂举动,杜牧叹息道:“这些都是我当年流连青楼时写的淫词滥调,就不要留着祸害后人了!”

令杜牧临终感慨的,是他在扬州的那十年花天酒地的记忆。那是一段放浪形骸的过往,只是当年他沉湎其中,还放飞自我地这样写道: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随着杜牧逝前的溘然一叹,那些阴差阳错间失去的邂逅与风情,终成永远。在千山万水人海中相遇,却没有走到一起,杜牧的爱情,不过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