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食“枭”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枭,又称鸱鸮、鸱枭、枭,

即猫头鹰,民间亦称夜猫子。

近日翻看《汉书﹒武五子传》,发现昌邑王刘贺在被废还乡后,曾和汉宣帝派来监视他的山阳太守张敞有过一段特别的对话。

两人在中厅落座后,张敞冷不防地说:“昌邑这里有很多枭(鸮)鸟啊!”刘贺听了马上回答,说:“当年我到长安当皇帝时一只也没有,现在不知怎么多了起来。”张敞据此密报,说昌邑王语言混乱,逻辑不清。而汉宣帝从此觉得刘贺不足为虑,所以放过了这位年轻的族叔。

张敞这个人是个出名的“语言大师”。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当着皇帝的面反击别人对他“为妻画眉”的诋毁。他一句香艳无比的“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就把有心向他“发难”的皇帝“怼”了回去。所以说和这样的人说话一定要打上一百二十分的小心。同样,他对刘贺说的这句“昌邑多枭”绝不是什么毫无意义的闲篇儿。那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试探,刘贺又是如何见招拆招,从而打消了侄子皇帝的“怀疑”呢?这还要从“猫头鹰”的命运本身说起。

和古希腊从来把“猫头鹰”当成雅典娜“智慧象征”不同,我国的“猫头鹰”曾有过更为“高光”的时刻。根据史册,夏朝的图腾为“蛇”,大鲧、大禹名字里都有“龙蛇”之意。顾颉刚老先生更索性把“大禹”训诂成一条“虫子”,从而引起了文坛的激烈争论。

这可能和他们出身的“东夷部落”靠近大海,接触蛇类、鱼类机会较多的缘故。而继之而起的殷商则以“鸟”为图腾。从简狄吞燕卵生契的传说开始,殷商便成为了一个仰望天空的国家。不仅“玄鸟”燕子受到崇拜,就连所有的鸟类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神格。

比方说那个习惯出没于古战场的夜枭,就因为沾染了过多的“杀气”,被商人视为“战争之神”的具象化。而妇好作为武丁朝最得力的女将,只有用“枭樽”陪葬才可说是“实至名归”,恰当无比。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

到了周朝,情况变得复杂得多,姬发一族的图腾变得模糊起来。有人说是“鸟”,因为其祖先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至于岐下”,就是因为见到了丹凤才定居于陕西的。有人说是在青铜器上大放异彩的“饕餮”,还据此考证出这头怪兽其实就是皇帝用来制鼓的“雷兽”。

鸮鼎陶,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我想这都是不对的。首先,“雷兽”的神话肯定是牵强附会,不值一驳的。而另一种说法,古公亶父编造出“凤凰神话”,则完全是出于政治需求。

周部落最初处于戎狄之间,生活异常艰辛,古公没有办法才举族迁徙。但他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则是比组织散乱的戎狄强大万分的商王朝。而且从商人好用大量俘虏作人牲,宰杀祭祀的习惯看出,这也不是个“好客”的东道主。所以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取得大“商”的宽容与允许。

从周文王的“崛起路线”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文王姬昌就是先以纣王忠臣的身份,铲除商朝的诸多“铁杆儿”,如“崇国”、“耆国”后才最终向宗主国发难的。“凤鸣岐山”绝不是周要以“鸟”为图腾,而是古公亶父为了向商王朝示好,“扮猪好吃老虎”的表现。直到周朝立国之后,他们才明确地展示出自己的“志趣所在”。

鸮卣,商,盛酒器,1956年石楼县二郎坡村出土

周的第二代王周成王小时候曾身患重病,他的叔叔、忠诚的周公旦到太庙向祖先祷告,并将誓词放在金盒里严密存档。这说明周朝是以“祖先崇拜”替代了“图腾崇拜”的。这种文化上的“更新换代”,让高高在上的鸟类彻底“跌下了神坛”。

到了汉朝,“祖先崇拜”更上一层楼。从“宗教领域”硬生生映射到“政治领域”。汉朝宣称以“孝”治天下,历朝帝王的庙号都要带一个“孝”字儿。就连出仕做官也只有“举孝廉”这一个“正途”。本就“失意”的猫头鹰此时更遭到了“不白之冤”——临死的猫头鹰有衔住树枝,死不松口的习性。这时会有同类来啄食鸟尸。

于是,古人便附会出“恶枭食母”的传说。而且为了与之“对仗”,还臆造出一种形似虎豹,长而食父的猛兽“破獍”。因为“破獍”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皇帝们只能集中火力,拿可怜的猫头鹰出气。

旧传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全年中最可怕的“恶日”,为破除灾难,却去邪气,皇帝会下令大规模地捕捉猫头鹰做成汤羹。自己吃不说,还要分赠大臣,与众同乐。裴駰在注释《史记》时说,“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以枭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这就坐实了猫头鹰“反面角色”的身份,并且一直“衰”到今天。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之赐枭羹》

可能是味道不太好,据说有着浓重酸味的“枭羹”终究没有和粽子一样流行起来。到东汉灭亡三百年后的南朝梁武帝时期,它已经成为了治疗“嫉妒”的偏方,渐渐淡出了老百姓的烟火人生。不过在刘贺生活的西汉,大家还是要像鲁迅先生在仙台忍受“大酱汤”般忍受“枭羹”。所以张敞才有了那句看似云遮雾盖的“闲聊”。

这里要指出,汉代的“东郡”的最北部在山东的聊城。而刘贺的封地“昌邑”治所在今天的潍坊昌邑,两地正好毗邻。所以说“昌邑”应是当时著名的“枭鸟”源产地,每到“五月五日”也需要向朝中进贡这种“恶鸟”。张敞实际的意思是在提醒刘贺,千万要摆正自己的身份,要把向中央进贡的事儿时刻放在心上。刘贺的回答也很巧妙,他的意思是“我当年作皇帝时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可现在回来后就端正态度,积极准备准备贡品,一定会把臣子分内的事儿做好!!”

这里要说明,刘贺绝不是《史记》上所说的“二十七天干了三千件错事”的超级大笨蛋。他只不过是过于重用大量自己带来的“扶辇小臣”,触动了顾命权臣霍光的利益,所以才被废(这连张敞这个外地小臣都看了出来,还曾上表提醒刘贺注意)。他本人还是比较聪明,至少是熟读儒家经典的。这从他被逼下台,引用《孝经》中“天子有诤臣七人,虽失道不失天下”,回怼霍光“不孝无道”的指控就可看出。仔细想想,他回答张敞的话真可以说是绵里藏针,风雨不透!

前些年“海昏侯墓”出土,发现了一枚白玉印章,后经专家确认印纽刻的是一只“鸱鸮”也就是猫头鹰的造型。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纽玉印
为何印纽上雕“鸮”?

有解释说是专为丧葬的需要而制作,但是从经验来看,汉代出土的各类印章中,私章往往都以死者生前所用章随葬,在另一个世界表明死者的身份,只有公章才需要专门仿制,因此这种解释显然说不通。

另一种解释则是刘贺时刻都想着重返政权中心,从印纽的造型上来看,鸟的羽翼特别发达,这与猛禽的特征是非常吻合的,或许它正好与刘贺期待重返政治高空,一展雄才大略的抱负也相吻合。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