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重寿:盛唐山水影响敦煌山水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作者/祝重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说:“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这是此书最大的硬伤。

错误首先在颠倒了吴道子与大、小李将军的时代顺序,大李将军李思训(651---716年)是初唐时人,吴道子(688——765年,8世纪)是盛唐时人,小李将军李昭道大致与吴道子同时,也是盛唐时人。李思训比吴道子大37岁,李昭道可能也比吴道子大,从逻辑上讲,应是始于李,成于吴。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第二个错误是李、吴两家山水是两大艺术体系,二李画工笔重彩青绿山水,吴道子画水墨写意山水;李家山水常是金碧山水,属皇家山水,吴家山水多为青绿浅绛写意山水,属平民山水,后影响文人山水。二者自成体系,各有流派,不存在谁“始”谁“成”的关系。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如果非要将二者拉在一起,那么李家山水是初唐古典主义山水,盛唐继续流行,吴家山水则是盛唐巴洛克山水,是在古典主义山水的基础上简化、草写化、草率化,就像楷书与草书一样。也应是始于李,成于吴。

《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是著名的美术史学家,活跃于9世纪,是晚唐时人,离吴道子不到百年,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主要是传抄错误,传抄时将李思训父子漏掉了,讲初唐山水,不讲李思训,是不可能的,讲吴道子山水后,突然提到“二李”,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历代名画记》除了传抄之误外,还有翻刻之误,明末书商为了逐利,随意删改,甚至伪造名人文章(我们今天网上还有人伪造外国人文章),以讨好时尚,讨好文人画家,迎合南北宗论(扬南抑北)。唐人(9世纪)文章,明末(16世纪王世贞、17世纪毛晋)才刊刻出版,时隔700多年,其间又无抄写本流传,其真实性实在令人堪忧。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也有类似问题。

总之《历代名画记》漏洞百出,遍体鳞伤,应组织专家学者梳理、整理、分析、研究,分清本文和注文,原文和后文等,然后再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和美术史研究规律,尽量恢复原书原貌,这是一项美术史研究的基础工程。就像我以前呼吁的敦煌壁画复原研究一样,当然复原研究是在电脑里(切不可惊动原作!),而且都是一家之言,不可定论。
 
李思训父子擅长工笔重彩青绿山水,有时还画金碧山水,父亲李思训写实严谨,属初唐古典主义,儿子李昭道浪漫超越,影响盛唐巴洛克。他们家是李唐宗室,所画山水,青绿加金,金碧辉煌,精致富丽,高贵典雅,装饰性很强,充满贵族气,属皇家山水,直接影响宋代皇家(赵家)山水。二李采用工笔重彩画法,勾线渲染,平涂罩色,没有皴擦。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

李思训学习隋代展子虔青绿山水,所画《江帆楼阁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展子虔更精致,更写实,更成熟,此画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构图不完整,好像是展子虔《游春图》的四分之一,很像左边部分。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

李思训工笔重彩青绿山水直接影响了初唐墓室壁画,初唐墓室壁画以昭陵陪葬墓壁画和乾陵陪葬墓壁画为代表,昭陵(649年,唐立国30年左右)陪葬墓壁画代表了初唐前期墓室壁画,基本上沿袭北周、南陈和隋,仍流行张僧繇张家样;

乾陵(706年,8世纪初,初唐向盛唐过渡)陪葬墓壁画代表了初唐后期墓室壁画,盛行阎立本、李思训古典主义画风,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属初唐后期,其壁画有青绿山水,下有城阙、仪仗,雄伟壮观,细致严谨,勾线染色,完全是李思训画法、画风。李思训此时已56岁,正孜孜创作。

初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青绿山水

初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青绿山水

儿子李昭道,继承家学,有所创新,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画的《明皇幸蜀图》把唐明皇狼狈逃窜画得那么美,那么精致高雅,那么诗情画意,那么理想化,那么浪漫超越。就像咸丰、慈禧逃难,称为:“北狩”、“西狩”一样。此画也是绢本设色,工笔重彩,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两幅山水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

李思训父子开创的金碧山水影响深远,被明人奉为“北宗之祖”,实际上,展子虔和李思训父子堪称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爷。

盛唐山水还有一派,就是吴道子吴家样山水,简称:“吴家山水”,可惜吴道子山水画没有流传下来。

画史上说他画大同殿壁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吴道子学习张僧繇疏体,“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用笔变化,充满激情。“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其石可“扪”,其水可“酌”,有形有质,写实传神。

其山水青绿浅绛,略施微染,风格淡雅,变初唐古典主义精致严谨为盛唐巴洛克简朴奔放,吴家山水影响深远,当时就影响了王维、张璪等文人画家,实为“南宗之祖”。

首都长安盛唐山水一出现,敦煌很快就有了响应,敦煌初唐壁画还很少见到山水画,盛唐壁画却突然大量涌现,说明盛唐山水影响敦煌山水。受京城山水影响,敦煌山水也有两派,也分李、吴两家山水。

敦煌盛唐壁画,第217窟,李家山水

敦煌盛唐壁画,第217窟,李家山水

敦煌盛唐壁画,第217窟,李家山水

属于李家山水的主要有盛唐第217和103窟壁画,画的都是法华经变中的幻城喻品,也是工笔重彩青绿山水,勾线渲染,平涂罩色,石绿为主,层次丰富,色彩浓丽,文静高雅,装饰性强,艺术水平很高,不亚于二李现存山水。

敦煌盛唐壁画第320窟,吴家山水,日想观上部山水

敦煌盛唐壁画第320窟,吴家山水,未生怨上部山水


属于吴家山水的主要有盛唐第172、320等窟,都画在经变两侧的上部,都是直接用颜色画山水,不用墨勾线,赭石画山石,青绿画植被,用笔奔放粗野,充满激情,动荡不安,不像上述李家山水文静富丽,完全是吴道子吴家样青绿浅绛写意山水。

敦煌盛唐壁画第172窟


敦煌盛唐壁画第172窟

第172窟山水壁画,水波荡漾,使我想起马远(南宋)《水图》,比马远画,动感更强,气势更大。盛唐第79窟壁画恭敬僧宝,其中有棵大树,水墨勾染,线条奔放,充满激情,完全是吴道子画法、画风。

敦煌盛唐壁画第79窟,树根采用吴道子画法


敦煌中唐第112窟报恩经变·鹿母故事的山水背景画得简单草率,水墨勾染,石绿薄涂,露出泥地,也属吴家山水。

敦煌盛唐山水反应迅速,令人惊讶,而此时吴道子、李昭道可能还活着,一个画家生前就有如此广泛,如此快速的艺术影响,这在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