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河南人,用一首诗红遍天下,论忧国忧民无人能及

 知鱼之乐uo5wuu 2021-08-08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大李杜”。),当时诗人57岁(杜甫59岁病逝),已身患重病,离开重庆后,他来到了湖南,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五律《登岳阳楼》。全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概的译文是:早就听说了洞庭湖,今天终于见到了,于是登上心仪已久的岳阳楼,一睹它的真容。在我眼前,浩瀚的湖水把吴国和楚国分开了,湖水太辽阔了,一眼望不到边,整个天地仿佛在湖水中不停地浮动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如今我老了,亲戚朋友也杳无音信。只有一叶小舟孤独地陪伴着我多病的身躯。而在关山以北,战争仍在持续,想起山河破碎动荡不安的国家和身处灾荒的民众,就禁不住老泪纵横。

他是河南人,用一首诗红遍天下,论忧国忧民无人能及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沉郁顿挫,思想特征是忧国忧民。这首诗极好地展现了诗人的这两大特征,通过沉郁顿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历史上沉郁顿挫的诗人虽然不多,但毕竟有。但是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几乎找不到。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精力都用在国家和人民,由此把他称为“中国最有良心的一位诗人”也不为过。在成都居住时,杜甫自己住着破草房,一下雨就到处漏水,妻子和儿女跟着他到处颠簸,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即便在如何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杜甫的心里依然在牵挂着天下的寒士。自己的遭遇和境况不算什么,诗人真正伤心难过的是天下的苍生还处在兵荒马乱中,国家的前途还处在风雨飘摇中,民族的未来还处在不可知的迷茫中。像这样心系民众的诗人,在中国整个诗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杜甫被称为“诗史”、“诗圣”,同时也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是河南人,用一首诗红遍天下,论忧国忧民无人能及

为何称杜甫为“诗史”呢?因为他写的很多诗,不仅带有诗歌的特色,更能从中窥探到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历史事件。比如他的一些叙事诗,就描述了当时的一些民间底层状况和著名的历史事件。其中安史之乱及其造成的社会动乱和民众疾苦,在他的好几首诗中都出现过。

此诗前四句写景色和实物,描写洞庭湖的气势磅礴,烘托岳阳楼的视野高远。其开阔辽远、气势雄浑的意境,完全可以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前四句写的气势,其实都是为了诗歌的后半部分做铺垫。当诗人把话锋一转,真正所要表达的内涵才给读者一下子呈现出来。此时读者终于明白,诗人的重点还是想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亲朋好友的惦念,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自己无法效忠国家的痛苦和伤心。诗人知道,自己的身体在国家的命运面前是微小的,所以即便自己一身是病,依然要呼喊,要奉献,要用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揭示晚唐的社会现状。

他是河南人,用一首诗红遍天下,论忧国忧民无人能及

杜甫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不仅在于他的诗歌气势雄浑,抑扬顿挫,催人泪下,更主要的是他有着一颗时时刻刻关心民众疾苦、关注国家时局的爱国之心。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把百姓的疾苦当做自己的疾苦的大爱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效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