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一周读一本书?

 读书图鉴 2021-08-08

这是我的第二十九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季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一周读一本书。

读书到底有多难坚持?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位选修课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觉得自己一年内能否读完5本书,大家都觉得肯定能啊!这不是so easy 。

刚开始大部分同学都在坚持,陆陆续续的有同学开始停滞了。

一年后,老师又问,多少同学读完5本书了,结果全班只有两人做到了,大部分同学连一本都没有读完。

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的阅读方式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海量的信息如洪水般出现,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养成了粗略的阅读习惯。之前读书讲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在让人觉得读书都是一件辛苦劳神之事。

上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反而踏入社会后参加各种培训,买各种书籍,渴望提升自己,我身边就好多这样的人。

不是我不想读书,只是我没有时间。

想读书,却难以实现的人,其实就是没能将读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当中。也就是说,读书并没有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可以将跑步运动、刷抖音、追剧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却仍把读书当成一件特别的事物。如果你想把它变成习惯,下面有三个简单的方法步骤,供你参考。

1.首先框定读书时间

每天花10分钟集中阅读,不要觉得十分钟时间太短,正因为如此,才会产生明天还想读的迫切心情,也很容易形成习惯。

2.固定的时间及情境

你可以订在工作开始之前的10分钟,午饭后的10分钟,睡前的10分钟。我的习惯就是早上起来的10分钟,床上读书,而且早上头脑比较清醒,也不会有人或者事情来打扰你。夜晚读书难以形成习惯,早睡早起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于那些早上睡不醒的起床有困难的人来说,可以利用闹钟,如果睡醒后坚持阅读10分钟,就可以让你逐渐清醒,之后就可以轻松起床,一举两得。

3.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固定的地点去阅读,读书前,先冲一杯咖啡,播放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打开窗户透透新鲜的空气。

为什么你读书这么慢?

阅读速度慢的人普遍执着读书应该仔细到什么程度?

曾经我读完一本书,什么都不记得,我以为是我读的不够仔细,后来发现我仔细的读了一本书,还是什么都没有记到。因为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

你回顾一下你的阅读经历,你真的牢牢的记住其中的内容了吗?哪怕只有一页。能够出现在我们记忆中的,可能就一两句话。或者更常见的是,想不起来具体写的是什么了,只是记得这是一本好书。所以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不要对一次阅读的效果有过高的期待。

选择什么样的书

我自己读书是没什么目的,喜欢就好。但是如果你只选择,自己想要读的书,读书就会千篇一律,读书的妙趣就在于产生兴趣的那一瞬间。还有被人推荐的书目,可以不加选择的阅读。书籍可分为三种类型。1.不必读的书(不适合自己的书)。2.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漫画。绘本).3.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线索少,无论从哪里开始阅读都会有收获)。如果你每天规定读书时间为60分钟,那最初的30分钟可以读那些不必快速阅读的书,后30分钟阅读那些可以速读的书。

快速、深入地阅读,开始于摘录。令人心动的段落,不要记忆,要记录。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视觉上的信息采集,还亲自将信息进行重组,有了这一步,较之单纯的通读,或者单调的仔细阅读,阅读效果是明显不同的。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厌倦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读书之魂,凝于一文,然后仅凭一行的感想唤醒这一本书的记忆。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手抄,而不是在电子书上去标记,无论怎么画线,都会遗忘,都不会再看。在书上划线的理由无外乎两个理由:1.为了记住画线的部分。2.为了今后重新阅读划线的部分做记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画线的瞬间,就忘记了内容不是吗?手抄可以深入的理解内容;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成果一目了然。

为了确定我们的积累成果,建议大家以12本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摘抄的内容与感想。据说每读完12本书,对自己的认知就能更近一步。回顾的回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哪一类的书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哪一类意见是自己赞赏的,哪一类的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

跳读:

之前我读书都是一字一句的去读,现在对有些书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现在看书我会先看小标题之后,如果觉得没有必要阅读或者不想读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跳过去。可能是我最近看得都是商务类书籍,以及时下的一些热门新书尤为如此。即使跳读,也能看懂联系。所以,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有利于我们对书籍内容进行抉择,取舍,并在段时间内选出要点进行阅读。

怎么去跳读呢?

1.作者自述

商务类及自我提升类书籍,一般会有过多的作者自述,并不是作者自恋,大多是为了突出强调这本书的不同,吸引读者的购买,甚至有时候是为了满足作者本人的自我表现欲。当我们在选书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部分时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2.印证理论或折主张特殊示例、经历

一般来说。论证的顺序是:理论、示例、总结。舍弃中间的部分,直接到结尾,也能理解作者主张的整体框架。我们对于这部分可以大胆的跳读。

3.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为了煽情而撰写的文字,我一般都会飞速浏览过去。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1.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为追求心灵愉悦。

当然,个体差异也是存在的。不排除有些人纯粹为了追求心灵愉悦而阅读时下新书;也不排除有些人为了实现自我提升阅读小说。

读书的质量:

很多人也说自己也读了很多书,看到书名就知道自己读过这本书。内容一概记不起来了。有人说你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都在你的骨头了,你的血肉里。但是我不这么觉得,我们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就是咱们经常讲的听,阅读,听与看,示范和展示。主动学习就是讨论,自我实践,传授给别人。

真正的读完一本书,至少应该知道下面这是个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

2. 它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只有部分有道理?

3.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主题的理解?

4.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囊括了全书的主旨、骨架以及你能获得的直接受益点,是检视第一遍速读成效的标准。

想要一周读一本书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以上的内容皆是我今天早上读的一本的内容总结。书名《快速阅读术》,4w字,用时45分钟。当你读的同类型的书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很多理论都是一样的,都是换汤不换药。你读书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一周读一本书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无论是音乐、抑或书籍,对于生活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书并不是非读不可,读书生活应该是快乐的。

为提高修养而读书,这是个无聊的命题!读完一本书,的确会有收获,这份收获,可能自己不知晓的信息或知识,也可能是自己不曾拥有的感受或价值观。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这与全身穿着名牌的人觉得自己优雅高贵是同样的道理。醉心收集知识的人,往往误以为自己非常优秀。我更希望的是各位能够享受读书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